探析小学数学课堂“微课”应用论文_周应从

探析小学数学课堂“微课”应用论文_周应从

(珙县洛亥孔花小学校 珙县 644505)

随着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现实社会已步入了“微”时代,“微课”技术也随着“微”时代进入教育教学过程中,微课以其精、短、活的特点,为数学学习注入新的活力,为更好地解决学生自主学习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文结合笔者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对微课的运用,对微课如何融入小学数学课堂展开了探讨。

一、“微”时代的思考与教学中的“微”

微时代来临,使得现实生活节奏加速,人们逐渐接受了简单、有趣、高效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法。新事物“微”的不断涌现,如电影中有微电影、信息中有微信、博客中有微博、小说中有微小说等等,面临着“微”事物的不断壮大,教学和学习也逐步进入“微”时代。现在教室里面都安装了电脑、电视等多媒体,课堂教学也逐步融入微课来实现课题翻转。笔者在课余研究了大量的微课理论,在教学中不断尝试微课微课堂带来的成效,对于微课的融入,更是基于对传统数学教学现状的全面认识。

二、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要求较强的学科,是一门需要学生灵活运用的学科,在具体的运用中,学生要善于运用发散思维,对于出现的数学问题进行前后联系,这就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让课堂产生高效。

三、数学课堂教学融入微课的探析

小学数学课堂可以通过融入微课来展示更直观、更高效、更真实的教学方式,因为微课的直观、有趣,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微课融入数学课堂,要采用科学的方法,而不是让微课取代教师的传统授课,也不是让微课成为课堂的主导。如何把握好“情景教学=微课”的方法融入小学数学教学课题中,就需要做到:

(一)清楚认识:是“解惑”而非“授业”

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主要是授业、解惑,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乐于成为学生授业、解惑的主导。在微课来临之后,有的教师索性将微课搬进了课堂,将授业、解惑的责任全部交给了微课。笔者认为,微课是帮助教师完成解惑的过程,而不是进行直接授业,微课是教师的助手,但是无法取代教师的教学地位。

课标实验稿首次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数感,但未对数感内涵做解释,而是采用外延描述的方式,提出“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数感作为核心概念之一,要有效地落实到课堂教学目标中,教师首先要对数感有个清晰、深刻的认知。

比如:以“百以内数的大小”为例,运用微课的融入开展对学生数感培养的探索:

【教学片段】

模拟场景:小朋友们在操场上跳绳比赛,小明:我跳了53个,小红:我跳了59个。

教师:他们连谁跳得多?是小明还小红赢?

学生(众):小红孩赢了呀。

教师:如何判断出来的?(引导学生说出:就是要来比较53和59的大小。揭题:两个比较数的大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教师:你们是怎么比较的呀?

小王:小红比小明跳得多,因为59比53大。

小李:59里面有5个十,1个九,而53里面有5个十,1个三,所以,59比53大,小红比小明跳的多呀!

教师:哦,1个九比1个三大,所以59>53。

对于没有执教过一年级的数学教师来说,往往想当然地认为这个内容非常简单。的确,或许不用老师教,大部分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完成这两个数的比较。那我们教师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会”比较吗?

通过微课视频教学的呈现,学生对于数感有了清晰的理解,教师在教学中并不是播放微课后可以中场休息,而是要始终贯穿自身的主导作用,使得教学始终沿着教学目标“步步为营”。

(二)内容选择:要“精挑”还要“细选”

微课,一般利用五到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来协助教师完成对一个非常碎片化的知识点的讲解,或者是对作业、模拟题的一种微视频。尽管微课在课堂上所占的时间比较少,但是对于四十分钟的课堂来说,教师教学的时间比较有限,所以教师在微课内容的安排中,要尽量做到精挑细选微课内容,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古语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也是如此,知识就是“鱼”,作为教师不能单纯的为了传授知识而教学,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经背离了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打渔”就是一种数学文化的渗透,比如可以通过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思维,提升自我学习的能力,这才是教学之根本。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目标,在微课的运用中,教师要学会精挑细选。

比如,在教学“数的加减混合知识点”时。

【教学片段】

笔者抛出“花园里原来有9朵花,开了6朵,又凋谢了7朵,花园里还剩几朵花?”,刚开始接触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时,学生如果单纯抽象理解该题,可能要思考一段时间,

教师专门制作了微课课件,通过动画,对题目进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利用Flash软件与微课制作软件相结合,制作场景:花开9朵,花开6朵,花谢7朵和剩余花的朵数4个场景)。学生形象地看到:花园里一开始有9朵花,接着又慢慢地开了6朵,后来又凋谢了7朵,最后花园里剩下了8朵花。在视频播放过程中,需要教师一边讲解,一边列出算式:9+6-7=?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用“数的加减混合知识”解决问题,在面对该类题目的时候,学生解题的速度大大提高!

(三)时间要活:要“灵活”而非“随意”

新课改提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扮演一个启发、点拨的角色,从而引导学生去探究问题,体味数学学习的乐趣和魅力。

微课在课堂中的运用,时间上是灵活的,而非随意或者死板。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他们在课堂中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弱,所以教师可以通过灵活安排微课的时间,才能让数学课堂教学游刃有余。教师提前制作好微课视频放在校园网中要求家长去操作下载,并一同与学生学习预习。

【教学片段】

比如笔者出题:“小明有9个梨子,小王有6个梨子,同学们有什么办法,让小明的梨子是小王梨子的2倍呢?”学生们课外预先预习了新课,看了微课很快有了思路:9+3=12,6×2=12,从而得出,只要给小明增加3个梨子,就可以实现小明的梨子是小王的梨子的2倍。在微课的互动交流中,教师及时肯定了同学们的算法,同时提出:“同学们想想,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们开始思考,很快有同学指出,给小明增加1个梨子 ,给小王减少1个梨子,就可以了,并列出算式:9+1=10,6-1=5,10÷5=2,得出结论只要拿掉小王1个梨子,拿掉的梨子给小明就可以实现小明的梨子是小王的梨子的2倍,通过在类似题目涉及,通过适当的引导和点拨,充分锻炼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所以针对微课,教师可以进行时间上的灵活设计,比如可以留给课外拓展,这也是课堂延伸的一个新思路。

总之,随着信息化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手段不断深入教学课堂,虽“微课”进入小学数学课堂,但是依旧不能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如果说数学课堂如同烹饪小鲜,色香味是教师的烹饪目标,那么微课就是一种极好的调味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充分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论文作者:周应从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6期(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2

标签:;  ;  ;  ;  ;  ;  ;  ;  

探析小学数学课堂“微课”应用论文_周应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