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00)
【摘要】目的:分析心脏病患儿术前心理状态与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22例心脏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进行术前心理状态分析,而后实施心理护理等措施,比较护理前后患儿的心理状态。结果:护理前,患儿哭闹次数为(4.2±1.2)次/d,拒食次数(3.4±1.4)次/d,攻击次数(4.5±1.5)次/d;护理后患儿哭闹次数为(1.2±0.2)次/d,拒食次数(1.5±0.5)次/d,攻击次数(2.1±0.5)次/d,护理前后患儿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病患儿术前存在较为严重的抗拒和哭闹情绪,通过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可稳定其情绪,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心脏病患儿;手术治疗;心理状态;心理护理
儿童心脏病一般为先天性心脏病,是一种先天性的心脏发育缺陷,目前以手术治疗为主[1,2]。由于儿童患者本身智力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对疾病和手术治疗所映射出的心理状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就给患儿的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同时也将对手术的顺利进行造成影响[3]。为明确心脏病患儿术前心理状态与护理措施,我院选取了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22例心脏病患儿进行研究分析,现将其内容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22例心脏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在本院择期进行手术治疗。此次入组患儿中有男性10例,女性12例,患儿年龄1.5~7.5岁,平均年龄(4.6±1.5)岁,其中室间隔缺损患儿7例,法鲁氏四联症患儿5例,房间隔缺损患儿4例,动脉导管未闭患儿6例。所有患儿经影像学检查均确诊为心脏病,且具备手术指征,所有患儿均成功实施手术,未见死亡病例。
1.2方法
术前对患儿进行心理状态分析,统计患儿不良情绪的发生次数,主要包括哭闹、拒食、攻击,依据心理状态分析结果,实施如下临床护理措施:
(1)分析不良情绪的产生原因
导致心脏病手术患儿术前出现不良情绪的原因比较多样化,常见因素有:生活环境与方式的改变—患儿入院后生活环境和周围人群变得陌生,会使得患儿产生焦虑等情绪,从而发生哭闹,各类检查和治疗也会对其情绪产生负面影响。患儿的自我防御反应—针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患儿会出现各种自我防御反应,例如愤怒、拒食、攻击、尿床等等,这是一种潜意识的自我保护行为,是由于患儿主观意识上认为环境不安全所造成的。
(2)心理护理
术前应当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儿的性格,以便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对于年龄稍长的患儿,可通过语言沟通鼓励患儿,并让患儿意识到自身的疾病,提高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此外,应多与患儿进行接触,消除患儿对护士的陌生感,拉近与患儿之间的距离,在护理过程中,可通过一些小游戏、小娱乐的方式转移其注意力,多抚摸、拥抱患儿。
(3)环境干预
环境所带来的陌生感也是导致患儿出现不良心理状态的重要因素。对此,应当在医疗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患儿营造更加温馨、安全的环境,可在病房内准备一些玩具供患儿玩耍,张贴有趣的画报,让患儿感受到乐趣。
(4)家属配合
在心脏病手术后,患儿需要离开家长单独进行治疗,这一过程是很多家长和患儿都难以接受的,从家长的角度看,他们对于患儿存在担忧,对医院的医护管理存在疑虑,从患儿角度来看,离开家长更是一种心理上的考验,从而导致患儿长期性的依靠家长的存在。在术前,应及时告知家长与患儿保持一定距离,尽快的减少患儿对自身的依赖,让患儿多与护士接触,并使其逐渐习惯离开家长后的生活,为术后治疗奠定心理基础。
1.3观察指标
比较护理前后患儿的哭闹次数、拒食次数和攻击次数。
1.4统计学分析
本实验使用SPSS20.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使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使用t值检验,P<0.05表示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前后患儿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心脏病是临床儿科中较为常见的一类疾病,对患儿的生长发育影响较为严重[4,5]。手术治疗虽然能够有效解除心脏发育不足的问题,但是由于患儿年龄小、智力不足,其治疗效果难以控制。
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发现,心脏病手术患儿在术前易见哭闹、抗拒等不良心理情绪,这些问题的存在将对患儿生命体征的稳定性造成影响,从而延长手术的择期时间,影响患儿的治疗效果。术前准确的分析患儿心理状态,并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确保患儿情绪的稳定性,能够让患儿尽快的满足手术条件,尽早的进入手术治疗阶段。
此次研究显示:护理前,患儿哭闹次数为(4.2±1.2)次/d,拒食次数(3.4±1.4)次/d,攻击次数(4.5±1.5)次/d;护理后患儿哭闹次数为(1.2±0.2)次/d,拒食次数(1.5±0.5)次/d,攻击次数(2.1±0.5)次/d,护理前后患儿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心脏病患儿术前存在较为严重的抗拒和哭闹情绪,通过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可稳定其情绪,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刘小波.健康教育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C].//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临床经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6:375-376.
[2]李彩霞.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干预探究[J].医学信息,2017,30(17):139-140.
[3]奉华艳.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父母赋能心理护理调查研究[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5,(9):29-30.
[4]高中阳.心理护理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前的效果评价[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7,40(3):157,159.
[5]胡桂梅,杨彩华,廖新息等.针对性心理护理在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置管患儿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10):1397-1399.
论文作者:翟丽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3月下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8
标签:患儿论文; 心脏病论文; 心理论文; 术前论文; 次数论文; 状态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3月下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