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红 山东省栖霞市第四中学 265301
日常教学之余,我总喜欢思考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力求将每一名学生当天课堂上的点滴表现呈现于脑中,并由此结合他们的学习思考相应的教育策略,所以为了更好地投身于教学工作中,实现教为理想的教学目的,我便在此思路的鞭策下,经常翻阅皮连生主编的《学与教的心理学》,每读一段一篇均有颇深的感触,感觉自己的理论修养在一篇篇的阅读中日渐成长成熟。
《学与教的心理学》包括三部分:教师与学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本书将学习论、教学论及其教学设计技术贯穿于全书,以学校学习和教学中的心理学为基本线索,介绍和剖析学与教的各个重要方面和主要环节的心理学理论与应用,论述了学习类型与教学条件的相互关系、学生人格特点与教学处理的相互影响、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等等。
下面谈谈对教与学的心理学的认识:教与学的心理学是一门把学习心理与教学心理两个分支学科结合起来,阐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以及教师如何为学生有效学习创设适当条件,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学习的心理学新学科,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习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一方面深刻体会并认识到教与学是两个相互影响和促进的过程,对于我们重点研究学校教学或更详尽细致的课堂教学和我们这么多年的学习生活体会是一致的;另一方面,通过此书,使我们清晰地认识到教学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每一分支过程均应有相应的正确的理论作为指导,只有这样将教育教学工作与心理学理论有效地结合到一起,方能更好地促进教学。
阅读此书我的个人收获和体会是:《学与教的心理学》揭示了教学过程中应了解学生的特点,并且阐述了这些特点对教学过程会产生何种影响。
一、学与教是互为促动的“共同体”
教学不是简单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死板的结合,它应是一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有效结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将知识综合化、线索化、有机化地传授给学生,而并非机械性地“填鸭式”的灌输;教师讲解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主动洞察知识中的奥秘,在学习教师所传授知识的同时,使自己由感知阶段自然地上升到认识阶段,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既认识到自我的局限并据此为自己正确定位,确定目的。还要善于发掘自身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逻辑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考辩解能力和创新能力应是教学最本质的核心,最终为社会培养出适应新时代竞技浪潮的合格的知识性的竞技人才,更好地实现我们的教育目的。
二、教与学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
学习活动创新性的应用使我们逐渐摒弃那种呆板地接受教师或书本上的现有知识,懒得思考的“形而上学”的累积性学习习惯。教学即创造,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不是死记硬背便能得来的,它所需要的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将知识的学习由理论的学习上升到技能的培养与形成,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知识的理解过程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知识最终达到在生活实践中的灵活而有效的应用,并以此实现知识的最终价值。与此同时,我们进一步引领学生探索未知领域,“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这一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便得以呈现,而作为教师则要以渊博的知识、灵活的讲解技能、强大的人格魅力力争把一个个活生生的独特个体从蒙昧状态培养成社会所期望和需要的人才,绝不是靠某种方程式的机械劳动去完成,而是靠高度的创造性劳动,最终创造性的结果—创造性的人才的培养才会应运而生,水到渠成。
三、教与学需要情感的滋润
知识亦有情感,充满关心爱护的教与心容感恩的学让教师与学生尽情享受知识带给生活的美好。表情严厉、语言犀利、要求严格是许多学生对老师的形容。学生亦有情感、情绪与尊严,“严师出高徒”为高论,然而也有其局限性,“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将爱植根于教育“爱满天下”、“爱是教育的工具”等等都是中外教育名家的教育感言。情感可以促使学生自觉接受教师的教诲,养成良好的认知习惯、行为习惯。师生的情感交流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教师心里要满是宽容与爱,要时刻心载学生,将爱散播于学生,学生便会对教师心生崇敬、理解、爱戴,师生坦诚相待,心心相印,彼此便能更好地携手并进,更好地实现理想。
四、教与学亦是道德品质的培养与行为习惯的形成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道即道德,教育在青少年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是全社会的共识,然而一个合格的新时代的竞技人才必须首先具备高尚的品德。当前,青少年的普遍特点是对人冷漠,对事无动于衷,热衷于彰显个性、崇尚自我,却常常不能正确地处理利他和利己的关系。教育需爱亦需惩,“春风化雨”般的“温情”教育与适度的惩戒教育并不矛盾,无规矩何以成方圆,惩戒的本质为“正其心”“束其行”,在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前提下,教师要做到“育知”与“育行”“育德”的和谐结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自然地渗透并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激发学生为伟大中国繁荣昌盛而奋斗学习的爱国激情。百善孝为先,培养学生的责任心首先要培养他们尊重父母、关爱父母的孝心,由此培养起学生的爱心与责任心,将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知识人才。
论文作者:林晓红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5年9月总第8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6
标签:学生论文; 知识论文; 教师论文; 心理学论文; 心理论文; 教与学论文; 过程论文; 《教育学》2015年9月总第8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