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核心素养;高职体育;教学
前言:随着高层次,高学历人才数量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国本科院校、高职院校每年招生数量和招生指标都在提升,以往的大学体育教学方式和教育模式已经逐步脱离的大批量人才培养要求,越来越多的高职学生出现了专业能力强,专业技巧强但是身体素质差,不能适应一线工作的现象。因此,高职体育课程教育也逐步受到人们关注,本文主要以核心素养为指导来分析目前高职体育课程开展现状,期望能对完善课程内容有所帮助。
一、高职体育课程教学现存问题
(一)体育教学理念没有融入核心素养指导思想
随着我国高考制度恢复依赖,越来越多的补习班,冲刺班以及专业培养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但是除了体育专业学生,很少有家长以及学生将关注点放置于体育训练中,这也就导致了国家近些年来虽然人才数量有所增加,但是人才质量,人才适应力下降现象[1]。现在教育过于追求纸面分数,即使是体育训练也是如此。针对国家要求的体育考核项目,身体素质要求项目进行突击教育和突击训练,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学生培养成为“精兵强将”,但是忽视了日常的训练指导和培养要求,这也就间接性导致了学生团体意识不强、创新能力弱、参与积极性低等各种问题。
(二)教学方式传统单一
根据笔者调查了解发现,现在高职体育改革虽然对原有体育训练项目有所帮助,很多高职院校也积极组织了一些兴趣班级和实验班级拓展体育项目,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等课程在高职教学体育教育中也不断完善,但是对于学生的体能训练、思想训练以及日常训练指导等方面依旧没有落实到位,教学方式依旧以教师简单讲述,学生自主活动和自由活动为主,没有专业指导方向,不利于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养成。其次,大班教学也是高职院校体育课堂所采纳的重要教学手段,很多学生的课程只是被动安排,大多数学生一学年只能学习一种体育项目技巧,不能做到综合培养和综合训练,无法全面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三)课程安排问题
高职体育课程安排大多数依赖于学生在线选课,但是每个兴趣课程所能报名的学院数量是有限的,很多学生都无法选择自己喜爱的课程。有些学生为了选择一些考核较为容易的课程甚至请人帮忙选课,这也就导致了一些热门课程无法被学生选中。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无法选择自己喜爱的课程,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好感肯定会有所下降。其次就是,很多同学反馈体育课堂的教学方法都是大同小异,对一些专业技巧能力的讲解很少,例如乒乓球的教学项目仅仅停留于握拍和击球技巧等,对于实战操作和一些经典的打法没有做出过多的讲解,教学内容依旧偏向于基础教学,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一些同学对一些体育项目从小就比较喜爱,如果教师一味的强调基础训练和简单训练,那么这部分学生肯定会不满足于课堂内容。还有就是大多数体育老师对女同学都比较偏爱,对她们的训练要求和运动项目要求都较为宽松,这也容易造成学生厌恶体育课堂。
二、核心素养指导下高职体育课堂开设建议
(一)加强体育课程改革
传统的体育课堂教育模式显然不能满足学生训练需求,要想将核心素养融入到体育课程中就必须加强高职体育课程改革,让教师接受新的理念指导,重视体育课程教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体育教师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个人核心能力作为体育教育的第一目标,将学生的考核分数、突击训练项目作为第二指导才能不断完善体育课程内容。例如关东某高职院校针对体育课程教育就提出了加长体育时长教育要求,增加了很多新鲜的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其中包括了传统的太极、空手道,针对女性同学还增加了形体训练、愈加以及舞蹈等课程,这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选择,拓展了学生的训练选择。笔者认为这些课程的开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训练积极性,还强化了学生的锻炼意识,真正从学生发展要求出发去帮助学生提升自我。一味的要求学生五十米跑进入多少秒,一千米跑步进入多少秒并进行反复多次的训练只会让学生对体育课程充满抵抗,科学的增加一些教学手段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2]。
(二)完善高职体育教学项目,增加软硬件建设
高职院校开设体育课程项目要基于学生自主发展意愿,尊重学生发展需求,通过调动一切外界影响因素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从而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笔者建议高职体育可以针对不同群体开设不同的体育课程,尽量多的配备训练班级,争取一个体育班级训练不超过四十人,方便教师管理。其次,高职院校还可以邀请一些体育界内的名人在校内进行演说和鼓舞,推动学生参与到体育课堂活动中。很多男孩子喜欢NBA和CBA,学校可以邀请一些篮球明星来进行讲座,与学生沟通篮球经验等,这些细节活动都可以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针对不同的训练项目建设不同的体育训练馆,加强硬件配设,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参与到各项活动中。高职院校还可以与本科院校或者其余体育院校积极组织友谊赛或者是师生交流会议,共同探讨学生体育教育方面问题,对其余学校一些好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措施进行借鉴和利用,帮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不断强健自身体魄。
(三)多元化教学方式
单一的教学方式只能实现单一的教学目标。在过去,教师以考核分数为目标开展各项活动,那么在核心素养指导下,笔者建议教师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帮助同学实现多方面发展。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小游戏或者是知识问答强化学生的体育专业知识。例如在乒乓球课程中,教师可以让两个同学一组进行训练,由对打到有要求接球,不断提高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配合能力,如若学生在对打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食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纠正,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还能增强学生合作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或者是情境模拟法进行教学,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会让体育课程保持新鲜感,会让学生自主参与到体育寻来你活动中。
(四)科学的课程安排
完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安排也十分重要,现在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反映的选课难,选课少等问题都需要改变,笔者建议高职院校可以总结一些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增加这些项目的教师数量,对一些冷门班级可以转变为俱乐部教育模式,不一定要采纳大班化教学模式[3]。高职院校学生在校体育课程也就两个学年,两个种类的体育科目可能无法满足学生的长期发展,笔者建议将每学年选一次体育科目转变为一学期一次,同时增加一些符合性别特征的训练课程如形体课程、瑜伽课程乃至极限挑战课程等,这些有趣课程的增添也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训练乐趣。教师在课后还可以组织班级比赛,积极与本校其余班级或者是其余院校的专业班级进行友谊比赛,在实践中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总结:在高职体育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是高职体育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高职体育教师要不断完善教学理念,合理安排课程教学,采纳多元化的课程教学,这样才能进一步强化高职体育改革,才能帮助学生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吉全.高职体育教学运用拓展训练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J].拳击与格斗,2018(10).
[2]刘秋梅.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核心素养和能力建设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7(31):25-26.
[3]彭新社,余时平,程晓磊.基于高职院校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体育课程体系研究[J]. 运动,2016(17):112-114.
论文作者:刘延印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体育论文; 学生论文; 课程论文; 高职论文; 素养论文; 核心论文; 高职院校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