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活动全球化及其产业贸易政策分析--兼论我国应采取的对策_经合组织论文

工业活动全球化及其产业贸易政策分析--兼论我国应采取的对策_经合组织论文

产业活动的全球化及其产业、贸易政策分析——兼议我国应采取的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产业论文,应采取论文,对策论文,政策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进入90年代以来,各国产业活动国际化的内容越来越丰富,范围也愈来愈扩大,形式也愈来愈多样化、复杂化,国际化的进程也愈来愈快。显然,分析这一现象的过程、特点以及走向对我们这样一个正在力图使自己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的国家是有益的。使这一过程加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政府的政策又起着哪些作用?本文试就以上问题作一描述和分析。

产业活动国际化的过程及其阶段

战后以来,产业活动的国际化大体经历了三个重要的阶段。

第一阶段是二战后至本世纪60年代。在这一时期,国际贸易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催化剂,由于各国通过双边贸易协定手段有效地减少了关税壁垒和配额,使得国家间的贸易得以迅速扩大。在这一阶段,人们测量一国经济的国际化程度常用其出口份额和进口潜力指标,人们也常将这一时期称为“贸易的黄金时期”。

第二阶段是本世纪70年代。在这一时期,国际投资是产业扩张的主要机制,而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是这一时期的主要问题,计量一国或公司国际化程度用全球范围销售额占全部生产的比例指标。

第三阶段是本世纪80年代以来。这一阶段,国际化的出现主要是技术的影响。开发能力与适应应用技术是国际产业竞争的关键因素,令人难以理解的投资和产业组织新形式成了新的相对优势。为了在全球竞争取胜。技术的复杂性,最大程度的经营灵活性,适应产品和强大的供应网,成为公司的追逐手段。福特工厂时代那种标准化产品大规模生产,严格的劳动分工和单一的生产不再适应这一阶段的竞争,国际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微电子和信息技术的支配。这一阶段的另一特征是产业联系出现了新形式,产业集团在国际范围内以合资、再租、许可证以及交叉企业协定方式相互影响,已经超出传统的出口商品到外国和在国外建厂的方式,而是建立全球性的科研、生产和信息网。

现代工业活动的国际化使得国家比较优势的概念发生了变化。今天讲的比较优势已经不再仅仅是自然资源、劳动和资本投入等要素,而是看其生产、市场、以及研究开发的优势。

贸易政策与产业活动的国际化

贸易政策的变化

产业活动的国际化是OECD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其形式不仅是制造产品的进出口,还包含服务产品的国际间贸易,也包含着技术的交易,从关贸总协定每轮谈判的主题,我们可以看到全球产业活动交易的进化。

在战前,OECD国家有高的且很复杂的关税壁垒结构,从而导致了制造业产品贸易的过度保护。1947年关税总协定的建立进行了一轮成功的贸易谈判,从而实质性地降低了关税水平。直到1970年,关税已经降到了被认为不再是贸易的主要障碍的水平。70年代,其它不正常的贸易实践成为OECD国家所关注的对象,它包括规则、技术标准、产地政策和其它的民族性实践,非关税壁垒成为1973~1979年关贸总协定东京会合的主要课题。

在80年代早期,贸易政策开始涉及更多的问题,劳务贸易与投资相关的贸易,以及关于知识产权的贸易被提到关贸总协定的日程,此外,新的政策工具,如灰色区域措施,正在被应用到传统贸易领域,从产业竞争的现行趋势看,补贴、反最高税赋和倾销被关贸总协定乌拉圭会谈予以考虑。整体上看,贸易政策方法正在采取新的形式,也变的更为不清晰,与国内产业政策措施相互交错。

产业发展与贸易的相关性问题

80年代许多产业问题是直接与国际贸易及相关的交易有关,这些问题的产生来自于贸易形式的变化,与技术、投资、以及服务业和知识产权日益增加的重要性有关,表1 显示了对产业政策具有重要性的有关贸易问题。

表1 产业中与贸易相关的问题

领域 问题部门案例

高技术产品 政府扶持研究和技术开发 航天

半导体

服务业的贸易政府或措施(对服务业交易有障碍)

建筑业

通讯

对外投资有关规定

汽车部件

电子

知识产权影响知识产权交易的有关体制 医药

半导体

计算机软件

出口资助为了扩大出口,政府的项目

建筑业

半导体

双边贸易协定在特殊部门里为

了修正贸易流的双边接近 耐用消费电子产品

高技术产品贸易的日益增长的重要性,以及政府对新技术和战略部门的间接与直接支持已经产生了新的政策问题,政府对新技术部门的利益在于高技术部门对创造工作机会,改善支付平衡,以及在其它部门现代化中的作用。人们开始对仅靠中级或低级技术部门以及增加服务业来获得产业的充分增长和发展产生了怀疑。OECD国家政府开始对基础和应用研究、支持合作研究活动、新技术的商品化变得更为主动。

劳务贸易正在以比制造品贸易更快的速度在增长。许多劳务贸易正面临着全球竞争的压力以及新型的贸易壁垒。例如,在国际建筑业中,主要的贸易障碍来自于非贸易壁垒,技术标准往往优惠于民族产品,对劳务贸易的国际化产生不利影响。对外国厂家广告或电影的禁止、对外国咨询业或工程公司的进入限制、以及对零售贸易活动中外资股份参与的限制等,是限制跨国界劳务贸易的政策,政府限定国内采购等也影响了贸易活动。许多年来,OECD国家一直维持关于劳务贸易自由化条款,目的是促进劳务贸易。关贸总协定也正努力通过双边规则体系和条约来促进劳务贸易的自由化。

通过对外投资来影响进出口的政府政策是工业外贸的另一个有争议的领域。政府可能要求投资者转移技术,在产地进行研究开发,使用当地投入品或出口一定比例产出,政府也可以对外国公司加以限制,(限制资本的汇出),以改善贸易平衡和国内经济,例如,在汽车业中,合资企业往往被要求有一定比例的国产化,这些规定使得产业的国际化有了障碍,难以决定产品的产地,OECD和关贸总协定都在努力使国际投资更自由。

知识产权作为一个影响产业发展和贸易的国际问题也出现了,对一定形式的无形财产的法律保护(如发明、设计和商标)鼓励了革新和技术的扩散。知识产权的侵犯对那些依赖于他们的专利得到许可收入(医药、农业化学、半导体)和那些其所含技术和名牌易被假冒和盗用的部门来说是主要问题,(如计算机软件、服装、录像和磁带)。关于国际知识产权法律冲突可在化学业中经常见到, 据估计化学业中每年约有70~80亿美元的损失是由于知识产权的侵犯,国际知识产权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正在主持谈判,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双边贸易协定,例如,主动出口限量(VERs)和一致市场协定,影响了一些特殊部门的进出口水平,有时称之为灰区域措施。这些措施的目的,正如标准的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通过影响贸易量和价格来限制贸易流,半导体、汽车、消费电子品以及钢、纺织品一直是双边执行对象,按照GATT的统计,这些措施影响的贸易值在80年代增加了60%多。目前,有250 个自愿限制协议在执行,大多在对日本市场的出口和亚洲新兴工业国,这些措施在促进结构调整方面常常是成功的。但是它们常导致较高的成本,尤其是维持出口商的垄断利润,损害了消费者。GATT已经提出建议以使灰区域措施更明朗。

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的联系

当今OECD国家产业政策的重要特征是增加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的联系。随着这两种政策在执行过程相互关联以及在实践中相互改变,产业政策的界限变得越发模糊,这主要是由于产业活动国际化形式的变化和公司之间的全球竞争。

产业政策通常包括政府处理资源在部门和企业间分配的微观经济政策,也包括资源在产业间分配的政策,产业的重整、自然垄断产业的规范,以及产业外部成本和受益的修正,一般的产业政策机制有奖励、贷款、税刺激、政府采购、规定、股份参与等等。产业政策通常也涉及到区域政策,研究和开发政策,中小企业项目,以及其它各种与产业有关的措施。

传统上,产业政策在设计和执行过程中很少注意它对国际贸易体制的影响,其影响在后来才被逐渐认识。许多产业政策可构成不公平贸易以及对全球贸易形成非关税壁垒,政府补贴能够减少企业的成本,增加企业在全球竞争的地位,其它政府对产业的政策,如公共采购,规定和标准均对进口形成明显的障碍。

产业活动的全球化放大了产业政策对贸易的影响,扩大了政策的影响范围。产业政策不仅对产品贸易形成了非关税壁垒影响,而且对技术、资本、劳务的流动也有影响。专利政策,版权政策,以及其它国内知识产权制度、可见不可见产权的跨国界流动,投资规则、税制、反托拉斯和其它经济政策影响了资本的流动;政府的许多规定正在阻碍着许多服务网的国际化;补贴手段作为政府支持已从新的方位对新技术和战略部门的贸易产生影响。过去贸易政策制定者几乎对产业政策不作细考虑,现在已经成为现行GATT谈判的中心论题。

贸易政策主要涉及进出口,因此它比产业政策更容易界定。关于进口方面,传统的贸易政策工具是关税和配额,在出口方面,主要的机制是出口信贷和出口促进计划,贸易政策类似于产业政策之处在于他们企图影响产业活动的经济环境。

使贸易政策工具适应于产业发展,长期以来一直是制定者的动机,幼稚产业或优先部门可通过关税和配额手段使其免于来自外国的竞争而得到保护,夕阳产业可以通过关税壁垒或配额手段得到再生,因为这些手段可提供结构调整的呼吸空间,出口支持项目和计划可以扩大外国市场,使民族工业规模扩大和具有竞争优势。但是,采用贸易政策促进产业发展的目的效用已经得到验证,其结果并不总是如初衷所愿。

近些年来,贸易措施对产业发展的作用变的更为复杂和范围广泛,其原因是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以及在贸易措施使用方面和表现形式的变化,在特殊产业部门为了调整贸易流的双边协定对产业调整有影响,灰区域措施(限制出口或打开市场)可使产业政策的作用更有效。

不但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不再容易分开,他们的作用也不容易被完全分开。由于合作活动的全球化,政府不能够保证它们的产业政策竞争作用,支持国内生产的产业政策也支持着外资企业,补贴也产生对外资的补贴,政府对研究开发的活动的援助也可以通过全球技术网络的相互合作途径,使外资企业受益。为提高国内生产的项目也可能使通过补偿贸易和再承包合同而一直在海外生产的产品得到补贴,投资刺激,地区政策计划和其它国内政策也有可能在转移收入到贸易伙伴手里,而帮了竞争产业的忙。

同样,贸易政策措施往往被企业的全球战略所抵消,贸易保护主义可导致企业选择投资而不出口,从而也导致了竞争压力和过份的生产能力。双边协议有可能起到鼓励共谋行为和提高进入有关部门的障碍,灰区域措施助长企业间的战略联盟,而导致未料到的技术跨界流动。出口信贷计划可以支持外国再承包商,从而增加竞争性。总而言之,试图使国民经济利益得到最大化的政府政策正在变得更难实践,有时甚至是反生产率的,因此,贸易和产业政策之间的联系必须在有关产业的政策制定过程中得到考虑。

政府成本与相应的收益

由于产业政策有贸易效应,贸易政策有产业效应,因此,政府追求有关产业目标可以在贸易政策工具和产业政策工具中选择,因为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替代。这两种类型的政策在刺激产业部门增长,扶助不景气的产业以及增加产业竞争力方面均有效果,但是这两种政策的成本收益在追求同一目标时,是有实质性差异的。

在改善产业竞争方面,贸易政策的使用相对于传统的产业政策在速度、灵活性和预算成本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大多数贸易政策常被视为改善不公平贸易,调整国际竞争力的短期政策,许多贸易政策,尤其不受GATT约束的类似灰区域措施的新工具,可以被迅速执行。在处理竞争性压力方面它比产业政策更好用,其政策代价是低的。类似关税一类的措施往往是增加政府收入的源泉,在改善产业竞相进口或出口行为方面贸易措施,一般是立杆见影。

表2 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的一般比较

标准 贸易政策

产业政策

目的 影响贸易流 改善产业竞争性

方法 限制进口增加出口

有助产业调整

手段 关税、配额、出口计划

补贴、税、采购规则

种类 手段有效广泛的可选手段

速度 许多政策是迅速和灵活的 慢的和不大灵活

预算成本 较低的预算成本 高预算成本

消费者成本高消费者成本高税成本

效应 相对短期效应可能有长期效应

规则 往往受国家或地区以及常常被国家或地区规则指导

国际规则指导但一般不受国际规则指导

相反,产业政策方法,诸如奖励、贷款、税刺激以及咨询计划,一般在促进产业调整方面有较长的导入时间,较长的付出阶段和高预算成本。

由于两种政策的共同影响以及双重用处,对这两种政策的评价应当一致起来,就产业政策无力或调整阶段出现的一些问题,可以用贸易政策来解决,因为这些问题以往的根源在于其它国家的不公平贸易和全球性的市场失败。例如,产业补贴或者开发研究资助很有可能难以对外国竞争者在国内市场一致性倾销产品带来的损失进行补偿,不良的产业行为可能是由于贸易壁垒或者高水平的竞争性出口信贷。

同样,由于贸易体制带来的一些产业困难,可以通过产业政策来修正,对于处于困境的产业增加资本和设备投资或增加培训和研究投资,从长远观点看可能比关税或双边贸易限制来的更有效。合理化和再训练在一些部门来改善竞争力可能比贸易政策或一些边界措施来的更实用。对于政府来说,需要做的是如何将这些政策工具用在一起,以适应全球竞争压力。

产业政策与产业活动的国际化

产业活动的全球化以及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之间的互相影响需要一个能使各国产业政策一致化的广泛多边框架。一个含及贸易、对外投资和全球网络的专业国际化阶段已经到来,这意味着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和混合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跨国企业的活动。原先只考虑国内影响的政策制定,现在扩大到了政策对其它国家的福利效应以及世界贸易体系的影响。

全球企业战略也要求在设计和制定政府政策时以新的思路和方法。因为全球性的经济机制正在形成,它的主要机构是通过企业网联系的跨国合作。那些在其它国家寻求竞争优势的企业的全球活动常对产业和贸易政策有反作用。在OECD国家里,宏观政策的国际协调已经取得了相当的进步。目前,更多的产业政策考虑到减少国际摩擦和保证全球经济增长的需要,但在微观层次由于有更广的范围和措施的多样性以及如何监督他们的效应的问题,使得政策协调更加困难,许多OECD国家正在更广泛的政策领域里探索合作渠道,包括产业支持、技术、竞争、对外投资和知识产权。

为了增加民族企业的竞争优势进行产业补贴往往是国际摩擦的一个根源,现行的有关补贴的贸易条款被普遍认为是不合适的。GATT正在讨论这个问题,OECD国家已经作出努力,以增加补贴的透明度。

国家的技术政策可能在当今的全球产业环境内是不调合的,以及相互对立的。为了消除可能出现的技术摩擦,政府需要在开发和研究途径方面探索更大的合作效应,忽视日益增加的研究和开发活动的国际相互依赖的技术动机可能是无效益的。一些高技术和战略部门的竞争性补贴可能导致全球过份或重复使用资源于这些产业的可能性存在。仅出于国内考虑而采取的孤立性技术政策,可能降低了技术进步的速度,减少了市场规模,阻碍了观念的交流。目前需要一个考虑政府在支持研究与开发活动,技术商品化以及提供一个对政府组织研究活动相互接近的条约。

产业活动的全球化已经对竞争政策提出了新课题,通过产业的国际联盟,一些企业已经形成了国内市场,但由于反托拉斯和竞争政策而不可能形成集团化。贸易政策的发展,诸如双边出口限制,可以起到集中产业以及扶持卡达尔的出现。为了保持世界范围的竞争条件,多边竞争政策是需要的,其指导原则有助于降低进入障碍。

我们可以预测,日益增加的外国投资和政府对此的政策反应,使得在90年代贸易摩擦将被投资摩擦所取代。近几年来,压倒的趋势是投资活动的更加自由化。然而,最近的带有狭隘意识的对外国投资加以控制的呼声表明,需要增加政策的协调和增加政策的透明度。一些国家考虑实施“产业真空化”,有些国家正在寻求能够保证使其生产在最适合的国家的合作。

国际知识产权体制及其执行,促进了全球技术的发展和扩散,国际知识产权规则可被用以刺激技术进步也能影响贸易和投资流。

总而言之,产业政策的归宿是减少体制冲突和在贸易、技术和投资方面的不对称,产业政策制定者可能需要形成新的多边规则,实施这一过程的第一步是确定问题的范围,确认在哪些领域,国际协调是可能的,以及提出一个合作的总框架。

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在20世纪末或下世纪初,我国将基本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这意味着我国实现开放经济的制度条件已经成熟。届时,随着我国经济上水平,中国经济将在更宽广更深层次,全方位地实现与国际接轨并融合。要顺利实现这一过程,并适应之,需要政府采取以下对策:

1.密切注视并深入了解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产业活动国际化的演进趋势,把握其特点和其走向。特别是要熟悉国际上根据不同产业的技术经济特点和根据不同目的而广泛流行的产业国际化的具体形式的内涵和适用范围,以及这些形式在产业国际化中所起作用的动态变化和对比格局变化。这样一会产生出有高效的对外经济的发展战略,做到因势利导,找出避劣展优的对外经贸途径。二会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更切合实际的产业对外发展的政策。

2.熟悉产业国际化中各产业产生的贸易问题以及国际上所通行的贸易政策,从而为我国从事或扩展这方面贸易活动适应性提供调整我国政策、体制机制的依据,亦会从其中找出有利的机会。再是,制定我国主动性或对抗性贸易政策,从而减少被动性。例如,我国应主动适应国际上知识产权转移的机制。

3.在制定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时,要注意:①产业政策与贸易政策相配套和协调,注意其共同适应国际市场竞争之需要,还要注意产业政策的贸易效应,以及贸易政策的产业效应,并注意两者之间的巧妙结合。譬如,鼓励产业发展而予以政府补贴的支持,如果做的不好往往会导致对外交易的困难。②分析各国的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以及共同性政策,并作为我国制定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的一个依据,使我国的政策制定得更规范,更符合国际惯例。

4.制定或调整产业政策时应将立足点置于国际产业活动国际化的大背景之下,也就是说,既要考虑国际产业活动国际化的大趋势,亦要考虑国情和比较优势制定产业政策。

标签:;  ;  ;  ;  ;  ;  

工业活动全球化及其产业贸易政策分析--兼论我国应采取的对策_经合组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