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学薇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医院 211100
临床上将中心温度为34~36℃称为轻度低体温,在实施外科手术中,50%~70%的患者可能发生轻度低体温。胸科手术具有创伤大、切口大、出血多、手术时间长的特点,由于全身麻醉,胸部内脏持续的暴露,大量补液和输血以及患者多为老年人的原因,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远高于普通外科手术,而低体温对手术切口的愈合,心血管系统及凝血功能的影响,增加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本研究对胸科患者术中主动实施保温护理,以预防术中低体温,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38例,年龄48~76岁,平均(63±7)岁,其中食管癌26例,贲门癌10例,肺癌2例,38例患者手术方式均为标准根治术,全部采用静脉复合全身麻醉,质量控制诱导用丙泊酚、琥珀胆碱、瑞芬太尼后气管插管,手术时间90~180min,出血量400~900mL,术中静脉滴注量2000~2500mL,术后均返回麻醉恢复室,无并发症发生。
2护理措施
2.1术前访视:术前1天到病房访视患者,阅读病历,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做术前评估,了解患者心理状况,介绍手术的有关体位及术前注意事项,指导患者正确深呼吸,详细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减轻患者因紧张导致对冷刺激的阈值下降。
2.2设定手术室温度:手术室温度在24℃以上可预防患者低体温。患者进入手术室前1~2h将室温调至22~25℃,湿度50%~60%,患者热量丢失最多是在手术后1h内,这时保持室虽会使工作人员出汗等不适,但会减少患者热量的散失。尤其在冬季要尽早将室温调节至适当范围。
2.3加强术中温度监测:中心温度可在肺动脉、鼓膜、食管远端、鼻咽部、口腔、直肠等处测出。术晨测腋温并记录,提供对照,腋温比中心体温小0.3~0.5℃,术中可用HP监护仪的温度探头经一侧鼻孔插入10cm,检测的体温可反映中心温度,也可用热敏电阻探头置于腋动脉部位,则测出的体温接近中心体温。
2.4预防体表热量流失:由于约90%代谢热量是通过皮肤表面丧失,保证皮肤温度可有效地防止体温降低,可使体表热量丢失减少30%,在皮肤表面放置隔热物是减少皮肤散热的最简单的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麻醉后,将自制上肢棉垫(45cm×45cm)、下肢棉垫(100cm×80cm)包裹四肢,将下肢棉垫与大腿中部用大贴膜粘贴严密,以防手术中的液体将手术床及棉垫浸湿,导致体温过低。自制的护肩包裹肩部,冬季时,可将棉垫和护肩加温,使患者感到温暖、舒适,提醒手术消毒医生尽快缩短消毒时间。
2.5预防体腔热量流失:国外有研究表明,静脉输注液体加温至37℃可以预防低体温的发生。新鲜血和成分血应严格掌握温度,不超过37℃是最简单的预防低体温的方法。对胸腔冲洗液用37~40℃0.9%氯化钠注射液。覆盖伤口两侧及肺脏、胃肠道的棉垫用温热盐水浸后拧干覆盖。人工鼻(热量-水分交换器)可以将大量水分和热量保留在呼吸系统中,虽呼吸道散热不到10%,但也不可忽视。
2.6预防运送过程中的热量流失:患者在手术前后长时间的运送过程中,必须给予足够的保暖覆盖物,使之与周围冷空气隔绝,也可采用加温后的保暖用具,如电热毯,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提前调节麻醉恢复室的温度为22~25℃。
3结果
监测术中中心体温,发生低体温3例,1例针对性护理迅速得到纠正,1例因并发高血压,术中大量出血,迅速补血补液后体温缓慢恢复,1例因并发慢性肝病,拔管时间及完全清醒时间延长,出现躁动,经较长时间的复温才得以纠正。3例均无并发症发生。
4讨论
4.1导致胸科手术低体温的原因分析:①全身麻醉。全身麻醉通过中枢功能调节降低了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全身麻醉诱导引起的血管扩张对中心温度的调节作用是术中血管收缩的3倍,质量控制诱导后1h的中心温度下降主要是再分布性低温,诱导后2~3h,中心温度缓慢下降,诱导3~4h后,中心温度通常达到一个稳定阶段。即使中心温度基本恒定,体内热量也在不断减少。②低温环境。若手术室温度<21℃时,患者往往出现体温过低,现代手术室净化空气层流设备或循环风紫外线消毒,均加速了空气对流,增加了机体散热。③手术操作因素。胸科手术一般为侧卧位,体表消毒范围大,暴露时间长,冰凉的消毒液刺激使体温迅速下降;胸腔内大血管多,壁薄腔大,长时间暴露在术野,水分和热量蒸发快;术中大量使用湿纱布以及不加热的盐水冲洗胸腔直接导致中心体温下降。④大量输注低温液体、库血造成的“冷稀释”作用。每输入1000mL环境温度下的液体或输入200mL4℃血液则中心体温下降约0.25℃。⑤年龄因素。胸科患者多为老年人,老年人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改变,各种反应从指令意识的产生到反应出现的时间也会延长,体温调节反应也是如此,再加上术前禁饮、禁食、灌肠等准备工作,老年人对手术预后的焦虑、恐惧也会使体温下降。
4.2加强胸科手术中保温的必要性:①由于胸科手术的解剖特点,肺与食管均与外界相通,切口属于可能污染切口,在切除肿瘤后须行消化道或呼吸道的重建,如食管-胃,胃-肠吻合,气管的袖状缝合均需要良好的体内环境才能愈合,而良好的愈合首先取决于局部组织充足的血流灌注,以保证创面氧供,输送中性粒细胞及细胞再生所要的营养供应,而低体温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趋化,还使血管收缩降低局部氧分压,及时的保温避免了因低温导致的切口愈合不良。②Frank等对接受胸部、腹部和血管手术的高危心血管患者进行研究,发现体温较低的患者相对于正常体温者的围手术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增加了300%,手术期间如果体内外热量丢失过多,血管进行性收缩,往往掩盖体液不足,导致恢复时血压下降,低体温还可导致血小板功能降低,凝血功能障碍,增加了手术出血量和异体输血量。重视对患者的保温,适时地补充血容量,使术毕心血管功能和凝血功能接近术前状态。③低体温降低静脉麻醉药的清除率,使苏醒延迟,又能导致苏醒期寒战,同时寒战增加患者不适,引起伤口疼痛,而增加止痛剂的用量。
通过保温减少了寒战的诱发因素,使患者更加的安全舒适,体现了人性化整体护理的内涵。总之,针对胸科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原因,采取多种护理措施,减少体内外热量的散失,使中心温度高于36℃,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胡兴国.围手术期患者的轻度低体温.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
分册,2000,21(4):225-227.
[2]黄青青.围手术期危重患者低体温防治新概念.中国实用外科
杂志,2003,3(23):191-192.
[3]陈云超,兰雨雁.婴幼儿围手术期低体温及其护理进展.南方
护理学报,2003,10(5):20-21.
论文作者:吴学薇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1月第2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9
标签:体温论文; 患者论文; 手术论文; 温度论文; 热量论文; 中心论文; 切口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11月第2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