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的难点和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等学校论文,难点论文,财务管理论文,对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着主体概念、资金概念、权限划分的操作依据、平衡机制是什么的四个难点。应采取弄清基本原理、设计有效的内控制度、电算化、相关性原则监控资金运动、协调权力下放与财力集中、合理搭配债权债务,对外投资持谨慎性、曲线调整收入的八个对策。
关键词 高校财务管理 难点 对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高等学校教育领域的推进和高等学校自主权的扩大,高等学校资金来源出现了多元化,资金运用呈现了多方位。如何加强高校的财务管理,是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本文拟就这方面的问题进行探索。
一、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的难点
1)财务管理的主体概念是什么?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的主体是国家或国家授权的职能部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渐完善,政府机关职能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国家或国家授权的职能部门给予高等学校越来越多的自主权。高等学校在国家法律允许和经济政策涉及的范围内既可以在国内多方面筹集资金,也可以从国外得到资助。高等学校多渠道筹措资金管理的好坏,关系到高等学校财务预算的执行、资金的到位、效益的核算,关系到全校教学、科研、对外服务总成果的声誉。高等学校所需经费中应由财政拨款部分,一经国家或国家授权的职能部门拨入之后,国家仅从宏观上对学校发展规模进行引导,不再一包到底。鉴于财务管理的主体部分地转入学校,财务管理应对学校整体资金负责,但是财务管理的立足点在哪里?该向谁提供管理信息?提供什么样的信息?在具体项目上不是很清楚。这将影响到各界办学的积极性。资金到位的准时性,以及经济效益的实际与计划的可比性等方面。
2)财务管理的资金概念是什么?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和会计核算工作一样,以期末财务管理报表评价财务管理主体工作的成绩。这些信息大多来自会计核算中形成的数据,是会计核算报表数字的重新排列组合。如果不从选择筹资渠道上考虑达到成本最低,不从社会效益角度上考虑调配资金达到效用最大,则将影响财务管理目标的全面实现。
3)财务管理权限划分依据是什么?在给予高校越来越多自主权的情况下,高等学校进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对资金管理实行“一级核算,二级管理”,“二级核算、二级管理”,“多级核算、多级管理”的具体办法。这些上下级之间的联系,同级之间的分工形成了高等学校各具特色、网状的财务管理体制,本应无懈可击。但是,由于高等学校网状财务管理体制刚刚形成,其上下级之间权限划分与行政管理权一样,需要规定一些划分的原则,以免出现“权利真空”的现象,妨碍高等学校资金运动、资金循环的正常进行,削弱财务管理对资金的监控作用。
4)财务管理的平衡机制是什么?高等学校提供对外服务,取得一些收入,在分配上实行“比例分成”的政策,该政策使得经济利益相关的部门和个人基于各自提供的服务量而获取的劳动报酬水平高低悬殊。这种情况将妨碍高等学校内部专业结构的调整,重点学科的建设,长线专业与短线专业的合理搭配;不利于与国民经济支柱有关专业的建设,专业人员、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
二、应采取的对策
1)弄清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发挥其对资金运动的预测、调节、控制职能。财务管理中资金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值的资金运动规律会影响资金的投向。一方面,随着时间延长,增值后的资金比原来资金的绝对值逐步增大;另一方面,在同样的时间跨度里,投入不同项目的资金增值的幅度不同。所以,财务管理对资金运动的预测、调节、控制职能,具有很强的时间性(注重未来现金净收入的现值),可选择性(注重各投资项目之间的比较)。高等学校筹措资金,要选择筹资渠道,决定投资方向、投资规模,应树立货币的时间价值观念。另外,由于各项目资金运动周期不一定相同,事后描述资金运动的报告在形式上不可能是单一的,而是从不同角度对不同时间跨度所作的高度概括。
2)设计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是指财务管理主体为维护其资产的完整性,确保会计记录的正确性与可靠性以及对经济活动进行综合的计划、调整和评价而制定的制度、组织、方法和手续的总称。良好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除了能起到查错防弊作用外,还要注重对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保护。防止高校内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的不规则而出现信息层断裂,信息空间无效。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强有力地配合计算机操作程序。财务管理工作赖以进行的部分信息来自会计核算数据。会计核算形成的信息大多取之于原始凭证、记帐凭证,通常可从多个渠道收集同样性质的数据,分别汇总,达到帐帐相符、相互印证。手工管理方式下,数据的核对方法通常是,根据文字说明(记帐凭单的摘要栏)一边借方的红字与另一边贷方的蓝字相核对。计算机财务管理仍采用各种核对方法,屏幕上就会出现“查无此帐”、“出错”之类的信息。计算机不是人脑,它不会以不变应万变。因此,首先计算机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与会计核算工作、财务管理工作的惯例要相一致。其次,进入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要有分门别类的甄别关口,属于某一类型的数据,按照历史经验和今后的趋势规定赋值范围和相关范围。再次,还要考虑内部控制措施执行的耗费负担,当某项内部控制措施执行总耗费超过或相等于取得的级差收益,就得修改或舍去此措施。
3)全面推行以计算机操作为主的工作程序。高校会计核算大多使用计算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核算的信息量逐年有增多的趋势。计算机操作程序能按照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从各个不同角度对经济业务数据进行处理,对将来经济事项发生的可能性进行预测。在会计核算实现电算化的情况下,可以用通道把会计核算工作与财务管理工作联系起来。程序化的经济业务发生时,会计核算不一定要制作详细的会计分录,只需制作一笔分录,或作一会计记录,财务管理电算化系统根据公式进行运算,产生明细信息;有的经济业务,只要求会计核算提供初始的会计分录,随着时间的流逝、延续,按时推出另一个会计分录的明细信息。财务管理电算化系统工作打破了以往工作流程,使日常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简便易行。某些经济业务,有其特定的数学模式,把它转换成计算机可阅读的语言,计算机就会自动进行处理,不必每次手工演算数学模式。
财务管理所需的许多数据,不仅与会计核算过程有关,还与学校内部各职能部门接受学校任务有关,直接取之于学校许多部门的管理信息。学校的职能部门大多使用计算机进行某些管理活动,财务管理电算化操作程序则迅速接受闭路电传式或磁盘介质式的直接拷贝。
4)相关性原则管理资金。会计核算的相关性原则,是指规定成本开支范围和进行成本与收益之间的配比遵循的原则。高校财务管理相关性原则是指高校资金运动每一阶段体现的特征和此阶段资金内部性质要互相联系。或者说,以资金为中介联结财务管理的主体与客体,理顺财务关系。长期以来,无论什么资金进入会计核算范围,都是财务管理的权限范围,财务管理权限受国家经济法规约束。计划经济为主的条件下,这种经济监督机制与高校实际基本吻合。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建设发展总方针。许多部门、行业逐渐按市场经济的规律行事;为数不多的计划经济部门、行业里,为提高工作效益,也逐渐推行经济核算制。沿用过去经济管理的方法、手段、范围,监督总模式与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作为补救措施国家实行宏观经济监督,如每年国务院组织的财务、税收、物价大检查,旨在让国民经济健康地发展。
为了适应全民教育方针,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需要,国家一方面向高等学校投入大量的资金,今后还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度;另一方面,支持学校与社会环境紧密结合,创出自己的特色。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学校所处经济环境的演变,国家对学校、学校对所属各部门的财务制度、政策,总有一些会过时,需要进行不断的修订。目前,国家投入高校的资金有限。预算内资金存款,银行不计算利息,预算外资金存款,银行按同期活期存款利率计息,如将预算外资金存款再转为债券,利息则更高。国家按期拨入资金并未规定支取速度,高等学校从其他渠道得到资金存入预算内资金存款视同国家财政资金拨入;有些经济业务要作为抵支收入从预算外转入预算内,但何时转入没有统一规定。高等学校要开辟新财源,讲究经济效益,总是以会计核算年度最后一天计算抵支收入,同时有相应同金额开支内容发生,即所谓的“同收同付”。有的高等学校力图把预算内存款转为预算外存款,再以投资的形式,把预算外多余的存款转为债券、股票。为此“化大公为小公”、“预算内转为预算外”、“私设小金库”是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必须研究的课题。以相关性为原则透视高等学校资金运动全过程,理顺高等学校内部、高等学校与外部的财务关系,就是在国家经济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根据实际情况,层层制定经济责任制,在符合学校整体利益的前提下,打破预算内、预算外界限。以学校整体为目标,试行下级机构占用资金支付占用费的办法,把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提高学校整体的经济效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高等学校要摒弃阻碍办学效益提高的旧观念,走出一条以相关性原则为指导思想来评价、论证和规范高等学校经济活动并能为高等学校内部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新路子。
5)自主权下放与财力集中相互协调,发挥校内银行的“结算中心”作用。国家或国家授权的职能部门给了高等学校一定的自主权,减轻了国家一些负担,激发了高等学校办学积极性。高校应当灵活运用国家给予的权利,在国家允许的政策范围内,使各部门充满活力。与此相适应,高等学校财务部门应适当下放一些自主权。将学校总体目标,层层落实到相关的部门或个人。根据“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惯例,财务管理上应将学校整体可利用的资金,适当地让渡使用权,达到学校内部相关利益部门或个人责任与权利相结合。而对于超过常规的资金流动,应从数量上规定审批权限,竭力让资金按正常状态流动,保证财力的相对集中。但是有些精明的资金使用者经常能化整为零,巧妙地绕过审批权限,从而导致财务管理上资金出现了异常流动而无法控制,财务管理的网状结构被捅出一个个权力真空,不得不用学校的总财力去弥补。针对此类情况,财务管理应设法“合零为整”,使之回到原来的审批权力范围。其原理是:当某一责任单位一笔开支成立时,它的金额属于本级审批范围,同时又是上一级潜在的审批数额;随着时间的流逝,数额按平均每天资金需要额递减;当前后时间开支累积数额达到上级审批范围的最末笔开支,应属于当级财务管理的监控范围。在使用计算机进行财务管理的情况下,只要设计一个公式,并转换为计算机程序,就能测出数值范围。
高等学校的校内银行,是其集资办学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校内银行可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多功能效应,完成应由相关利益部门或个人支付的、直接由校内银行代扣代缴的款项,做到留住每一分钱。
6)合理调配资金,确定债权债务范畴。高等学校从各个渠道得到的资金,原则上可以由学校统一安排使用。现时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还不允许学校对资金管理运用同一口径,同一目标。国家教委以预拨方式下达限额,中央各部委、省市政府以实拨方式,有的按季、有的按项目下拨经费。社会上不同的法人、个人投入的资金,有的采取实物形式,有的则以货币形式转入。自有资金是以前会计核算期间结余的累积,或清产核资盘盈资产的转化;往来款项则是资金运动过程中暂时沉淀或待结算资金。高等学校会计核算中,不同来源资金存入银行可分为经费限额、经费存款、其他存款而分别核算、各自平衡、各自提供会计报表。从财务管理角度看,各来源的资金原则上应由学校统一安排使用;不同来源的资金应分解为更小的单位,在适合财务管理的方式基础上进行综合。有的高等学校的做法是,多开设几个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规定的同性质不同存款帐号,尽量让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同步;每个存款帐号按开户银行的要求存入一定数额的款项,或规定来源的资金划入学校时确定帐号,直接由资金供应者转入,各自核算,分别管理;任何时候,每个存款帐号要有余额。这种做法造成太多存款帐号。又由于它们同属于一个会计主体,串户、错帐的情况时有发生。这种做法虽然部分地减轻了财务管理的负担,但那一个个不同存款帐号,像一把把枷锁,束缚了高校整体财务管理上资金流动、资金拆借的功能。未来的发展趋势是,高校会计核算和企业会计核算一样将与国际惯例并轨。其中,在开设银行存款帐号上不会有很多限制,除了经费限额帐号外,其他存款帐号的多寡,可由学校自己决定。高等学校可根据财务管理、经济业务的具体要求,开设一些必要的帐号。普通存款帐号用来记录除国家下达限额外的所有收支内容;抵押帐号核算的是高等学校的部分积蓄资金,为适应与外部的交易需要,取得借贷信用,这部分资金被暂时冻结;信用帐号则用来核算适应外埠的交易需要和取得商业信用、而进入校外周转的资金。经费限额帐户体现高校与上级主管部门之间的资金往来,是高校筹资的重要来源;普通存款帐户体现高校与其他部门、单位、个人的资金往来,是高校筹集来源资金的主要存放点。各核算科目数额根据事业发展需要此消彼长、互补余缺,会计核算报表统一编制,不再分段平衡。财务管理可利用会计核算信息,根据全校总体需要来合理调配资金。
评价资金运动全过程时,最重要的是分清各项资金或各笔资金流动的债权债务性质。就高校对外财务管理而言,当某项资金流动中学校成为债权人时,财务管理工作主要是在此项资金流动影响范围之内,按照契约规范债权人经济业务,以在收回本金和补偿费上得到圆满的回报;相反,当学校成为债务人时,财务管理则主要是按照契约规定的范围,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恪守信用,偿还债务、力争达到AAA级信用标准;当根据对未来某项资金流动的预计,学校将成为债权人时,财务管理上应选择信用系数最高的、产生经济效益最好的、补偿费最高的债务方;相反,当学校将成为债务人时,则应选择条件最优惠的、支付利息率最低的债权方。就高校对内财务管理而言,当某一方成为债权人,另一方成为债务人时,则应从学校整体利益出发,以不偏不倚的态度为双方提供优质服务;如果服务是额外的,则可适当收取费用。总之,要处理好债权债务关系,首先应把学校总体的长远利益放在第一位,其次是学校总体的当前利益,最后才是学校内部各单位的利益。妥善处理债权债务关系,可增大高等学校可利用的资金总量,更好地发挥校内各部门筹集资金的积极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为合理调配资金开辟新的财源。
7)运用谨慎性原则对外投资。高校利用闲置的资金对外投资,应坚持谨慎性原则。策略上应选择风险较低、利润相对较高的行业,数量上则应保持一定的资金储备额,量入为出。作为独立机构的高等学校,它与国家之间存在着资金拨入拨出、事业任务的承包出包等关系,与企业等其他单位亦存在着协议关系。另外,高校发展受国家有关法律的保护,并享受优惠政策。高等学校应牢记自己的社会地位,时刻不忘对国家、对社会应尽的义务。当日常经济活动中出现了一些资金闲置,以之对外进行投资时,不能仅仅把目光对准那些投资报酬率高的项目,还应考虑如何有效地支援国家建设,如购买国家公债或国家金融机构债券等等。这种做法,一方面为国家长治久安尽一份义务;另一方面也能取得稳定的资金报酬,维护学校整体利益。
8)对相关利益部门和个人的收入进行部分的合理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调节高校内部成员之间的收入,缩小贫富差别,成为财务管理的一项新任务。我国个人所得税法等一系列法规的颁布、实施,有效地扼制了个人收入不均的现象。个人的各项所得,在税率上适用“超额累进税率”,其合理性体现在绝对数上即为个人所得越多,受个人支配的财富越多;体现在相对数上即为逐渐增长的个人所得中,个人分得的比例逐渐减少,国家征税的比率逐渐增大。如果在平面直角座标系上以横、纵轴分别代表个人、国家分得部分或个人分得部分、收入总额,分配系数的变化显示出的是一条曲线。高等学校内部的成员每月收入中一部分是固定工资收入,另一部分是提供合法的对外劳务收入。这些对外劳务收入大部分纳入财务管理再分配的范围。所谓“比例分成”的分配方式是对分配系数加以固定化,亦称“直线法”。该法对个别的、少量的收入可以采用,这样可以节省再分配的时间。但是,如果对经常的、大量的收入采用“直线法”分成,将导致处于不利地位的竞争者个人收入较低,其参与竞争困难较多;而处于有利地位的竞争者,其富裕程度之高则在学校决策层的意料之外。财务管理上可以借鉴税法中对个人所得征税的办法,对学校内部大部分可控收入进行计算、预测,并采用合理的“曲线法”确定个人、部门、学校三者的分成数额。这种做法使得利益相关部门或个人,在利益分配关系上取得相对的平衡,既鼓励了在同一起点上竞争,又照顾到处于不利地位的竞争者,在保证教学、科研、后勤任务前提下,鼓励全校成员争取对外创收。随着个人、部门对外创收的增多,学校财力将逐渐增强,进而便可增加对因客观原因而创收状况不佳的部门的支持;同时也为全校范围内改善办学条件、壮大科研力量、提高全体成员的福利待遇提供了资金保障。
标签:高等学校论文; 会计核算论文; 财务管理专业论文; 资金运动论文; 财务管理职能论文; 会计核算程序论文; 财务管理目标论文; 财务管理原则论文; 国家部门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