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市场经济的成功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_市场经济论文

当代西方市场经济的成功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_市场经济论文

当代西方国家市场经济的成功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西方国家论文,成功经验论文,市场经济论文,启示论文,当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12.7、F1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01)02-0040-0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经历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等一系列变换,直到党的十五大以后,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定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深层次攻坚阶段,尽管党的十五大以来中央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框架已经作出了一系列基本的规定,但是,在某些关键环节的具体目标上还有待于探讨。因此,对当代西方国家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典型模式及成功经验作以系统总结,有助于我们更好借鉴人类文明的基本成果来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整目标。

一、西方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

伴随着西方市场经济的产生、发展、波动、改进,经过几代经济学家的探索、继承与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旨在研究市场经济形态下经济活动一般规律的基本理论体系,这就是我们习惯上所说的西方经济学。由当代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所著的长达100多万字的《经济学》较为完整地展现了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全貌。

然而,在这个庞大的理论体系中,支撑当代西方国家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内核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主要不外乎这样三大理论基础:

其一:微观经济主体理性化行为理论

其基本观点是:人是有自利天性的,所以,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是受利益最大化动机的驱使而自然进行的。这在西方经济学中称之为合乎理性行为或理性化行为。其中,作为消费者,则表现为在有限的支付能力下谋求消费效用的最大化;作为生产者或称厂商,则表现为在有限的投入能力下谋求利润的最大化。这是市场经济得以运行的原动力,也是整个西方经济学理论框架得以建构的根基。

其二:市场机制理论

它最早是由被誉为经济学之父的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于18世纪70年代发表《国富论》时提出的,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的假说便是市场机制理论的简单概括。其基本观点是:在微观经济主体理性化行为的驱动下,通过供求力量的较量和价格的涨落,市场本身便具有一种自发的调节功能,犹如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指挥一样,使供求力量自动趋势于均衡,从而形成自然而合理的经济秩序。因此,市场调节机制是解决资源优化配置与有效利用的最自然和最有效的方式。

当然,亚当·斯密的关于市场机制的完美假说是建立在信息的完全充分和完全竞争的纯粹理想化模型基础上的,而现实总是有着信息的不充分性和不完全竞争性的,因此,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国家经济危机的频繁发生,打破了斯密的市场机制完美的梦想,使人们认识到现实的市场调节功能有一定的盲目、滞后与缺欠性,从而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思潮。其中,在欧洲大部、美洲以及亚洲的日本等,影响最大、最具有普遍意义的则是所谓凯恩斯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或称自由、民主的社会市场经济学说,在欧洲中心特别是西欧也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从而使西方国家形成了政府干预经济程度不尽相同的混合市场经济模式。但凯恩斯主义也好,民主社会主义也好,虽然都否定了传统市场机制理论的完美性,但都继承了其合理内核。因此,在采取不尽相同的政府干预经济手段的同时,都将市场机制作为调节微观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的最基本而有效的手段巩固下来。所以,市场机制的基本理论仍然是当代西方国家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基础之一。

其三:国民经济宏观均衡运作理论

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36年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所创立的国民经济宏观均衡运作理论,较为系统地揭示了国民经济各个总量如生产(供给)、消费(需求)、投资、储蓄、货币流量、银行利率、居民收入、物价、就业率乃至国际贸易等之间的综合作用关系、国民经济均衡实现的条件以及宏观政策取向等,从而奠定了有政府干预的混合市场经济模式下宏观经济学的根本理论基础。

直到今天,所有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包括正处于体制转轨阶段的东欧、俄国以及我国在内,都是以这种宏观经济理论模型为基础来指导国民经济宏观政策的。所以,国民经济宏观均衡运作理论,是当代所有实行市场经济国家最普遍的理论基础。

上述三大理论构成,便是当代西方国家市场经济共同的三大理论基石。

二、西方市场经济的典型模式

从历史纵向上看,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

第一个阶段,可称之为市场经济的孕育阶段。这个阶段最早可以追溯到11世纪左右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货币商品经济所取代,直到18世纪70年代传统市场经济模式的基本成型。这是货币商品经济的初级形态。其特点是,物品极为短缺,市场主要是卖方市场,市场体系及其调节功能尚未发育起来;有关市场经济规律的完整理论还没有出现。

第二个阶段,可称之为自由放任的传统市场经济或说单纯市场经济阶段。这个阶段的上限,主要是以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西方第一次工业革命,生产效率的迅猛提高,物品供给的相对丰富,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买方市场,市场体系及其调节机制初步显现为背景,以18世纪70年代亚当·斯密的市场机制完美假说及其自由放任思想的确立为主要标志,直到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普遍性的巨大经济危机的产生以及凯恩斯主义等各种新的经济、社会学说开始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为止。这是货币商品经济的中级阶段,即传统意义上的市场经济阶段。其特点是,物品的供给已较为丰富,一定程度的买方市场格局已初步形成,市场调节机制已经初步显现,以微观经济理论为主的有关市场经济规律的理论体系逐步得到丰富与发展;在经济运行机制上,以私有制为基础,一切经济活动都由市场调节来完成,政府只负责制修订保障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和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而不刻意地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

第三个阶段,可称之为有政府干预的现代混合市场经济阶段。这个阶段的上限,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频繁发生为背景,以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主义思潮的涌现并很快在西方世界确立了其主体地位为标志,一直到现在仍属于这个阶段。这是货币商品经济的高级阶段,即现代意义的市场经济阶段。

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以后,凯恩斯主义思潮逐渐在西方世界确立了主体地位。同时,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一些旨在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缺陷的社会革命思潮特别是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在欧洲、特别是西欧国家也产生了重大影响,由此带来了西方国家市场经济模式的分化转型,形成了当今时代西方国家三大类不尽相同的混合市场经济模式:即美国模式、英国模式、德国模式。

1.美国模式。这主要是受凯恩斯主义经济改良思潮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简单混合市场经济模式。其主要特点是:①在国民经济的总体构成上,由中央或地方政府出资的公营经济成份比重很小,绝大部分是私营企业或以个人股权为基础的现代公司制民营企业。②市场调节对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起主要决定作用。③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程度较小,且仅限于市场法律规则的制修订以及特殊时期宏观货币、财政政策手段的应用。当今时代,实行这种模式的国家主要集中在美洲以及部分亚洲地区,以美国和日本为主要代表。

2.英国模式。这是传统的自由放任型市场经济根基较深,同时又一定程度地受到了凯恩斯主义以及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双重影响的结果。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是一种介于美国模式与德国模式之间的综合混合市场经济模式。其主要特点是:①在国民经济的总体构成上,私营企业以及现代公司制民营企业仍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公营经济成份也占有一定比重,且在少数特殊产业如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公益性产业等起主导、控制作用。②市场调节对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仍起基础决定作用。③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较美国模式大,在干预方式上不仅有宏观的间接调控,也包括对公营企业的计划目标控制。当今时代,实行这种模式的国家主要集中于欧洲中心,以英国、法国为主要代表。

3.德国模式。这是受凯恩斯主义特别是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影响较深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混合市场经济模式,也称自由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其主要特点是:①在国民经济的总体构成上,私营企业以及现代公司制民营企业在一般竞争性产业中仍占主体地位,但由政府出资独资、控股或参股的公营经济成份比重较高,且在国防、金融、保险、交通、基础设施、高科技以及公益性产业中起主导和控制作用。②市场调节和政府计划调控对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起双重决定作用。③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较英国模式大。④在国民收入的总分配中,通过财政的转移支付手段形成的均等化福利分配的比重较高,成为有名的高福利国家。当今时代,实行这种模式的国家主要集中于西欧地区,以德国(原西德)、瑞典、丹麦为主要代表。

三、西方市场经济的成功经验

20世纪中叶以来的实践证明,美国模式,在解决经济发展活力与效率上更显得优势突出,但普通民众所享有的实际经济福利与其经济发展的总体成就相比显得不够同步,贫富差距问题较为突出;英国模式特别是德国模式,使国民享有的经济福利水平较高,但也暴露了由于高福利以及公营企业管理成本高、效率低所带来的发展活力与效率不足问题。但从总体上看,这三种模式基本上都是成功的,使这些国家的国民经济基本保持了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人均收入水平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这三种典型模式之所以都能够取得成功,既有经济上的原因,也有政治、文化、社会进步的深层次因素。其成功的经验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主要方面:

1.在一般竞争性产业上,私营或现代公司制民营经济仍然是国民经济的微观基础。这是市场调节机制得以继续有效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

2.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也是建立在市场调节基础上并主要通过对市场机制的调整来发挥作用的,因此,保持了市场调节在其资源配置中的基础决定作用。

3.都经过了传统的自由放任型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因此,包括要素市场在内的各种市场体系及相应的法律框架比较完备,这是市场机制比较健全的基本前提。

4.现代股份公司制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力量,它作为一种公有制的现代实现形式或说股东共有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生产社会化与传统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5.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这一方面使社会具有较大的抗御经济冲击与波动的承受力,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完善了国民经济的自我调节功能。

6.政治民主化进程较高,都建立了以普选制为基础、以三权制衡为核心的现代民主政体,使一切重大的政府经济行为都建立在法定的民主决策与民主监督基础之上。这是尽可能保障政府经济行为必要性、可行性与合理性的根本前提。

7.有较为完善的思想理论创新与实践吸纳的良性循环社会机制,从而使经济与社会发展富有源动力。

8.以工会为代表的劳工组织的力量日益强大起来,从而以谈判、对话、抗议的方式基本保证了劳动力平均工资水平的稳步提高,避免了过度的两级分化问题,并为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了足够的上升空间。

四、西方市场经济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人类社会固然存在着一定的民族、历史差异性,但也存在着一系列基本的共性,因此,任何民族、任何国家都不可能逃避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制约。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被大多数民族和国家所普遍证实的人类文明的基本成果,对于其他的任何民族、国家都是具有启发、借鉴价值的。

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从基本成形到现在经历了两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从理论和实践上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对于我国具体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无疑具有重大的启发、借鉴意义:

1.市场调节作为一种微观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是人类社会由经济不发达走向经济发达的漫长历史进程中的最佳选择。所以,作为生产力水平较低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体制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必须以市场调节作为调节微观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这一点与当代西方国家的三种市场经济模式是共同的。

2.市场机制得以有效发挥作用必须具备这样三个有机相关的基本前提:即微观经济主体的理性化行为、发育完善的市场体系以及健全的公平竞争法律规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然要以市场调节为基础,也就必须具备上述三个基本前提。当前,关于市场体系与法律规则两个方面,参照国际惯例逐步接轨是不成问题的,中央的政策也早已明确。问题的焦点在于第一个条件即微观经济主体的理性化行为——主要是生产经营者的理性化行为如何实现。多年来,国内以及国际的经验都反复证明,在人的社会理性远未达到马克思所设想的全面完善化发展的高级阶段,由于人的自利天性、产权制度以及管理体制的根本制约,作为传统公有经济成份的国有和集体企业,其人为的行为非理性化倾向是难于有效克服的,致使其违背或偏离市场经济规律要求的行为大量发生,故难以成为市场调节机制得以有效发挥作用的基础条件。所以,正如近年来一些学者所倡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必须以私营经济或产权清晰、责权明确的现代公司制民营经济这种公有制的现代实现形式为基础。也就是说,除了一些特殊产业保持国有经济的主导与控制地位之外,将一般竞争性产业中的众多中小国有、集体企业改制成为以现代公司制民营经济为主体,以个体、私营、外资经济为补充的经济主体构成是必要的。所以,从一般竞争性产业的微观经济主体构成上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当代西方国家的三种市场经济模式也是共同的,即在一般竞争性产业,都要以私营或民营经济为基础。

3.英国、德国模式的经验证明,同私营、民营经济相比,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作为出资人代表代理的国有及地方公营企业,通常具有管理的社会成本高、效率低的弱点,但是,这些可以被政府直接控制的经济成份在一些特殊产业如自然垄断性、基础设施性、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性及高科技性等产业处于主导和控制地位,更有利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直接增进国民福利和公平目标的实现。因此,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出发,有必要在国防、金融、保险、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能源及矿产、公共物品与服务、高科技等特殊产业保持国有及地方公营经济的主导与控地位。从这一点上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德国模式比较接近,但在国有及地方公营经济的比重及其主导、控制力上,比德国模式还要大。

4.政府是国有及地方公营经济的出资人代表和第一代理者,管好、管住国有及地方公营经济以更好地实现社会的公共目标(并非都以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为根本标准)是政府责无旁贷的义务。所以,对于这一类特殊的经济成份,政企是不可能也不应当分开的。既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保持这类经济成份在一些特殊产业的主导和控制地位,就必须对这类经济成份分类进行重新定位,并建立健全一整套专门的法律、法规来进行规范。

5.通过市场法律规则的制修订,宏观的货币、财政政策手段的实施以及对公营企业的直接计划目标控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干预经济的主要方式。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应是一种政府干预程度较德国模式更大的混合市场经济模式。但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也好,宏观调控也好,特别是对公营企业的代理和直接干预,一切重大的政府经济行为的必要性、可行性与合理性都必须以更高的民主化、法制化进程作为根本保障。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必须包含更高的民主法制建设目标作为有机构成部分。这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之一。

6.在国民经济的发展历程中,由于技术进步、产业转换以及国际经济贸易的冲击与影响带来的经济波动是难以避免的,因此,建立完善的包括失业救济、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等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可缺少的目标,也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本质要求的最基本体现。从这一点上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社会保障与公共福利分配上,在基本原则框架上与德国模式相类似,当然这要在发展进程中循序渐进地来实现。

7.以按劳分配为主体、以资本等要素分配为补充,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制度的本质性要求与历史阶段的适应性要求的有机结合。但按劳分配的标准及其实现机制如何确立则是一大难题。计划经济时代由政府直接确定的“大锅饭”式的工资体系的历史证明,我们实际上并没有很好地实现按劳分配的原则。随着经济构成的深刻变化,特别是私营、民营经济比重的扩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按劳分配的标准及其实现机制问题显得更为突出。西方国家的经验在于由劳资双方市场供求力量的对比、对话乃至抗衡基础上必要的政府调节与规范来实现,这就要以劳工的组织力量及其基本权利、地位的社会保障为基础。所以,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目标框架中,切实保障工会组织的权利、地位与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8.每个国家在其经济与社会发展历程中,特别是迅速变革的变化,总会要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重大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创新的思想理论来进行科学、正确的指导。所以,切实建立和完善以公民的言论自由为基础的,以新闻、出版舆论自由为载体的思想理论创新及社会实践吸纳的良性循环机制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以正常建立和健康发展的根本社会基础。

收稿日期:2001-02-20

标签:;  ;  ;  ;  ;  ;  ;  ;  ;  ;  ;  

当代西方市场经济的成功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