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_产业增加值论文

流通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指标体系论文,竞争力论文,评价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流通产业也逐渐由社会再生产的中间环节变成重要环节,由末端行业变成为先导产业,成为决定经济运行速度、规模、质量和效益的引导性力量。一个地区流通产业竞争力的强弱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决定该地区综合竞争力的强弱。正所谓小流通带动小生产,大流通带动大生产,现代化流通带动现代化生产。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流通是商流(商品价值形态的流通)、物流(商品实物形态的流通)、信息(商品信息形态的流通)、资金流(商品货币形态的流通)的相互关系的总和,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相互关系的总和。一般认为,广义的流通产业包括批发业、零售业、物流业、餐饮业和流通特种行业。狭义的流通产业包括批发业、零售业、物流业、餐饮业。这里的流通产业是指狭义的流通产业。

一、流通产业竞争力概念及相关研究

(一)产业竞争力相关研究

竞争力是竞争主体(国家、地区和企业等)在市场竞争中争夺资源或市场而实现竞争目标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竞争主体在竞争过程中逐步形成并表现出来的,是竞争主体多方面因素和实力的综合体现。竞争力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层次,通常可分为国家竞争力、区域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和产品竞争力。

早期与竞争力相关理论中,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优势理论和李嘉图的比较成本优势理论,主要从成本角度来考虑竞争优势。以道格拉斯·诺思为代表的制度创新竞争力优势理论认为:竞争力在于通过制度创新,营造促进技术进步和经济潜能发挥的环境,强调制度安排对竞争力的作用。以世界经济论坛(WEF)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为代表的研究认为:竞争力是一个国家或公司在世界市场均衡地生产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以熊彼德理论为基础的技术创新理论认为:竞争力在于技术和组织的不断创新。以波特为代表的系统性竞争力优势理论认为:竞争力不仅在于技术创新,更在于国内各方面经济资源和要素分工协作体系化。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我国工业品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课题组认为,产业国际竞争力是“在国际间自由贸易条件下(或在排除了贸易壁垒因素的假设条件下),一国某特定产业的产出品所具有的开拓市场、占据市场并以此获得利润的能力”。其中金碚教授则进一步指出产业国际竞争力是一国特定产业通过在国际市场上销售其产品而反映出的比较生产力。

(二)流通产业竞争力的内涵与特征

目前国内关于流通产业竞争力研究还比较少。其中,石忆邵等将商贸流通产业竞争力定义为“能否扩大本地区对区域的商业辐射力和对产品的集散力,巩固和提升产业在区域的地位,并使本地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1]。杨亚平等认为流通产业竞争力是指一国或地区流通产业整体的竞争力,即流通产业相对于他国或区域,产业在原有规模实力的基础上占领市场和扩张市场,并取得一定经济效益的能力[2]。

我们认为流通产业竞争力是指区域内的流通产业在一定的经济体制和国民经济环境下所表现出来的综合实力及其发展潜力强弱的程度。这种竞争力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硬指标和软指标进行测度。流通产业竞争力具有三个特征,第一,流通产业竞争力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含诸多的子系统,它是一个区域多方面发展要素的综合体现。第二,流通产业竞争力具有相对性,“竞争”意味着比较。即一个地区流通产业竞争力的强弱或者是相对其他区域而言,或者是相对于本地区其他时间而言。第三,流通产业竞争力具有可量化性。尽管反映流通产业竞争力的许多要素很难量化或者很难准确量化。

二、流通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

(一)评价原则

1.科学性原则

要求指标体系客观地反映流通产业竞争力的内涵、各子系统和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并能较好地量化流通产业竞争力的目标实现程度。

2.针对性原则

指标应根据其重要性有针对性地选取,保证指标少而精。

3.可操作性原则

指标的设置要尽可能利用现有统计资料,易于量化。在实际调查和评价中,指标数据易于通过统计资料整理、抽样调查或直接从有关部门获得。使之具有可操作性。

4.动态性原则

评价指标要反映产业竞争力的动态发展特征,揭示其动态发展规律。

(二)评价指标体系

本研究从流通规模、流通结构、流通方式、流通效率、流通组织、流通国际化、流通技术、基础设施、发展环境九个方面来评价流通产业竞争力。具体指标见表1。

表1 流通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序号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1 流通规模流通产业增加值、流通从业人员、流通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流通产业从业人数占全社会从业人数的比

重、流通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流通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

2 流通结构现代流通产业增加值占流通产业比重、会展业增加值占流通产业增加值比重、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占流通

产业增加值比重、物流业增加值占流通产业增加值比重

3 流通方式连锁经营比重、物流配送比重、第三方物流企业占全部物流企业比重、电子商务交易额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比重

4 流通效率流通产业劳动生产率、流通速度、库存率、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比重

5 流通组织流通企业(资产、销售收入)平均规模、进入中国服务业500强的企业数、产业集中度、中国商业名牌数

6 流通国际化 进出口总额、流通产业实际利用外资比重、流通外资企业比重

7 流通技术现代流通科技在流通产业中的普及率

8 基础设施机场、港口和铁路吞吐能力、每平方公里公路里程数、人均道路面积、每万人拥有商业网点数、每百人电话

机数、每万人口互联网用户

9 发展环境市场规范程度、社会诚信程序、流通产业法规体系的完善程度、政府对流通产业的重视程度、GDP总额工

业生产总值、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人均可支配收入

1.流通规模

流通规模指标是衡量流通产业规模大小的标准,既是区域流通产业发展的最终表现,也是促进区域流通产业不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这里用流通产业增加值、流通产业从业人员、流通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指标来体现流通产业绝对规模。用流通产业从业人数占全社会从业人数的比重、流通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流通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等指标反映流通产业相对规模,体现流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要贡献与重要地位。

2.流通结构

该类指标主要反映构成流通活动诸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及优化程度,是国民经济结构在流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现代流通产业增加值占流通产业比重、会展业增加值占流通产业增加值比重、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占流通产业增加值比重、物流业增加值占流通产业增加值比重等指标来反映。

3.流通方式

流通方式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流通产业竞争力强弱的重要指标。连锁经营是现代化流通方式的具体体现,这里用连锁企业销售额占当地零售额的比重来体现。电子商务作为近年来新兴重要的交易形式,是在全社会由工业化向信息化方向迈进的过程中流通领域产生的重要标志,其发展程度标志着流通领域的信息化程度,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流通产业竞争力强弱的重要体现。这里通过电子商务交易额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比重指标来反映。用物流配送比重、使用第三方物流的企业比重等指标来反映现代物流配送水平。

4.流通效率

从经济发达国家流通产业的发展来看,流通产业的作用已不单单体现在增加了多少就业机会,提供了多少利税,在GDP当中的比重有多大,为经济增长指数“贡献”了多少个百分点,更重要的是从整体上促进了经济循环,优化了资源配置,加快资本周转和经济运行速度。因此,流通效率反映的是流通产业的整体运行节奏,是判断流通产业竞争力强弱的核心指标。这里通过流通产业劳动生产率、流通速度、库存率、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比重等指标来体现。

5.流通组织

从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流通企业规模和规模结构都表现出从小到大、大规模企业的地位日渐提升的趋势。因此,流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是流通产业竞争力水平的标志。提升流通产业竞争力,需要培育经营规模大、实力雄厚的骨干企业,需要培育有一定影响力的服务品牌,以提高流通效率,取得规模效益。为此,选取流通企业(资产、销售收入)平均规模、进入中国服务业500强的企业数、产业集中度、中国商业名牌数等指标。

6.流通国际化

流通国际化指标反映一个地区流通产业的开放程度,参与国际分工的能力和水平。本研究用进出口总额、流通产业实际利用外资比重、流通外资企业比重等指标来衡量。

7.流通技术

技术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流通竞争力强弱的重要体现,反映流通产业发展潜力。这里选取现代流通科技在流通产业中的普及率。

8.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流通产业发展的基础,是衡量其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这里选取机场吞吐能力、港口吞吐能力、铁路总运力、每平方公里公路里程数、人均道路面积、每万人拥有商业网点数、每百人电话机数、每万人口互联网用户等指标。

9.发展环境

流通产业发展离不开当地的发展环境。从长期来看,能否将资源变成产业,形成产业竞争力,主要取决于流通产业发展环境。主要包括市场环境、政策环境、产业协调程度、市场需求等。这里选取市场规范程度、社会诚信程度、流通产业法规体系的完善程度、政府对流通产业的重视程度、工业生产总值、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

(三)评价方法

在评价时,除了按照指标体系建立一套完整的数据,还将采用科学的测算方法。评价方法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客观赋权法,赋权的依据是统计数据本身,如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最优权法和离差权法等;二是主观赋权法,根据专家的知识和经验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如层次分析法、特尔菲法等。我们将采取因子分析法来进行评价。

因子分析法是一种多变量数学分析方法,它利用降维的思想,由研究原始变量相关矩阵内部的依赖关系出发,在分析问题时按照累积贡献率原则选取几个主成分代表原始变量的信息。该方法可以去除各指标中的重复信息,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具有客观、准确、直观的特点,在研究复杂问题时更容易抓住主要矛盾。其步骤如下:

1.计算由Yij构成的数据阵Y的相关阵R,R=(Y'Y)。

2.计算相关阵R的特征值,并将其由大到小的顺序列成λ1≥λ2≥…λp,同时求出它们相对应的特征向量。

3.确定主成分数:选取前m个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m为所选取主成分数。

4.为了方便解释每个主成分,将因子荷载矩阵实行方差最大旋转,以简化因子模型结构。计算所对应的特征向量构成的因子载荷阵和主成分得分系数。

(四)数据来源

进行评价所需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五个方面:一是政府职能部门,尤其是统计部门的统计资料和经济普查数据;二是问卷调查,通过抽样调查,推断总体特征;三是专家咨询,对于一些“软”指标,难以量化,需要依据专家(学者专家、政府专家、企业专家)咨询的结果进行排序。四是综合运用他人研究资料的数据。

标签:;  ;  ;  

流通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_产业增加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