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纵膈内淋巴瘤的CT诊断鉴别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纵膈内淋巴瘤患者2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通过对其全部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实施CT平扫以及增强扫描。将CT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作对比。结果:经病理证实,20例患者均为纵膈内淋巴瘤;而CT检查出纵膈内淋巴瘤18例,检出率为90.0%(18/20),1例高度怀疑,1例漏诊。20例患者病理为霍奇金病15例、非霍奇金病5例(2例为大细胞淋巴瘤、3例为淋巴母细胞瘤)。结论:纵膈内淋巴瘤采用CT平扫及增强扫描能清晰的显示肿瘤侵及范围以及解剖细节,且有利于对肿瘤进行准确的定性诊断。
【关键词】纵膈内淋巴瘤;CT诊断;鉴别分析
【中图分类号】R734.5;R730.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7-0174-01
在临床上,淋巴瘤属于全身性恶性病变,其主要发生于淋巴结,且是免疫系统中的恶性肿瘤。淋巴瘤在组织病理学上主要分为两类,即霍奇金病与非霍奇金病,无痛性淋巴结肿大是其共同的临床表现,且还伴有一系列全身症状,如盗汗、消瘦、发热等,另外还伴有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1-2]。因此本文对纵膈内淋巴瘤的CT诊断鉴别价值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纵膈内淋巴瘤患者2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其中,男患者12例,女患者8例,年龄为27~62岁,平均年龄为(42.2±3.8)岁。
1.2 方法
通过对其全部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实施X线检查、CT平扫以及增强扫描。具体方法为:采用GE LightSpeed VCT XT64排,基线层以SN线为准,层距5mm、层厚5mm,指导患者采取仰卧位,连续扫描,并进行CT平扫以及增强扫描,采用100mL造影剂以团注法进行静脉注射。在纵膈窗、肺窗、骨窗下进行观察。
2.结果
2.1 病理诊断与CT诊断结果对比
经病理证实,20例患者均为纵膈内淋巴瘤;而CT检查出纵膈内淋巴瘤18例,检出率为90.0%(18/20),1例高度怀疑,1例漏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0例患者病理为霍奇金病15例、非霍奇金病5例(2例为大细胞淋巴瘤、3例为淋巴母细胞瘤)。
2.2 X线检查
20例患者经X线检查,在两侧肺门和气管旁经正位片可见肿大淋巴结,且以对称性为主,明显增宽了上纵膈至两侧的间隙,具有清楚的轮廓,且外缘呈波浪状;侧位片可见中纵膈上中部肺门区及气管区存在肿瘤,胸骨后呈椭圆形或者圆形,肿块边界不清楚,且气管受压发生后移。
2.3 CT检查
20例患者经CT诊断,肿大淋巴结多发16例,位于血管前间隙及气管旁;单发4例,其中2例位于气管旁,2例位于血管前间隙;病变呈椭圆形、圆形,或者部分肿大淋巴结融合形成波浪状或者分叶状的软组织肿块,呈不规则形,各个淋巴结之间界限不清楚;采用CT平扫时,与软组织密度影相比,肿瘤稍低,且无坏死以及囊性变,且钙化不显著,肿块经增强扫描之后,强化不均匀或者均匀,且均为轻度强化;淋巴结增大处于气管旁或者血管前,出现血管移位11例,脂肪间隙消失,而食管及气管受压后向后移动;在肿瘤内,血管残留经增强扫描后,可见血管被包绕;有3例患者出现胸壁软组织包块、肋骨前段骨质破坏、胸骨前段骨质破坏等,有4例患者出现胸腔积液以及心包积液等。
3.讨论
在临床上,淋巴结的病理主要包括霍奇金病与非霍奇金病,属于全身性恶性病变。而纵膈内淋巴瘤所涉及的淋巴结病变,主要包括颈部及周身,而在纵膈淋巴结发生病变后,也可导致淋巴瘤,其是导致中纵膈增宽的关键。纵膈内淋巴瘤由于病情发展较快,因而必须对其进行早期确诊,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治疗。而目前在对纵膈内淋巴瘤进行诊断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方法为常规X线检查、CT检查等[3]。采用CT扫描检查纵膈内淋巴瘤时,其具有十分特殊的优势,即能够对纵膈内各组淋巴结进行充分显示,尤其是针对早期淋巴结病变造成的纵膈轻度增大。同时采用CT扫描检查还能将肿块的形态以及位置清晰的显示出来,并且能将各组淋巴结受侵的范围加以显示,因而能够为纵膈内淋巴瘤的早期诊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另外采用CT扫描检查时,其还有利于定性诊断纵膈内淋巴瘤,从而增加了纵膈内淋巴瘤临床诊断的准确性[4]。
本文的研究中,经病理证实,20例患者均为纵膈内淋巴瘤;而CT检查出纵膈内淋巴瘤18例,检出率为90.0%(18/20),1例高度怀疑,1例漏诊。20例患者病理为霍奇金病15例、非霍奇金病5例(2例为大细胞淋巴瘤、3例为淋巴母细胞瘤)。
综上所述,纵膈内淋巴瘤采用CT平扫及增强扫描能清晰的显示肿瘤侵及范围以及解剖细节,且有利于对肿瘤进行准确的定性诊断。
【参考文献】
[1]黄潭玉,崔冰.纵膈内淋巴瘤的CT诊断与鉴别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04:68-70.
[2]汤万鑫,郑平,肖敏,明智.螺旋CT多平面成像扫描技术在纵膈肿瘤诊断中的应用[J].亚太传统医药,2013,03:195-197.
[3]杜拯国.纵膈内淋巴瘤的CT诊断与鉴别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3,10:77-78.
[4]司徒敏婷,陈任政,陈智慧,林雪雷,刘红宣.论纵隔淋巴结转移与纵隔淋巴瘤的CT鉴别[J].生物技术世界,2015,04:75-76.
[5]刘佳.易误诊的前纵隔淋巴瘤的临床及影像特点[J].中外医疗,2014,01:185+187
论文作者:莫森林,靳仓正,谭树生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4
标签:淋巴瘤论文; 淋巴结论文; 患者论文; 病理论文; 肿瘤论文; 气管论文; 肿块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