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四十年代抗战中国难小说

论四十年代抗战中国难小说

夏岚[1]2003年在《论四十年代抗战中国难小说》文中提出本论文以四十年代抗战中国难小说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这一个案研究,在展示国难文学真实面貌的基础上,探讨国难文学的悲剧意蕴和艺术特色,以及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中的地位和意义,以期为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研究提供一种思考和借鉴。本论文正文共分七章。第一章界定了“国难小说”,介绍了这一领域的研究状况。第二章叙述了叁十年代国难小说的创作概况和创作趋向。第叁章论述了四十年代抗战中国难小说兴盛的景象,认为此时国难小说体现出四种特征:以国难为背景、以历史题材为重、手法上以讽刺小说最为盛行、洋溢着高昂的民族精神。第四章分析了其兴盛的原因,认为原因大致可归纳为通俗文学繁荣的大环境、文艺理论的推动和通俗文学园地的复兴等叁个方面。第五章介绍和分析了四十年代国难小说的代表作品。第六章论述了四十年代抗战小说的悲剧意蕴,并探讨了悲剧意识的两个源头。第七章分析了四十年代国难小说的艺术特色,将其归纳为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讽刺技巧的开拓、梦的意识和形式等叁点。结论部分分析了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地位和意义。由于本人学识浅薄,论文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许多瑕疵甚至错误,恳请各位专家不吝指正。

宛少军[2]2015年在《个人情怀与国家叙事——司徒乔对现实主义的诠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司徒乔的油画作品《放下你的鞭子》为人们所熟知。这幅作品是1941年作者在新加坡根据街头广泛表演的同名抗日话剧而再创作的。司徒乔虽然没有亲身经历抗日斗争,但日本侵略所带给他的流离失所、漂泊无居的经历,让他感同身受,由此在情绪激动的状态下完成了这幅创作。《放下你的鞭子》表现一对东北父女流落街头卖艺存身的悲凉遭遇,有力地控诉了日本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激

程桂婷[3]2019年在《新发现林语堂笔名与佚文二十九篇考论——兼谈林语堂的汉译活动》文中指出笔者新发现林语堂一个鲜为人知的笔名:予宰。林语堂用这一笔名在1940年至1941年间发表了27篇译介文章,所发刊物集中在上海的《天下事》《宇宙风:乙刊》与《国际间》叁种。这些译文原着既有英文亦有德文,视野开阔,兴趣宽泛,虽多着眼于世界局势,但在文体上却堪称幽默轻快的小品文。这些译文也秉承了林语堂一贯的意译风格,行文简洁晓畅,实属汉语佳作。鉴于目前林语堂文集或全集被良莠不齐的他人汉译之作(林语堂英文原着)占据了绝大部分卷数的现象,林语堂本人的汉译之作更应受到关注。另外,笔者对林语堂笔名宰予及两篇佚文也略作考释。

王贺[4]2019年在《穆时英教育背景考——以华东师范大学档案馆所藏资料为中心》文中认为作为中国现代主义的先驱作家,穆时英的生平事迹如教育背景、经历等,已有若干研究,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利用华东师范大学档案馆所藏相关档案资料,重新探究穆时英在光华附中、大学及圣约翰大学等校的从学经历,对部分疑点再行予以考证、辨析,填补其间的空白之处,并澄清目前研究、叙述中常见的一些问题,以为学界提供关于穆时英教育背景的较为系统、全面、准确的知识。

路杨[5]2019年在《玄黄时代的“大文学史”视野——钱理群20世纪40年代文学研究的方法与启示》文中研究说明20世纪40年代文学在战时中国充满转折与流动的历史语境中,呈现出丰富驳杂的文学史面貌。在“大文学史”的研究视野之下,钱理群的研究以“历史交接期”与“多元化格局”的整体判断确立了40年代文学的总体构造;以“战时知识分子的精神史”作为问题意识的核心,考察知识分子在转折时代的选择问题;并对一批现代主义倾向的作家作品的文体实验做出了奠基性的开掘。

刘婷[6]2019年在《中国古装片的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古装片在20世纪2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作为一种商业片在中国流行创作起来。随着古装片的发展,影片的种类、表现方式以及创作手法也随之增多,亟需在历史元素的外衣之下去发现古装片的艺术特色和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从而能够更深入地挖掘古装片内在的艺术价值,以及对当代中国电影艺术和社会的影响。

马凤[7]2019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视域中的萧红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以萧红研究为个案历史性地考察多部文学史和学术着作中萧红研究论述的形成过程,分析了受鲁迅、胡风和茅盾评价影响在左翼作家版图下论述萧红的文学史着作和在“重写文学史”思潮影响下对萧红的多样化解读尝试,并探讨了文学史论述背后的研究机制对文学史写作的影响。通过研究关于萧红的文学史书写,试图考察一代代文学史研究者和书写者如何建构、评述萧红,以至于形成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文学史面貌。

顾宇玥[8]2019年在《百年靳以研究综述》文中研究指明靳以是我国现代着名作家、编辑家,一生着述、编辑成果颇丰。学界目前的研究能够关注靳以作家和编辑家的双重身份,从整体上把握其创作风貌和编辑理念,并发现其在文学史上的典型意义,但对于靳以自身“独特性”的发掘仍有所欠缺,其各类文体创作以及编辑活动间的影响和关联,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房福贤[9]2019年在《却顾所来径,甘苦寸心知——我的治学经历与体会》文中提出论四十年代抗战中国难小说

张蕴艳[10]2019年在《精神史脉络中狄尔泰对李长之传记批评之影响》文中研究说明威廉·狄尔泰是“精神科学”的确立者。他认为体验(Erlebnis)、表达(Ausdruck)与理解(Verstehen)是阐释历史进程与生命意义的叁大关键词,而在体验、表达、理解历史进程与生命意义的过程中,回忆(或记忆)起着反思并重构历史意义的重要作用,传记或自传的写作可视作这种精神史的实践形式与表达方式。从李长之、宗白华等批评家对狄尔泰体验学说与精神史方法的实践看,体验与回忆构成他们对启蒙现代性的反思与审美现代性的理解的核心,如李长之在对屈原、孔子、李白、司马迁等古典先贤的精神史回望中期待“中国的文艺复兴”,可看作是借体验与回忆对启蒙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之话语谱系的双重超越。但这种双重超越尽管背后包含精神史向度的深度,却也还是有其限度与问题的。

参考文献:

[1]. 论四十年代抗战中国难小说[D]. 夏岚. 上海师范大学. 2003

[2]. 个人情怀与国家叙事——司徒乔对现实主义的诠释[J]. 宛少军. 油画艺术. 2015

[3]. 新发现林语堂笔名与佚文二十九篇考论——兼谈林语堂的汉译活动[J]. 程桂婷.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9

[4]. 穆时英教育背景考——以华东师范大学档案馆所藏资料为中心[J]. 王贺.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9

[5]. 玄黄时代的“大文学史”视野——钱理群20世纪40年代文学研究的方法与启示[J]. 路杨.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9

[6]. 中国古装片的发展研究[J]. 刘婷. 戏剧之家. 2019

[7]. 中国现代文学史视域中的萧红研究[J]. 马凤. 滨州学院学报. 2019

[8]. 百年靳以研究综述[J]. 顾宇玥.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9]. 却顾所来径,甘苦寸心知——我的治学经历与体会[J]. 房福贤.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10]. 精神史脉络中狄尔泰对李长之传记批评之影响[J]. 张蕴艳. 学习与探索. 2019

标签:;  ;  ;  ;  ;  ;  ;  ;  

论四十年代抗战中国难小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