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就电力配电自动化和配电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简述了电力配电自动化,并提出了实现配电自动化的有效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电力;配电自动化;配电管理
引文
电力配电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能够保障配电管理工作快速有效的进行,在降低安全风险的前提下,提升配电装置的使用寿命,节省企业的运营成本。因此,电力企业必须建立一种配电自动化的模式,加大控制电力的力度,从而提升配电管理水平,保证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供电服务,实现行业发展。
1、我国电力配电自动化与配电管理的现状
(1)技术和制度有待进步
配电自动化的应用上起步晚,相关技术较为落后,缺乏高水平的技术及掌握技术的专业人员,影响了自动化装置的运行效果,大大降低其效用;配电相关的管理松懈,制度落后,在实施管理时缺乏统一的标准,加大了配电管理的难度,促使配电系统的效用难以充分发挥。
(2)科技应用不到位
在配电网管理过程中,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还不是特别广泛,无法保障我国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先进性、可靠性,提高了相关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增加了出现人为失误的几率,影响到了我国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稳定性,阻碍了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3)配电重视度有待提高
电力企业在进行电力系统的建设时,没有高度重视配电系统建设,导致配电网网架结构处于薄弱环节,相比于变电建设及其余电力系统的建设有一定的滞后性;企业和相关部门对于配电主干线的长度要求不严格,分段点较少,导致配电线路整体的连接度较低;配电设备的整体水平不高,导致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受阻,配电系统的效用降低。因此,电力企业和相关部门应提高对配电系统建设的重视程度,努力建设高质量、高要求的配电系统,提高配电系统的实用性。
(4)智能化水平有待提升
智能化水平较低,没有充分发挥自动化配电模式的效用,降低了自动化技术的实用性。从配电管理中的配电自动化应用来看,覆盖率有限且处于较低水平。我国配电自动化占配电系统的百分之十左右,而有些发达国家的覆盖率已达百分之七十以上,两者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
2、电力配电自动化与配电管理
(1)电力配电自动化
配电自动化是指将电子控制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以及数据传输技术,通过现代化设备的使用形成一套自动化管理的系统。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使用,能够有效的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及稳定性,提升配电系统的实用性。
(2)配电自动化与配电管理
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功能大体可分为五个方面,即故障管理、配电网高级应用、负荷管理、配电SCADA以及地理信息系统(GIS)。配电自动化系统与输电网的调度自动化系统是一样的,其基础都是配电网的SCADA,只是目的不一样,采集数据的内容也不一样,配电SCADA的目的是为DA/DMS提供基础数据,主要是针对变电站以下的用户和配电网络。但配电自动化系统并不仅仅只是配电SCADA的三遥功能,还要增加馈线自动化(FA)功能。馈线故障的自动隔离、自动识别以及自动恢复是馈线自动化的基本功能。配网故障诊断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要根据配网故障情况与实际情况之间存在的差别,采用不同的方法或者步骤进行诊断。其诊断方案适用于相-相接地故障、单相接地故障、相-相故障以及三相故障。主要用于小电流接地系统或者中性点不接地系统。配电SCADA要想完成DA的功能,除了对正常情况下的馈线状态量进行采集,还要准确的捕捉故障期间的馈线状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配电自动化和配电管理的要点实施
(1)坚持应用原则
配电自动化的运用,可有效提高供电效率,减少电力浪费,降低管理成本,但需注意的是,在应用的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三个原则,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1)安全且可靠。由于电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配电系统的应用必须遵守安全原则,以避免出现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供电需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及稳定性,以保证居民正常生活、企业正常生产;2)合理应用。由于建立配电自动化系统需耗费一定的资金,所以必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其合理应用,即确定合适的建设规模,充分利用已建成的系统,以避免造成资源浪费;3)不断完善。不断完善设备、技术,提高效率,最大程度的满足大众需求。
(2)取总体规划方案和高效的准备工作
在强化配电自动化与配电管理过程中,需采取总体规划方案,明确配电自动化所需科技的实现途径与方式,保证准备工作的有效施行。同时,在进行准备工作时,要将重点放在成本征集和全国电网系统全方位的连接方面,应用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实行电网终端的通讯连接,确保区域定位的精准性和时效性;建立专业的技术部门,加快全国电网系统的建设速度,以实现电网的信息化全面覆盖。
(3)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最大化降低配电自动化系统出现的故障问题及其引发的后果,一旦出现永久性故障的时候,可以有效地识别故障路线,从而重新构建配电系统,同时也要确保在非故障段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供电。其中,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变电站通过多条放射状馈电线进行用户供电。配电自动化系统能够对故障电流进行有效的信息分析,从而推断出故障位置,在电源已经切断的条件下,能够自动地打开分段刀闸将故障进行隔离。自动化系统能够及时的重新安排运行方式,从而有效地控制刀闸和断路器,最终将非故障线路重新接入到供电电源。
(4)对配电自动化的设备要进行及时更新
配电自动化设备是配电自动化运行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设备的更新程度与配电自动化安全、快速运行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相关人员在完成设备的研发后,应与厂家保持长久的合作关系,实现跨平台的异构合作,保证设备能够得到及时的检测与更新,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促使电力配电自动化处在一个不断提升、进步的过程中。此外,随着新型电源及负荷直接的接入,从而就给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新的技术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高水平的配电自动化系统,通过加配电自动化设备的更新换代,重视配电自动化建设也是电网发展的内在需求。
(5)重视技术开发
想要推行和应用配电自动化,首先必须建立优秀的技术人才队伍。在配电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应当重视开发新技术,不断探究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针对实践出现的新问题,要做到及时解决,适当探究其根本,发现其规律,并采取防治措施,避免再次出现同样的问题;电力企业要努力向国际的先进技术看齐,虚心学习,积极采纳应用,实现技术飞跃,从而才能从容应对层出不穷的阻碍,取得进步。
(6)对于电力配电自动化工作进行整体规划
实现电力配电自动化和管理的主要途径,就是对这项复杂的工作进行整体规划,并做好准备工作,准备工作的重点就是资金的筹备和全国电网的全面连接。通过运用GPS、GIS等技术实现配电终端的通信连接,保证地区定位的准确性;在保证国家转型资金到位的基础上,结合居民经济的承受能力,降低输配电成本,尽量将居民的花费降到最低点。
4、结语
综上,在电力系统中,配电自动化和配电管理所发挥的作用极其重要,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工作,可有效提高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准确性及高效性,促进电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为我国电力行业的进步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张立新.浅谈电力配电自动化与配电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07):14.
[2]李薇薇,李芳,张静;配电管理自动化系统[J].华北电力技术,2016(06):24.
[3]钟怿维.浅析电力配电自动化与配电管理的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1):95
论文作者:辜斌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4
标签:自动化系统论文; 故障论文; 电力论文; 系统论文; 技术论文; 化与论文; 电网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