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招远市第一中学 265400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核心是道德教育。学科知识学习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任务,课堂作为学生在学校成长的主体时空,决定了学科教学也必然成为德育的主渠道。中学地理教材中融入的道德教育元素范围很广,内容也很丰富。有些内容很明显,有的则隐藏在各章节中,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合理处理教材,做到知识传授与德育有机融合。
一、以人地关系为主线进行家国情怀教育
家国情怀教育,是向学生传授有关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人口等方面的最基本情况,并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促其树立建设祖国的坚定信念和信心。 地理作为一门科学,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都是从自然与人文等诸多地理要素所反映的客观事实出发,运用科学原理和方法进行论证。所以,进行国情教育,要始终抓住人地关系这一主线。从地理角度认识国情,即认识我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及我国人地关系的基本状况。在教学中,要始终贯穿反映人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良性循环与恶性循环的关系,及如何正确解决这些矛盾等问题。
1.在备课中,教师要抓住国情教育与地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契合点。如在讲人类活动与气候的关系时,可以向学生指出人类改造气候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人工造林,再简单讲了林地对局部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后,让学生从反面列举森林遭到破坏对气候乃至整个地理环境造成严重后果的大量事实,从而使他们认识到,造林与毁林这两种不同的人类活动,对气候和整个地理环境所造成的截然不同的后果。不但使学生们掌握了森林对局部地区气候的影响,又使他们从中学会分析人地关系,确立了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
2.地理国情属动态范畴,要善于捕捉新的地理信息,以不断充实国情教育内容。教师在上课时应时刻注意把从网络、报刊、电视中获取具有时代性的地理信息和数据,以此来促进学生对国情的认识,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家国情怀。
二、在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中,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方法
辩证的思维方法,是研究自然科学的理论依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自然地理的相关内容普遍贯穿了综合性、差异性的辩证思想,教师应注意挖掘教育契合点,抓住时机,画龙点睛,培养学生用辩证法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辩证思维的素质。如,在讲授“地壳运动”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抓住以下几处教育点进行课堂组织教学。
1.不是平铺直叙地介绍地壳是运动的,而是先给学生打出两组有对比性的投影片。分别对比台湾海峡与青藏高原在两、三百万年前的差异。学生们经过思考,提出地表形态总是在变化的,甚至会出现沧海桑田的巨变,从而印证了“物质是运动的”这一普遍规律。
2.从地质剖面图上判断“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地形倒置)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讲这个问题之前,可以先讲清背、向斜的判断不应仅依据外表形态,还应考虑岩石的新老关系。通过师生共同分析,使学生看到,如果仅从岩层的凹凸来判断,会得出与事物的本质截然相反的结论,自然渗透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观点。
三、在生活实践中融合德育思想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地理课程改革中最重要的理念之一。在地理教学中,必须把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激发学生兴趣,体会地理的价值,并从中感悟德育。把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掌握的基本规律,同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和思想方法,是智能培养的需要,也是地理学科渗透德育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把所讲授的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及从电视、报纸等媒体中获取的有关自然现象和生产活动的信息相结合。在讲课时,注意从感性到理性,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增强了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了良好的学风。
四、创设情景教学,优化德育效果
利用主题鲜明的图片、寓意深刻的漫画、真实直观的录像、有趣的故事和优美的诗词歌曲等来创设教学情景,既能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兴趣,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又能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德育与教学有机融合。
五、开展探究教学,提升德育内容
在地理教学中,可通过设置有引导性的问题,开展主题讨论、角色扮演、实践调查、综合比较等方法来开展德育教育,使学生在探究中悟出德育内容。如在“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问题”一课中,课前布置学生分小组调查、搜集材料,课上各小组派代表展示所调查的结果,介绍在调查过程中所获得的感受和发现的问题。教师对各组的观点及时进行评价、指点,最后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去分析城市化给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紧接着,进行角色扮演,假如你是该区域的领导者,你将如何解决本区域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积极讨论发言,教师及时给予点评、总结。通过这样的探究学习,使同学们掌握了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环境问题的原因,辩证地分析了其利弊关系,并探讨了解决方法。同时,也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使他们能辩证地看待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及建设祖国、家乡的主人翁责任感。
只要教师善挖掘、巧设计,许多教材元素中都可以找到德育的切入点,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的同时,受到良好道德教育。
论文作者:刘新丽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3月总第13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7
标签:地理论文; 德育论文; 学生论文; 关系论文; 国情论文; 教师论文; 气候论文; 《教育学》2018年3月总第13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