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市洪江区中医院 湖南怀化 418200)
摘要:目的 探讨泮托拉唑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组共120例研究对象,从2015年6月—2016年6月阶段内我院收治的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选取,以随机原则设置2个研究组,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观察组患者采取泮托拉唑联合康复新液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采取泮托拉唑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腹痛消失时间、止血时间,都比对照组明显较短,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口干、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泮托拉唑联合康复新液用药方案进行治疗,可有效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能够显著缩短药物起效时间,且不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但能够有效降低复发率。
关键词:泮托拉唑;康复新液;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
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受到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的刺激而导致的,属于一种危急重症,会给患者的带来较大的生理不适和心理压力[1]。对于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来说,在发病后需立即对其进行止血,并积极地治愈溃疡[2]。临床上对于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主要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其中最常用的是泮托拉唑,该药物以较高的特异性而在溃疡性疾病的治疗中具有非常显著的应用[3]。但临床长期研究表明,单纯使用泮托拉唑治疗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并不能够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为了进一步提高溃疡性上消化出血的临床疗效,笔者应用了泮托拉唑联合康复洗液的疗法进行治疗,成效显著。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本组共120例研究对象,从2015年6月—2016年6月阶段内我院收治的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选取,以随机原则设置2个研究组,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其中观察组60例,男32例,女28例,患者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46.4+6.3)岁。对照组60,男32例,女28例,患者年龄25—64岁,平均年龄(45.6+5.8)岁。以上两组研究对象之间的各项资料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1.2临床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取泮托拉唑(武汉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65276)联合康复新液(昆明赛诺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53020054)进行治疗,泮托拉唑40mg/次,静脉滴注,2次/d;康复新液10ml/次,口服,3次/d。对照组患者单纯采取泮托拉唑进行治疗,用法与用量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7d时间。
1.3临床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包括显效:患者治疗48小时之内,其溃疡基本痊愈,溃疡半径<1mm,且出出血停止;有效:患者治疗48小时后,其溃疡半径在1-2.5mm之间,且有效止血;无效:患者治疗后,其溃疡半径仍>2.5mm,且出血尚且停止[4]。②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包括腹痛消失时间和止血时间;③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包括口干、恶心、呕吐等[5]。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17.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以( )方式录入,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形式录入,行X?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平。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下表数据: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3讨论
综上所述,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泮托拉唑联合康复新液用药方案进行治疗,可有效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能够显著缩短药物起效时间,且不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但能够有效降低复发率。
参考文献
[1]张波,钟志军,谢巍,等.康复新液联合泮托拉唑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分析[J].中成药,2016,38(9):1914-1917.
[2]郑兴鸣,刘立中,乔晋伟,等.泮托拉唑联合凝血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23):58-59.
[3]黄会英,郑瑞.泮托拉唑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应用研究[J].临床 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3(17):1448-1450.
[4]史文艳.康复新液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34):112-114.
[5]贾峻铃.康复新液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82):106,174.
论文作者:刘江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4
标签:患者论文; 溃疡性论文; 消化道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两组论文; 治疗效果论文; 时间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