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格达奇区人民医院 165000
摘要:目的:通过对进行过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后的患者采取不同体位进行护理,对比两种体位的临床效果,具体的分析两种体位的可行性。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于我院进行医治的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120例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根据体位选择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去枕平卧体位,实验组则采用头颈下垫枕并予头部抬高10到15°的改良低半卧位。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后六小时内的生命体征,心跳速率,是否恶心呕吐,头晕情况是否严重。结果: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均平稳,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恶心呕吐、头晕的发生率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实验组的卧床时间、住院天数、腹部伤口愈合的时间、呼吸急促、心率过快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术后选择改良体位,能够明显减少呼吸急促、心率过快等不良症状的发生率,而且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下腹部手术;全身麻醉;体位
所谓体位就是一种患者要保持的身体姿势,临床手术中为了保证患者能够适应医疗和休息必须要用合理、正确的体位。另外正确的体位选择对治疗疾病、减轻症状、预防并发症、减少疲劳均有正面的作用,对于患者的相关预后至关重要,可以有助于手术临床治疗效果的发挥。通常在全身麻醉下腹部手术后六小时内,为了防止患者未清醒时感到恶心呕吐,从而引起吸入性肺炎,患者均采用传统的去枕平卧位。但如果患者在麻醉后从复苏室回病房前意识已清醒的话,去枕平卧位就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不适,为了解决这种情况,有关学者提出在患者头颈下垫一软枕,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肩颈肌肉的紧张度,使患者的舒适度大大增加。为了验证两种体位的临床效果,我院对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后的患者,采用头颈下垫枕并予头部抬高10到15°的改良低半卧位,并与传统的术后体位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于我院进行医治的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根据体位选择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患者。实验组患者男32例,女28例,年龄41到72岁,平均年龄55.6岁,平均体重61.3KG。对照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42到74岁,平均年龄56.7岁,平均体重62.4KG。两组在年龄、性别、体重、麻醉方式等方面情况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去枕平卧体味,实验组则采用头颈下垫枕并予头部抬高10到15°的改良低半卧位。对两组患者手术后四小时内的心率、头晕情况、恶心呕吐发生率、腹部疼痛、腰肌酸痛、呼吸频率等进行对比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在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的过程中主要采用来了统计学软件SPSS15.0,并进行了通过统计学软件的分析结果χ2检验。通过统计学软件的检验我们发P<0.05,本研究数据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均平稳,实验组与对照组呕吐、头晕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实验组的卧床时间、住院天数、腹部伤口愈合的时间、呼吸急促、心率过快的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后的患者由于麻醉药的效果还没有完全褪去,患者不能控制自己的胸腹保持一个正常的状态,极其容易患上吸入性肺炎以及各种并发症,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在临床手术中,对于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在手术后一般采用去枕平卧的体位来保证患者的身体状况。在进行腹部手术的时候,患者处于一种深度麻醉、身体完全脱离控制的状态,由于手术的需要,患者还需要保持一个姿势不能活动,所以患者的颈部和腰部肌肉一直处于高度的紧绷的状态,在手术之后,患者的腰肌在长时间的超负荷状态,会产生酸痛等等状态,身体素质差一些的患者甚至可能造成患者的身体受压的背部的肌肉伸展疲劳以及供血障碍。而且在手术结束之后,由于麻醉的影响,患者的身体处于一个非常虚弱的状态,从力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如果患者仍然维持之前手术的身体姿势不变,无疑会加重肌肉受损的程度,造成不可逆转的严重后果。于是有关学者提出了改良患者体位的方法,提高患者的床位,在颈下垫枕。在提高患者的床位后,可以明显的降低患者胸腹部所受到的张力作用,促进手术创口的愈合,同时大大的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因此,在手术后采取改良体位,对减少这种损伤有着传统体位不可比拟的帮助。在手术刚刚结束的早期,由于麻醉的影响,患者的身体状况还十分不稳定,如果把患者的床位调节的过高的话,会引起患者的血液集中向下腹部流动,而由于麻醉药的效果还没有完全消失,会使患者的血液运行受阻,使患者的生命体征出现波动,极其危险。因此,采取头颈下垫枕并不能将角度调的太高,10到15°的改良低半卧位正是最佳选择,可使患者既舒适又安全,还可以有效的杜绝去枕平卧体位的弊端。通过本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均平稳,实验组与对照组呕吐、头晕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患者并没有因为改良后的体位导致身体不适。但是实验组患者的卧床时间、住院天数、腹部伤口愈合的时间、呼吸急促、心率过快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有利于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机体恢复。
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术后选择改良体位,能够明显减少呼吸急促、心率过快等不良症状的发生率,而且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卢月娟. 全身麻醉腹部手术后护理方法的对比研究[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12,06:681-682.
[2]魏艳楠. 全身麻醉下腹部手术后不同体位选择对比分析[J]. 吉林医学,2015,11:2418.
[3]黄莉,刘珍,罗惠源,肖琳,赵汝运,朱小兵. 术前心理护理与术后不同体位对老年全麻患者腹部手术术后康复的研究[J]. 中外医学研究,2012,31:65-66.
论文作者:王建波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31
标签:患者论文; 体位论文; 实验组论文; 腹部论文; 手术论文; 统计学论文; 发生率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