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毒品渗透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李佳薇 莫关耀※
摘要: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毒品渗透问题长期以来深刻影响着中国的整体毒品形势与边疆安全,随着流域内毒品制贩态势日益严峻,毒品犯罪已经对中国国家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以缅北、老北、泰北、越北为主要地区,“金三角”为核心,形成了一个复合型的区域问题。其对中国的渗透加剧对中国国内社会发展造成越来越严重的影响,制贩毒品活动愈加猖狂,特别是一些发生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针对中国公民的毒品犯罪活动更是严重挑战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威信与执政能力,破坏边疆稳定与民族团结,威胁中国国家安全。我们需要深刻认识到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毒品渗透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危害,充分了解毒品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背景,明确毒品渗透对政治、国土、军事、经济、民族、社会及整体毒品形势等安全领域内构成的威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树立风险意识,居安思危,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加强国家安全建设,推进禁毒工作和区域发展。
关键词: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金三角”;毒品;国家安全
澜沧江—湄公河,中国境内称“澜沧江”,国际通用名为“湄公河”,是著名的国际公河、世界第七长河、东南亚第一长河,主干流共长4909千米,流域面积涉及6国81万平方千米,在东南亚及全球国际格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地理存在。
1.2.2 RT-PCR检测CCR9、TLR4在核酸水平的表达 提取结肠组织RNA后RT-PCR检测CCR9、TLR4的表达,95℃ 3 min,95℃40 sec;54 ℃ 50 sec(β-actin),59 ℃ 50 sec(CCR9、TLR4);72℃ 50 sec共30循环;72℃ 10 min。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计算积分光密度。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以下简称“澜湄流域”)是国际公认的犯罪高发区域,长期盘踞在“金三角”的毒品制造、贩卖、销售团伙与当地的民族地方武装势力结合,形成了毒品犯罪的传统,与其相关的人口贩卖、走私、洗钱、赌博、卖淫、艾滋病、恐怖主义等犯罪活动和社会问题突出,流域安全和社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与破坏。2011年“10.5湄公河惨案”发生后,由中国牵头组织开展“四国联合巡航执法”行动,有力地打击了澜湄流域的毒品犯罪活动。2017年,澜沧江—湄公河综合执法安全中心成立,流域各国派驻执法人员陆续入驻,对澜湄流域进行联合综合执法的有效治理活动逐步展开。然而,在取得巨大进展与成果的基础上,澜湄流域的毒品犯罪形势仍然严峻。联合国公布的《2018年世界毒品问题报告》显示,东南亚仍然是全世界甲基苯丙胺贩运的主要次区域,合成毒品和传统毒品在“金三角”地区的生产、加工、贩运和销售等仍然具备完整的产业链条,且毒品种类不断增加,流域各国的缉获数量逐年上升。
在如此严峻的毒品形势和“金三角”地区复杂深刻的社会背景之下,澜湄流域的毒品渗透正在转变为影响中国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以毒品为核心,包括多种犯罪形式在内的犯罪活动;以集团利益为核心,包括多种因素在内的地区政治冲突;以澜沧江—湄公河为主轴,包括民族国家、族群信仰、国际力量干预等在内的次区域社会问题都在深刻地影响着澜湄流域的现有格局,更对中国国家安全形成较大威胁,阻碍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友好关系的发展,妨碍国内的安全稳定。
一、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毒品犯罪形势及其对中国的渗透
澜湄流域毒品犯罪形势严峻,近年来联合国缉获毒品数量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各类涉毒或吸毒人员涉案案件数量激增。《2017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指出:“据中国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与缅甸中央肃毒委员会、老挝禁毒委员会合作开展卫星遥感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7年生长季,缅北、老北地区罂粟种植面积共60万亩,同比下降19.6%,可产毒品550多吨。缅北地区在保持较大规模海洛因和冰毒片剂产量的同时,开始大量制贩冰毒晶体、氯胺酮等合成毒品,全年破获82起涉及‘金三角’的大宗冰毒晶体案件。”这一结论与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发布的《2018年世界毒品问题报告》中提到的甲基苯丙胺晶体在澜湄流域的使用呈扩大化趋势相同。整个澜湄流域,以“金三角”为核心已经形成了较大规模的传统毒品(海洛因和冰毒片剂)与新型合成毒品(冰毒晶体和氯胺酮)制造、贩卖、滥用并存的局面。
目前很多学者都认为醉酒型危险驾驶犯罪行为的主观方面应该属于过失,其理由主要为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从我国刑法修正案的相关规定可以看出,危险驾驶罪应该属于交通肇事罪的范畴,其犯罪构成应该和交通肇事罪保持一致,因为在交通肇事罪中其主体的主观罪过属于过失,则醉酒型危险驾驶罪也不会例外;其次就实践中的主观意识来说,虽然醉酒的驾驶行为人可能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一定的危害结果,是过于自信或疏忽大意,认为自己不会或者是没有想到自己的行为必然会造成危害结果,而且一般都不会主动希望其结果的发生,这应该属于过失犯的主观意识,因此醉酒型危险驾驶罪应该属于过失犯的范畴。
第一,民族地方武装与政府军的冲突威胁中国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和军事安全。澜湄流域尤其是“金三角”的民族地方武装势力因政治分歧、经济利益和民族矛盾长期与各国政府军存在冲突。作为澜湄流域境外5国最大的邻国,中国的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在此种武装交火和暴力冲突不断的情况下一直受到严重侵扰,边境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极大的威胁。英国殖民者、中国国民党残部、缅甸共产党、蒙泰军(坤沙部)等在“金三角”相继称雄,李弥、段希文、李文焕、罗星汉、坤沙都曾在此拥兵自重。缅甸最主要的毒品产地正好是由4支从缅甸共产党独立出来的民族割据武装势力所占据。缅甸共产党时期的一些领导人,绝大多数还在各支武装中担任重要角色,至今活跃在“金三角”。他们与缅甸政府军之间因多种因素的纠葛而长期处于对立状态,为实现自身利益,不断从事毒品贸易,又以军事武装保护毒品贸易,毒品在“金三角”的泛滥以及向中国的渗透已经朝军事冲突的方向转变。
缅甸北部地区。主要是指罂粟集中种植区所在的掸邦东部滚弄地区莱莫山、莱地山、莱岛山和曼栋、曼码地区;佤邦、果敢、克钦等民族地方武装势力控制区域。这些区域几乎全部为非政府控制区,区域内民族众多、历史遗留问题深重、毒情社情复杂。缅甸掸邦的北部、东部、中部、南部都有毒品生产,而这些地区主要由佤联军、勐拉军、克钦独立军、掸邦军等民族地方武装势力控制。2013年,缅甸北部毒品对中国的渗透已呈现“西线海洛因居多,南线冰毒居多,传统毒品与合成毒品齐头并进、全线渗透”的严峻态势① 《2014年云南省公安禁毒工作情况通报》,2014年12月25日。 。2015年,缅甸非法种植罂粟的总面积稳定在55000公顷,仍然是继阿富汗之后世界第二大罂粟生产国。种植总量中近90%来自东北部的掸邦。根据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在缅甸掸邦村庄进行的最新社会经济学调查,罂粟的非法种植在2016年变得更为集中。尽管生产罂粟的村庄比例减少了30%,但种植罂粟的平均面积却扩大了。2016年,在缅甸的阿片缉获量从2015年的962千克增加至1005千克,氯胺酮缉获量达940千克。从中国破获的由境外输入的来自澜湄流域各国的毒品案件来看,特殊人群参与大宗毒品贩运尤其是缅籍特殊人群贩毒活动态势不断加剧,抓获人员多为从缅甸木姐、果敢、掸邦第一、第四特区入境的,缅北毒品对中国的渗透在整个澜湄流域处于首位。
老挝北部地区。主要是指琅南塔省、丰沙里省、乌多塞姆和琅勃拉邦西部地区。2015年的监控数据显示老挝境内罂粟的种植面积为5700公顷。同年,老挝缉获了大量甲基苯丙胺片剂(633万片),几乎是2014年(383万片)的两倍。根据老挝药物管制委员会估计,2015年,该国有约65000~70000名吸毒者,相当于总人口的1%。甲基苯丙胺片剂仍是主要受到关切的药物。各类数据说明,老挝仍然是从“金三角”向外贩运片剂的一个主要过境国。
越南北部地区。主要是谅山省等地区。越南缉获可卡因的数量从2013年的2.4千克激增至2015年的178千克。2010—2015年,越南已登记的吸毒人数迅速上升,从约143000人增加至略超过200000人。尽管海洛因使用者仍占已登记吸毒者的多数(75%),但近年来苯丙胺类兴奋剂使用者显著增加,并占新登记吸毒者的多数。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报告称,2015年,越南约有24000人接受了戒毒治疗中心的强制戒毒治疗,而且还有25000名吸毒者接受了社区的治疗。各种数据显示,越南是一个“金三角”毒品流出和其他地区毒品流入的过境国与目的地。
在每天精疲力尽的劳作之后,同伴们都早早进入了梦乡,而习近平却就着煤油灯昏暗的灯光阅读,直到深夜。这样的生活,日复一日,他不以为苦,反而独得其乐,还风趣地说:“我找到了众人‘皆睡’我独醒的感觉。”
泰国北部地区。主要是指清莱府和清迈府北部地区。根据泰国禁毒委员会统计,2017年,泰国军警处置的贩毒案件共计259664件,抓获嫌疑人285671人,分别比2016年的218757件和244077人增长了18.7%和17%。从泰国禁毒委员会第5区2017年10—12月的禁毒统计数据来看,有27%的贩毒案件是在检查站被截获的,有18%是在边境巡逻时被截获,16%是警方侦查破案,其余案件保密,抓获的嫌疑人中有54%是山民、29%是平原居民、6%是外国人、11%未明确,仅2017年就缴获摇头丸2.1亿粒、冰毒5186千克、海洛因359千克、毒品13795千克,摇头丸和冰毒都急剧增多。2014年,泰国甲基苯丙胺使用者总人数估计为289万人,其中近80%的人被报告滥用了甲基苯丙胺片剂。泰国入院戒毒的总人数在2015年约为120000人,接受治疗者报告称,甲基苯丙胺仍然是最常见的滥用药物,其次是大麻。
可以发现,缅甸、老挝、泰国和越南4国都存在对中国的毒品渗透问题,且集中在与中国云南、广西接壤的北部地区。就整个澜湄流域而言,毒品产量除了可以通过种植面积估算,“金三角”实际毒品产量很难获取;除了通过缴获量来推断或开展一些区域内的、定性的研究,很难统计实际流出的毒品数量。整个澜湄流域的毒品生产总量和分类数量尤其是合成毒品的片剂数与晶体重量很难得到有效的统计。综合来看,整个澜湄流域毒品形势呈现出合成毒品制贩加剧、易制毒化学品走私突出、大宗贩卖大幅增加、合成毒品滥用人数增长难控、毒品犯罪及其相关案件数量大幅增长的特点① 盖沂昆:《大湄公河次区域“金三角”合成毒品危害及对策》,《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 。
二、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毒品问题的复杂性分析
澜湄流域6国自近代以来就一直受到西方列强的侵扰和殖民,除中国被迫与英法签署不平等条约、泰国受到殖民力量干预,缅甸、老挝、柬埔寨和越南更是长期沦为英国、法国和日本等国的殖民地,整个澜湄流域国家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殖民主义的影响。20世纪中叶以后,澜湄流域各国纷纷脱离殖民统治获得独立,但殖民力量仍未完全退出该区域,它们化身为国际组织、宗教团体,甚至以政府资助的形式在澜湄流域境外5国支持与其本国利益相关的民族地方武装势力或政党派系,借国际舆论的压力威慑各国政府,严重干扰该流域国家的独立与自主。而就流域内境外5国而言,其在国际关系和禁毒意愿上就有不同诉求,缅甸和泰国强调其国内政策和法律的首位性,希望在更加多边的国际关系中寻找最有利的位置,十分看重缅美关系、泰美关系;越南更是在地缘政治格局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并希望借此获取本国利益。可以说,国际势力对澜湄流域的干预和控制是长期的、有目的的、利益主导的,这种干预行为至今仍在澜湄流域各国发挥着巨大的隐性作用。
(一)历史遗留问题影响深远
澜湄流域境外5国与中国南部、西南部边疆山水相连,历史上就生活着掸族(在中国为傣族)、佤族、克伦族(在中国为景颇族)、苗族、傈僳族和瑶族等少数民族,与中国境内的众多少数民族拥有共同的语言和风俗传统。这些跨境民族因文化相同、生活交往密切而散居在各国边境线上,国家与国籍意识淡薄,跨国通婚和迁徙时有发生。这部分境外流动人口特别是三非人员(非法入境、非法谋职、非法居留的各类外籍人员)长期大量存在于云南、广西边境,“金三角”的毒品贸易给这些极度贫困的跨境流动人口提供了获取经济收益的危险机会,生产和贩卖毒品的巨大利益驱使着这些民众冒险从事相关活动,并利用其跨境民族的身份和熟悉“金三角”地区地理环境的优势不断在中国境内实施毒品犯罪,又穿梭于“金三角”各国之间流窜作案,也进入中国境内,有可能成为影响中国边疆民族地区民族团结事业的不稳定因素。这类人群在作案后善于伪装和隐藏,利用民族身份将单一的毒品犯罪活动渲染为民族矛盾,将中国境内社会安全问题扩大为国际关系问题,严重干扰中国民族地区的民族团结,阻碍边疆地区的民族发展与繁荣事业。
20世纪下半叶,整个“金三角”地区生产的阿片和海洛因占到全球总产量的70%,其海洛因年产量能满足全球海洛因两年的消费需要。以“阿片之王”罗星汉、“海洛因之王”坤沙为代表的大毒枭甚至成为能够撼动整个东南亚的地区军阀。1996年坤沙集团投降后,“金三角”的罂粟种植和生产虽有所下降,但新型合成毒品的出现却随着周边中国、泰国及东南亚其他国家经济的发展而逐渐成为“金三角”毒品的主要类型。“金三角”的制毒、贩毒集团不断利用从周边国家走私的易制毒化学品生产合成毒品,甲基苯丙胺类片剂和晶体开始在这一地区泛滥。
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标准菌株(二代菌)、鲍曼不动杆菌ATCC 19606标准菌株(二代菌)、铜绿假单胞菌ATCC 9027标准菌株(二代菌)、肺炎克雷伯菌CMCC 4611标准菌株(二代菌)购自上海鲁微科技有限公司。
(二)经济社会发展落后
澜湄流域是整个东南亚重要的地理空间,自然资源丰富,围绕着澜沧江—湄公河生活着近4亿人口,但长期的战乱和经济封锁极大地消耗了流域内的经济积累,整个澜湄流域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比较低。2017年,澜湄流域境外五国GDP排位分别为:泰国排第87位,人均GDP为5952美元;越南排第125位,人均GDP为2458美元;老挝排第134位,人均GDP为2057美元;缅甸排第143位,人均GDP为1501美元;柬埔寨排第149位,人均GDP为1302美元。澜湄流域虽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但在毒品和战乱的侵蚀下,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落后,绝大多数人民还生活在温饱线以下,处于绝对贫困的状态。当地农民种植罂粟、制造毒品甚至不惜代价以身运毒,沦为“毒骡”“马仔”等牺牲品,最开始的目的只不过是为了果腹。而毒品所带来的巨额收入除了掌握在权贵手中,只会加重“金三角”乃至整个澜湄流域的社会矛盾、造成更严重的贫困问题,进入恶性循环的怪圈。除此之外,整个澜湄流域境外5国还存在着显著的经济水平差异,有大国与小国、贫国与富国、上游国与下游国之别,5国的社会管控能力尤其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5国在毒品控制和禁毒行动上的投入水平。
(三)民族地方武装势力长期存在
虽然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5国围绕着湄公河形成了地理上的民族国家边界,但军事割据的民族地方武装势力也一直盘踞在湄公河流域。以缅甸为例,1989年缅甸共产党分裂后,缅共人民军控制地区逐渐出现了5股民族地方武装势力,包括以彭家声为首的果敢同盟军、以鲍有祥为首的佤邦联合军,以林明贤为首的掸东同盟军、以丁英为首的克钦新民主军和以布朗森为首的“克钦独立军”。21世纪以来,这几股民族地方武装势力非但没有弱化,反而随着贸易的发展和全球范围内对毒品消费需求的增长而势力渐增。目前,缅甸北部有掸邦第一特区(由果敢同盟军占领,首府为老街,面积为2700平方千米,人口约为20万)、掸邦第二特区(由佤邦联合军占领,首府为邦康,面积约为27000平方千米,人口约为65万)、克钦邦第一特区(由克钦新民主独立军占领,首府为板瓦,面积为20000平方千米,人口约为10万)、掸邦第四特区(由掸邦东部同盟军占领,首府为勐拉,面积约为4952平方千米,人口约为10万,与中国西双版纳接壤)。老挝境内则由受到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支持的民族联合阵线(即王宝军事集团)一直在老中、老泰边境地区进行武装骚乱活动。
这些民族地方武装势力长期盘踞在“金三角”地区,因受到各国政府军的武装镇压和经济封锁,更加急于以毒品生产和贸易为手段积累军事活动的资金,形成了“以毒养军,以军护毒”的特点。在其羽翼之下,还存在着众多大小不一的武装贩毒集团,利用“金三角”“三不管”的便利从事毒品制造和交易的活动,大大加深了澜湄流域的危险性与冲突激烈程度。
(四)国际势力干预
近年来,随着中国对外开放进程不断加快,“一带一路”等中国对外开放倡议在东南亚的落地实施,急需一个更加安全稳定的区域环境作为保障。澜湄流域的毒品问题作为一个长期存在的复合型区域威胁,深刻影响着中国西南边疆的安全稳定,破坏中国国内社会秩序,阻碍对外开放进程。究其根本,是因为澜湄流域的毒品问题是一个以毒品为核心,受到政治、经济、社会和历史文化等多重因素影响的会产生多种危害的复合型区域问题。要将澜湄流域的毒品问题视为以“金三角”地区的毒品生产、贩卖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包含着严重政治冲突、显著经济落后、巨大社会矛盾在内的,具有深刻历史背景的复杂现象。对澜湄流域而言,本地的毒品泛滥与向外的毒品渗透是同一个问题在不同分析角度上的表现,“金三角”目前的毒品标签、毒品传统甚至毒品文化根植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土壤之中:
(5)建立中国-约旦产业合作园区。国际合作机制对于区域的长久有效合作至关重要在信息化、全球化日益蔓延的今天,需要创新合作区域合作方式,将以单个项目、单个领域里的合作转变为双方利益融合、拓宽合作领域的交融式合作。可以应用创新的合作模式为中约经贸合作开辟新道路,建立境外经贸合作园区既可以实现地缘邻近但政治基础差异化的区域实现资源互补、产业转移,同时还可以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考虑到约旦的综合国力,可开拓灵活且多元化的合作机制,形成跨国区域开放新模式。例如,建立中国-约旦产业合作园区,鼓励中国企业去约旦投资。
(五)贩毒组织猖獗
澜湄流域的贩毒组织一直是全球最为活跃的贩毒组织之一,与其相关的制毒贩毒活动广泛影响着东南亚甚至整个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这些贩毒组织以“金三角”为主要根据地,凭借当地隐秘的自然环境、闭塞的交通、脆弱的政治局势、腐败和管控真空并存的状态进行毒品制造、贩卖和走私活动,有些甚至已经发展成为独立于当地民族地方武装的大型武装贩毒组织,能够与武装力量和政治力量博弈、交易的贩毒集团。最为典型的是“10·5湄公河惨案”的主犯糯康,其原为缅甸大毒枭坤沙下属,后通过贿赂缅甸政府军高层、勾结拉祜族民兵团逐渐壮大,其手下的贩毒团伙被称为“糯康集团”,活跃于缅甸、老挝、泰国交界处,在收编坤沙旧部之后,逐步形成多达100余人的武装暴力犯罪势力,配备有AK冲锋枪、M16步枪、火箭筒和机枪等武器。该集团盘踞在湄公河两岸,长期从事制贩毒品、收“保护费”、绑架杀人、抢劫商旅、敲诈勒索等暴力犯罪活动,成为威胁当地安全稳定的最大祸患和“金三角”的最大毒枭。2011年10月,糯康集团制造了震惊国际的“湄公河惨案”,13名中国船员遇难,1人失踪,国际社会一片哗然,中国的国家尊严和安全受到严重挑衅,澜湄流域境外5国也深受其害,整个澜湄流域因此笼罩在贩毒集团制造的恐怖气息之中。
三、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毒品渗透对中国国家安全的现实危害
澜湄流域毒品向中国的渗透已经从传统上的毒品走私犯罪发展成为复合型的区域问题,不仅是毒品犯罪的单一破坏,更是一类多因素结合的、严重影响中国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具体来看,这种安全威胁的对象正是总体国家安全观下多元一体的中国国家安全,而从安全威胁所涉及的领域分析,这种安全威胁主要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
澜湄流域的毒品问题不仅长期困扰着流域国家的政治安全,也对经济发展造成了毁灭性打击,整个澜湄流域的经济发展长期受制于毒品的危害,每年需要大量的财政支出来维持对毒品的清缴和开展禁毒活动,而渗透向中国的毒品则更是需要在边检、边防、治安和禁毒等工作领域开展大量的工作来肃清毒害。除此之外,吸毒本身造成的财富消耗和资金外流对吸毒者家庭更是灭顶之灾,澜湄流域的毒品流入中国后,许多吸毒者家庭因此倾家荡产。毒品犯罪所造成的大量劳动力流失还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在中国边疆地区的某些村寨,由于毒品的渗透和被迫“以贩养毒”,甚至出现了全村没有青壮年劳动力可用的状况。而毒品经济作为一种扭曲的经济形式,本身就对健康有序的经济秩序构成威胁,毒品贸易所带来的暴利暴富直接破坏了人们进行常规劳动创造财富的积极性,与其相关的走私、洗钱等经济犯罪活动直接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破坏作用,更深刻地影响着毒品所渗透地区经济秩序的理性和可持续发展。
毒品犯罪案件与涉毒人员犯罪是澜湄流域毒品渗透对中国最直观的表现,中国境内缉获的来自“金三角”的毒品数量逐年递增,抓获的毒品犯罪人员数量上涨,涉毒人员在中国境内的犯罪案件数量增加都是社会治安方面十分突出的问题。澜湄流域毒品对中国的渗透会直接加大中国社会治理的难度,在近年来破获的各类刑事案件中,毒品刑事案件数量不断增加,2017年共计14万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16.9万名,缴获各类毒品89.2吨,涉毒案件和人员的不断增加会直接破坏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干扰良性运行的社会秩序,对社会治安造成破坏。
(一)破坏边疆安全稳定,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及军事安全受到威胁
可以明确的是,澜湄流域对中国境内的毒品渗透集中在与中国接壤或毗邻的国家,主要包括缅甸、老挝、越南和泰国的北部地区。具体集中在以下范围内:
在此种频繁的军事冲突中,中国作为邻国势必受到军事干扰和武装威胁,边境地区人民稳定有序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破坏,生命财产安全处于极大的风险当中。中国的国家安全受到挑战,国土安全和军事安全、政治安全也受到不同程度的侵犯和威胁。
第二,武装贩毒集团的嚣张行为严重损害中国政府的威信。随着澜湄流域毒品向中国的渗透加剧,澜湄流域毒品犯罪活动增加,武装贩毒集团连续制造震惊国际的血腥惨案,中国政府的威信受到了严重损害。仅以“10·5湄公河惨案”为例,在惨案发生后,武装贩毒集团的凶狠残忍让整个边境地区陷入巨大的恐慌,生活在边境地区尤其是以“跑船”为生和与澜湄流域境外国家有贸易往来乃至有亲缘关系的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备受威胁。武装贩毒集团和特大毒品犯罪案件的恶性发展以其嚣张行为不断冲击着中国政府在边疆民族地区的执政威信,挑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澜湄流域尤其是“金三角”的武装贩毒集团已经成为中国在边疆治理和毒品治理当中的重要敌人,能否有效遏制并不断解决这股黑恶势力,将其摒于国门之外、治于区域之中将是未来中国政府在治理能力上的重大考验。
(二)干扰民族团结事业,民族发展与繁荣受阻
早在1825年,英国殖民者就开始在“金三角”种植罂粟,3次英缅战争之后(1823—1826年、1854年、1885—1886年)缅甸彻底沦为英国殖民地,英国商人开始利用缅甸东北部的优越地理条件强行推广种植罂粟。1886年,清朝政府与英国签订《中英会议缅甸条约》,将云南省的果敢、班洪等4县割让给英国,英国开始全面掌控“金三角”。到20世纪初,“金三角”已经具备独立种植、提炼、销售毒品的技术,并不断收购外地毒品,向外扩散。20世纪50年代,随着全球范围内民族独立解放运动高潮的到来,英法殖民者逐渐退出“金三角”,但仍通过幕后支持独立武装等形式操控“金三角”的政治势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原先驻扎在云南的中国国民党残部退守至缅甸境内,与当地的民族地方武装势力结合,慢慢地形成了“以毒养军、以毒供军”的军阀割据混战、政府无力管辖的局面。20世纪50年代的“金三角”迎来了第一次阿片生产高潮,产量从几十吨增加到600吨左右,到60年代末已多达1000吨。20世纪60年代初期,随着中国国民党残军退出缅北地区进入泰国北部后,罗星汉、坤沙等武装贩毒集团迅速发展。随着“金三角”各种政治势力的发展和缅甸共产党在20世纪80年代末因内讧分裂为缅北的4支民族武装一直割据占领至今,整个“金三角”成为缅甸、老挝、泰国的“三不管地区”,政治冲突、经济利益、民族矛盾、武装暴力充斥其中,澜湄流域深受其害。
(三)阻碍边疆经济发展,境内经济与海外利益安全受到挑战
湖北民族学院已经批准开发一套由科技处主导,人事、财务、教务等部门协同的科研管理系统。系统初期研发拟投入资金50万,现已经完成了招投标工作,开发模块已以初步形成,在项目申报、成果管理等模块中已经详细的规划了知识产权管理的系列子模块。本系统预计2018年年底进入运行测试阶段。
除此之外,澜湄流域毒品渗透对中国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也造成了巨大影响,严重制约了流域临近省区经济发展政策的部署和实施,影响境内经济稳定、快速发展,对重大项目和方案的落地建设形成威胁,迫使政府投入大量维稳资金来保障地区安全。这些经济负担和对经济发展的破坏构成了澜湄流域毒品问题对中国经济安全的重大威胁。
另一方面,澜湄流域的毒品渗透会对中国海外利益安全造成影响。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外贸易和投资的不断增加,中国企业、机构、人员正在大规模地走出国门,到海外开拓市场,开展经济活动。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中国面向东南亚的开放需要高效利用澜湄流域及其河道,使其发挥在区域经济发展与合作中的重要作用,承担起连接澜湄流域各国、促进经济增长与贸易往来的责任。现阶段,澜湄流域的毒品问题及其对中国的渗透使得作为“黄金水道”的澜沧江—湄公河并不能完全发挥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而发生在湄公河上围绕着毒品及其利益而产生的走私、绑架、敲诈勒索和凶杀等极度恶劣的犯罪活动使得中国在澜湄流域境外诸国和国际公河上的海外利益安全受到严重破坏,其对海外能源资源、海外战略通道、海外公民、法人安全的威胁直接挑战着中国的海外利益安全。
(四)社会治安问题突出,社会治理难度加大,社会安全受到威胁
2.2.1.4 AML患者首次CR 12个月后 此阶段142份标本,MRD阳性29例,复发12例(其中10例在MRD阳性后6个月内复发,仅2例分别在MRD阳性后7、21个月复发);MRD阴性组113例,复发23例(其中仅4例在MRD阴性后6个月内复发;19例分别在MRD阴性后7~36个月复发)。MRD阳性组复发率高于MRD阴性组(P=0.019)。阳性组及阴性组的中位RFS分别为5.0个月(0~24个月)、13.0个月(1~45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3。
另一方面,毒品犯罪和涉毒人员犯罪会在社会上造成极坏影响,一些性质恶劣的犯罪活动尤其是由于吸毒引发的反社会人格和造成多人伤亡的、带有报复社会性质的恶性案件不仅会严重危害社会治安,还会制造社会恐慌和谣言,并通过新型媒体在社会上广为传播。这种由毒品引发的恶性事件会对整个社会安全产生极大破坏,深刻挫伤人民群众的社会安全感,甚至导致部分群众对政府失去信任,产生质疑的情绪,引发群体性事件。这无疑将导致社会治安问题日益突出,社会安全感下降,社会治理难度加大,整体社会安全受到威胁。
(五)国际关系不确定性增加,境外势力干预明显
多种资料显示,澜湄流域的问题不是简单的澜湄流域国家内部及其之间的关系问题,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域外大国干涉和介入的复杂区域问题。从历史上看,近代以来,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在东南亚尤其是澜湄流域国家进行过长期的殖民活动是造成今天澜湄流域诸国政治局势混乱复杂、民族矛盾突出的重要诱因。由于东南亚在地缘政治格局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拥有不可比拟的战略意义,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类复杂因素不断渗入东南亚,澜湄流域诸国的内政外交不断受到来自区域外大国势力的影响和干预。这种国际势力的强位介入直接导致澜湄流域境外诸国当中的多方政治力量在区域外大国的支持下不断冲突博弈,各种势力在本就混乱的地区角逐争斗,受到欧美、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等大国力量扶持的本地武装势力或党派充当了域外大国在澜湄流域攫取利益、开展新殖民活动的“枪手”。以美国为例,2018年8月,美国宣布国务卿迈克·蓬佩奥将在出席东亚合作系列外交部部长会议期间,与缅甸、柬埔寨、泰国、老挝、越南等湄公河流域5国举行“湄公河下游倡议”部长级会议。而与此同时,在2018年8月3日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就有外籍记者提问到:“美国国务院官员称,湄公河发源于中国,但中国在上游修建大坝等举措对下游国家产生了不利影响,下游各国必须妥善应对,中方对此有何评论?”这一政治与舆论的双重施压无异于将澜湄流域问题国际化,整个澜湄流域已经成为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验基地。
相较于政治力量的隐性介入,非政府组织和媒体的舆论宣传也在澜湄流域产生了重要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组织在流域诸国迅速发展,对流域事务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而有些国际组织借扶贫、环保、教育、戒毒康复等名义在澜湄流域不断开展政治活动,为其所代表的国家和阶级利益寻找情报信息,散播不利于中国安全稳定、有损中国国家形象的消息,甚至渗透进中国境内,通过公益活动和媒体舆论压力来影响中国国家安全。
(六)影响中国整体毒品形势,禁毒工作复杂性和艰巨性加剧
《2017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显示:中国的毒品来源为境外输入和国内制造,当前境外毒品向中国渗透仍然呈加剧势头,“金三角”“金新月”和南美三大毒原地毒品对中国已经形成了全面渗透之势,境外贩毒势力与境内贩毒团伙结成贩毒网络,贩毒团伙结构更加复杂,贩毒路线不断变化,贩毒规模不断扩大,贩毒手段不断升级,现实危害和潜在威胁进一步加大① 中国国家禁毒委员会:《2017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 。在此种毒品渗透的全国局势下,以“金三角”为主的澜湄流域毒品渗透亦呈现加剧态势,合成毒品入境明显增多,“金三角”尤其是缅北地区在保持较大规模海洛因和冰毒片剂产量的同时开始大量制贩冰毒晶体、氯胺酮等合成毒品,澜湄流域已经成为中国境外输入合成毒品的最大来源,仅2017年,就有82起涉及“金三角”的大宗冰毒晶体案件被破获。
就国际形势来看,《2017年国际麻醉品管制局报告》表明:“2015年,该区域缉获了超过34吨结晶甲基苯丙胺,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国家(柬埔寨、中国、老挝、缅甸、泰国、越南)仍然占这些缉获量的多数(75%)。同时,结晶甲基苯丙胺的零售价和平均纯度仍然居于高位。2015年,该区域共缉获了2.87亿片甲基苯丙胺片剂。大多数缉获量是由大湄公河次区域的6个国家报告的。这些国家缉获的甲基苯丙胺片剂的平均纯度保持稳定。”② 联合国麻醉品管制局:《2017年国际麻醉品管制局报告》。 当前,整个澜湄流域的毒品问题仍十分严峻,而合成毒品尤其是甲基苯丙胺晶体与片剂的制造是该区域毒品种类中最大的一类,澜湄流域已经成为全球合成毒品的加工基地。与拥有如此严峻毒品形势的澜湄流域诸国毗邻,其毒品对中国渗透的严重程度不言而喻,而此种危害显著、威胁严重的毒情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整体毒品形势中位居第一的构成版块,深刻影响着中国整体毒品形势。在目前澜湄流域毒品渗透形势不断加重的形势下,中国禁毒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也将随之加剧。
1.3.1 对照组44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护理人员对患者饮食进行指导,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对相关并发症进行筛查。
四、结语
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区域安全和国家安全是一国实现经济发展、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基本保障。澜湄流域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开放的重要方向,也是澜沧江—湄公河作为国际公河而串联起来的在战略格局和地缘政治上利益攸关的区域,流域各国对于合作开展禁毒工作和打击毒品犯罪都肩负着各自的使命。在此基础上,以通过流域内的禁毒合作、主动出击的禁毒行动来实现中国尤其是边疆地区的政治、国土、军事、民族、经济、社会、文化以及海外利益等领域的安全是当前的首要任务,需要深刻认识到澜湄流域毒品渗透对中国国家安全的严重影响,切实履行禁毒工作的各项要求,将毒品拒之国门外,严厉打击境内毒品犯罪,以大国责任为担当,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国家安全为目标,坚决维护中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一个民族的复兴和大国的崛起,既靠经济和科技实力,也需要文化软实力这一精神内核。具有说服力、影响力和感召力的意识形态可以有效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在日益多元化的世界体系中彰显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与中国制度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和世界和平发展所贡献的积极力量。可以说,在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对于党和国家的繁荣与稳定仍然是极端重要的工作。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意识形态的重塑路径工作,保障党始终站在意识形态的理论高地和时代前沿,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笔者认为,围绕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安全与发展的主题,对中国国家安全进行研究,需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倡导与流域各国共同创立安全合作的新局面,设计安全保障的新战略,树立安全建设的新榜样。面对当前澜湄流域毒品渗透的严峻形势,无论是国家安全研究的进行还是相关实践工作的开展,都必须有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将与澜湄流域毒品问题相关的毒品控制、打击犯罪、地区建设和社会治理纳入到国家安全的总体思考中。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药物滥用监测年度报告(2016年)》。
2.联合国麻醉品管制局:《2017年国际麻醉制品管制局报告》。
3.中国国家禁毒委员会:《2017年中国禁毒形势报告》。
4.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2018年世界毒品问题报告》。
5.阿地力江·阿布来提:《中亚毒品问题的国际化及其对我国地区稳定的影响》,《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6.白秀兰:《毒品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威胁》,《国际资料信息》2005年第10期。
7.陈红梅:《中老缅泰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的挑战》,《东南亚研究》2014年第4期。
8.冯志明:《“金三角”毒品走私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专刊。
9.盖沂昆:《大湄公河次区域“金三角”合成毒品危害及对策》,《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
10.何跃:《冷战后中国西南边疆的安全困境与安全治理》,《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
11.李磊:《云南中缅边境毒品犯罪现状及打击对策》,《法制博览》2015年第2期。
12.李云鹏:《“金三角”毒品对西南边疆地区国家安全的影响研究——以云南为例》,《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6年第3期。
13.刘婷、王海珺:《非传统安全视野下的毒品问题研究》,《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14.刘轶、梁晋云:《境外毒品问题对中国非传统安全的影响》,《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
15.骆寒青:《东南亚毒品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15年第6期。
16.马毓彤、杨云:《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及治理对策》,《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
17.王菲:《新疆境外毒品渗透与国家安全》,《兵团党校学报》2011年第3期。
18.王振刚:《新世纪以来当代云南边疆问题研究评述》,《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6年第2期。
19.韦先泽、梁春香:《“金三角”地区新型毒品制贩态势及对策研究》,《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年第5期。
The Impact of Drug Infiltration in the Lancang-Mekong River Basin on China’s National Security
Li Jiawei,Mo Guanyao
Abstract: Drug infiltration in the Lancang-Mekong River Basin has long profoundly affected China’s overall drug situation and border security.With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situation of drug trafficking in the basin,drug crimes have posed serious threats to China’s national security.With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countries of Burma,Laos,Thailand and Vietnam as the main areas,and the“Golden Triangle”as the core,a complex regional problem has formed.Its penetration into China has caused increasingly serious impact on China’s domestic social development.Drug trafficking activities have become more rampant.In particular,some drug-related crimes committed against Chinese citizens in the Lancang-Mekong River Basin have seriously challenged the prestige and governing abilit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the Chinese Government,undermined border stability and national unity,and threatened China’s national security.We need to deeply recognize the danger of drug penetration in the Lancang-Mekong River Basin to China’s national security,fully understand the causes and background of drug problem,and clarify the threat posed by drug penetration in the political,territorial,military,economic,ethnic,social and overall drug situation,etc.Guided by the overall national security concept,we should establish risk awareness and safety concept,strengthen national security construction,and promote drug control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the Lancang-Mekong River Basin.
Key Words: Lancang-Mekong River Basin;“Golden Triangle”;Drugs;National Security
[中图分类号] D81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2479(2019)03-003-08
※李佳薇: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莫关耀:云南师范大学哲学与政法学院教授,中国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专家库成员
注: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整体性治理视角下特大城市常态化风险管控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7BZZ04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张 磊)
标签: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论文; "论文; 金三角"论文; 毒品论文; 国家安全论文;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论文; 云南师范大学哲学与政法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