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集“中学生打工”——中学生打工利弊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学生论文,利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读了以上几则“打工手记”,也许大家都想知道其他同学对“中学生打工”这个问题是怎么看、怎么想的。湖南省益阳市第二中学的同学对于“中学生打工”这一现象有这样的看法。
反方代表:李益丹
中学生打工是有一时之好处,但从长远来看,是弊大于利。因为中学阶段正是一个人接受知识的黄金时期。目前我国民众的整体文化素质远不如美、英、日等发达国家,如果我们利用这么宝贵的学习时间(虽然是假期)去打工,不抓紧学习知识,能肩负起复兴中华民族的伟业吗?
正方代表:谢有彪
人们一提起“学生打工”,第一个反应就是会不会影响学习,难道“学生打工”本身不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吗?
反方代表:黄玉珍
中学生打工很不安全。中学生见识不多,社会经验少,社会上一些不良分子会因此诱骗我们,使一些人跌入火坑。这样的例子不是没有的。
正方代表:杨英丽
社会经验从哪里来?我们这些在蜜罐里泡大的孩子只有从社会实践中得到。有的同学平时在家里很少做家务,通过打工,可以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反方代表:龙睿
学习是中学生最重要、最根本的任务,如果为了挣钱、为了闯社会而荒废学业,那就是本末倒置。
正方代表:庞洪流
中学生通过打工学会推销自己,学会正确对待挫折,学会与人交际……这些技能都是我们今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们不要把学习只局限在课本知识上。
看似辛苦的一段打工历程,对每个在校生以后的人生都会有着不凡的作用,它会使我们体会一些平常忽视了的感情,忽略了的道理,更真实地感受社会。
那么,老师和社会各方人士对此又是怎么说的呢?
深圳市一位中学校长说:“学生打工”是目前学校开展素质教育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我们学校就组织过“《中外少年》深圳民润社会实践营活动”,具体做法是,由《中外少年》杂志联系深圳的一家连锁超级市场,为学生提供一个短期打工的机会。这个活动推出后即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家长们也大力支持。究其原因:这样的活动模式新鲜,满足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的愿望。
学校图书馆负责人丁老师说:不少同学都喜欢到图书馆“打工”,我是表示欢迎的。但对每一位新来的同学我总是提醒他,要想通过这挣钱是不现实的。在我们这里主要是学做人,树立责任心,锻炼耐心,培养细心。中学生打工真正的意义是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学做人的机会。
一位快餐厅的老板对中学生打工也颇有感慨:
近几年,每到假期,我的餐厅就有不少的学生来求职,其中偶尔也有中学生。对中学生我是不会聘用的。是由于这个年龄的孩子太小,生活经验不足,而且大都欠缺吃苦精神;二是不符合有关的条例——不能用童工啊。至于朋友领着自己的小孩来请求给一份工,我就只是做个人情,给小孩一个玩玩的机会而已,我是不敢也不会把一份工作交给一个小孩的。
据调查发现,目前我国中学生尝试过打工滋味的人还不是太多,但在西方—些发达国家,中学生打工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组成部分,学校还把学生打工作为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内容之一。国外中学生打工的“热门行业”包括到学校图书馆当管理员、在餐馆做服务员、去网站打工、为公司作市场调查等。有专家认为,目前我国上下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让中学生在假期尝试一下打工的滋味,可以说是素质教育的一种很好的方式,政府应该支持,学校应该鼓励,社会各界应该关心。中学生自觉走向社会,加强锻炼是一种进步,也是一种趋势。与此同时,学校和家长也应注意做好教育与引导工作,让同学们充分认识社会的复杂性,并教育学生树立“学以致用,锻炼为主,赚钱为次”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