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论文_李太明

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论文_李太明

河北省沙河市第九中学李太明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转变教育理念,建构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成为时代的需要和教育发展的需求。

新课改化学课堂教学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转变教育理念,建构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成为时代的需要和教育发展的需求。那么,如何建构新课改下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下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参考:1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喜欢化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让化学课堂活起来的有效途径。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跟其他学科一样,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及课堂教学的效果,兴趣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联系最为密切,如果学生能把化学学习视为一种享受的话,他们就会喜欢化学,从而愿意去学习化学、探究化学。

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的一条是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验化学的乐趣在产生的兴趣。化学对初三学生而言是一门新学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比较强。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需要教师寻求更有效、更灵活的方法将知识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知识,能力提高的更快。

2 重视实验教学,把合作探究引进课堂新课改要打破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参与合作,师生互动,探究创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引导学生自主钻研,鼓励他们求异创新,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2.1 合作学习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新课程的实施更注重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取进步, 在互助合作中获取知识应成为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同学之间相互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提高。所以在教学中要教会把学生置于集体之中,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学会合作学习。

2.2 科学探究活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在教学中,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参与实验操作, 努力发挥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作用,激励学生改进实验方案,参与设计。

3 注重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学生是生动的独立的主体,教师是这一动态变化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长期以来,教师在教学中较少地考虑学生的需要,而将注意力较多地放在自己如何教方面,关心的是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设计则要求应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在创造性地思考、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实现教学过程的互动,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新的理念下,师生间已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知识的“授”“受”关系,而是能动的、平等的合作者。师生双方都是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实施者、参与者,其直接作用就在于促成学生的主动;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动性,是自我发展的探索者、建设者和参与者。化学教学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是自主、协作、探究相交织共同构建新知的过程。在合作互动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以解决化学问题为纽带形成密切的联系,学生在这种联系中可以通过及时的信息反馈真切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从而激发学习化学的热情。在师生共同营造的和谐氛围中促成学生学会学习和人格的健康成长,同时在合作互动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4 联系生活实际,开发化学课程资源新课程要求教师使用教材而不是简单教教材。新教材留给教师的空间很大,要求教师不仅能使用教材还要能驾驭教材、补充教材,开发一切可以开发的资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化学与人们生活越来越密切,日常生活也可以成为化学学习资源;只有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设计成富有情趣的学习活动, 使学生从熟悉的周围事物中学习,理解知识,感受课堂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样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 我们的教学不能片面地停留在“是什么”、“为什么”上,还要更多地在“如何做”上下功夫,贴近学生的个体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 当堂检测,及时反馈,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在每节课结束前七、八分钟,都要对学生进行当堂测试,测试题主要侧重于新课的基础性知识的考查。教师及时批阅获取反馈信息后,进行矫正与巩固,进行后进生辅导。这种有目的、有意识、有反馈的学习,则是解决学生目标达成、消除障碍的有效手段。通过让学生及时知道学习结果,教师及时了解教学效果,提高了教与学的实效性,使得教学内容堂堂清。真正减轻了学生的课下负担,使学生更想学化学。这样,课堂教学效果会更上一个台阶,从而实现高效课堂。

6 教师要注重自身的专业发展反思是认识主体对已发生过的认识返回去再认识的过程,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已完成的教学实践活动有目的的进行审视,作出理性思考,并用以指导日后的教学。因此,教师要不断检讨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行为,经常总结和反思自己的教学,常问“我的教学有效吗?”不断总结自己工作的得失,不断深化自己的认识,不断修正自己的策略,从而获得专业成长。教育部门组织学校要求老师建立成长手册,成长记录袋,直接促进教师对教学行为改进,提高教学成效。

论文作者:李太明

论文发表刊物:《新疆教育》2013年第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

标签:;  ;  ;  ;  ;  ;  ;  ;  

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论文_李太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