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水兰 江西省乐平市众埠中心小学 333300
德国哲学家、美学家伽达默尔说:“凡有理解,就总有不同。”阅读作为一种理解活动,其阅读行为和阅读结果是因人而异的。新课标也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深刻揭示了阅读的本质,阅读教学须倡导个性化阅读。笔者结合语文教学实践,就个性化阅读谈几点认识与思考。
何谓个性化阅读?按照大多数人的理解,个性化阅读是指由于学生个体的经验、学识、情感、价值观等不同,从而赋予文本以不同的意义。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者对文本的释义必然是多元化的,这是个性化阅读的主要内涵。在这一前提认识下,个性化阅读必须理清以下三种关系:
关系之一——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个性化阅读的个性只是个相对的概念,因为既没有绝对的个性,也没有绝对的共性。从某种意义上说,任何个性化的解读都有着共性认识的存在,这是理解的前提所在。所以说,个性化阅读不是说不要共性解读,相反,它仍然离不开共性解读,甚至我们需要在共性认识的基础上寻求个性化的理解。
关系之二——视界的有限性与发展性的统一。哲学解释学里有一个重要概念就是视界或称视野,它指的是解读者在解读前所具备的知识经验、审美情感、价值取向、个性特点、人文素养等等。视界是理解发生的基础,并限定解读者理解的广度和深度。在解读过程中,读者以各自不同的视界与文本交流,从而产生不同的解读结果。但是视界并不是封闭的固定的系统,事实上它是不断发展的。“视域其实就是我们活动于其中并且与我们一起活动的东西,视域对于活动的人来说总是变化的,它总是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疆界。”
关系之三——文本创造性与规定性的统一。不同的个体读者的不同的解读视野带来的是解读的多样化,这是无可辩驳的客观存在。但是它也极易导致阐释的混乱,原因在于“文本空白”的存在。对于读者来说,需要明确的是文本的“空白”不是让读者去任意凭空想象的,它必然要受到文本中已经实写出部分的限制,这个实写出来的部分是读者借以填充“空白”的基础,它为读者的审美再创造提供了契机的同时也规定了解读的方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个性化的解读须以实写部分为依托,做到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如果无视实写部分的存在,文本的个性化阅读只能成为海市蜃楼。
根据以上分析,个性化阅读也决不是随心所欲地主观臆说。个性化阅读必须合理地处理好阅读的自由度和阐释的可能范围之间的关系。
个性化阅读策略之一——以学生的视域为基础,尊重学生的理解
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解读,既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感悟的差异性、独特性,也要尊重学生之间对文本意义达成的共识,即共性化的理解。然而,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并不是认同学生对文本随心所欲的解读,因为学生的视域是参差不齐的,其解读的深度和广度也必然存在明显差异。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化阐释应做出恰当的评价,学生的见解正确独到,理所当然应予以表扬;阐释不够完善的,则需要加以引导和启发;而对那些明显有误读和曲解的释义则必须给予纠正。另一方面,教师对于学生群体的共性认识也须予以尊重,这是因为学生之间的视域并不是完全不同的结构状态,学生的年龄、学识、经历等的基本一致,使得学生的视域存在一定的交融之处,因此学生的各种解读之间决不是相互孤立的,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对话,就可以相互获得新的启发和认识,使自身视域得到发展,从而深化各自对文本的释义。
策略之二——以扩展学生的视域为目标,提升学生的精神素养
一般来说,学生的视域与文本的视域存在较大的落差和距离,如果这种距离超过一定的范围,必然出现阅读困难过大而导致解读的中断。因此,文本内容须在学生视域“最近发展区”的范围内选择,过难或太易都不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因此,阅读教学就必须充分扩展学生的视域,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和文化素养。
策略之三——以文本为依托,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理解决不是重新领会他人的原始意义或重构他人的原本观念,理解乃是与某人在某事上取得相互一致的意见,理解总是相互理解。”我们对于作品的理解,就是与文本(作者)在某事上取得相互一致的意见,与文本(作者)达成相互理解。阅读中的文本作品是作者创造出来的,往往带有明显的作者的印迹(作者所处的时代、人生态度、情感世界等)。因此,对文本的解读也就不能脱离文本,必须以文本为依托,从文本的实写部分出发,对文本进行创造性的阐释。具体而言,首先要立足于文本的字、词、句、篇。每篇课文都是由字、词、句、篇组成的整体,而字、词、句、篇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学生的个性化解读不能断章取义、凭空想象。其次,追溯文本的时代背景。特定的时代有着特定的审美倾向和文化价值取向。再次,了解文本作者的生活经历、创作风格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正确阐释,学生的个性解读须在此基础上,从文本的空白处和意义的未定处进行个人的体验和想象,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所以,《鹬蚌相争》的故事,我们首先要规范的是这是一篇寓言,绝不可用科学的思维去考究细节的真实;同样是寓言的《塞翁失马》,丢失的马为公为母无关紧要,关键是寓言文体重在探讨寓言内在的寓意和价值。总之,任何创新的解读都必须以文本为依托。
综上所述,个性化阅读是相对于过去标准式的统一解读而提出的,是一种尊重学生个性解读的阅读教学理念,但是尊重决不是认同学生的任意曲解和歪解文本。课堂教学中,须以学生视域为基础,以扩展学生视域为目标,以文本为依托,防止矫枉过正,陷入主观臆说的解读误区。
论文作者:邵水兰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6月总第15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8
标签:文本论文; 视域论文; 学生论文; 共性论文; 这是论文; 读者论文; 的是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5年6月总第15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