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缩六味地黄丸制备工艺的优化论文_孙周亮

哈药集团世一堂制药厂 150000

【摘 要】目的:对六味地黄丸的浓缩制备工艺进行优化。方法:利用正交试验法对药丸制备过程中存在的水分超标等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药粉越细,药丸成型效果越好,其药效更加稳定,药品质量更高。结论:浓缩六味地黄丸质量受药粉细度、干燥温度以及干燥时间影响,因此要针对药粉制备方式进行优化。

【关键词】浓缩六味地黄丸;制备工艺;优化措施

六味地黄丸是我国传统中成药,对于肾阴亏损、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病症有较好疗效,是滋阴补肾的良方。随着中药制备工艺水平的提升,六味地黄丸制作方式更加现代化,出现浓缩丸。通过提取浸膏或清膏并将其与药粉融合形成的丸剂被称为浓缩丸。与传统丸剂相比,其药效更加明显,质量相对较高。但在其制备过程中,常常存在溶散时间超出限度、水分超标等问题,影响药丸制备质量,使制备成本增加。为保证药丸稳定性,需要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优化,本文将使用正交试验法对影响药丸质量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针对工艺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完善与优化,使浓缩六味地黄丸质量得到保障。

1材料、设备与仪器

浓缩六味地黄丸清膏、药粉:湖北香连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前处理车间提供;全自动制丸机(YUJ.17a型):甘肃天水华圆制药设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热风循环烘箱(CT.C—lI型):江苏常州市科宇干燥设备有限公司;电热鼓风干燥箱(101—1ABS型):北京市永光明医疗仪器厂;BJ-II型智能崩解仪:天津市新天光分析仪器技术有限公司。

2方法与结果

2.1正交设计优化药丸制备工艺

取浓缩六味地黄丸清膏、药粉,采用塑制法制丸。初步实验结果表明,有许多过程参数对浓缩丸制备结果产生影响,因此选择影响大且生产中容易控制的过程参数进行实验,将影响较小的过程参数固定,即药粉混合时间5~lOmin,制丸机槽轮转速,以电压表示41—42 V;清膏比重、药粉细度(目)、干燥温度(℃)、干燥时间(h)4个主要影响因素,按k(34)表进行实验,具体试验因素水平与正交设计方案(见表1、表2)。

2.2评价标准和指标的计算

试验用溶散时间,水分两个指标来评价药丸的工艺质量,其中溶散时间越短,水分符合质量标准(水分≤8.5%)药丸质量越好.因此只对药丸溶散时间进行正交分析 (见表2)。

2.3正交实验分析

由表2中的R值可以看出,4因素中对浓缩六味地黄丸质量影响顺序为C>B>A>D,干燥温度和药粉细度影响较明显,因此优选工艺为A1B1C2D1。但在塑制法中,药粉越细,对药丸的成型,药丸的外观、药丸的有效成分的溶出都有好处,综合考虑最佳工艺为A1B2C2D1。即清膏比重1.30,药粉细度80目,干燥温度70℃,干燥时间18 h。并对该结论进行验证,均符合企业内控标准(水分≤8.5%,溶散时间≤115min),效果显著。

2.4正交试验中检验的水分、溶散时间线性分析 (见表3)

表3六味地黄丸试验品水分与溶散时间线性关系

由表3中的a=305.794,b=-32.377,可以得出回归方程Y=305.794—32.377x,水分越低,溶散时间越长,因此在药丸干燥时,一定要控制适合的温度和时间。

3讨论

随着人们对身体健康重视程度的提升,药品生产质量成为人们关注重点。现代药品制备技术的提升以及人们需求的变化使传统制备技术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药品质量要求。六味地黄丸作为历史悠久的中成药,其制备方式几经变化,但始终保持与时俱进,药丸制备质量不断增长。近年来中药生产行业中浓缩丸开始出现,并因其疗效好、质量高等优势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其浓缩制取工作中,药品经常出现炭化问题,且提取出的清膏或浸膏存在得率和相对密度不稳定问题,保存难度较高,对最终药丸生产质量有较大的不利影响。为此有必要应用有效方式对浓缩六味地黄丸制备工艺进行优化。

影响药丸质量的因素众多,因此要对各个环节进行分析,找出降低其质量的主要因素,并应用单因素试验确定具体原因,实现有针对性的工艺优化。药丸制备中关键因素是药粉,要对药粉细度、混合时间、干燥时间、温度以及水分等进行分析。同时,制丸机转速、粘合剂使用量以及清膏比重等都对药丸质量有一定影响。在对上述环节进行单因素试验后得出结论:清膏比重、干燥时间、温度以及药粉细度对药丸质量影响较大。此时可以使用正交试验法进行优化,并将药丸溶散时间和水分作为质量指标,对具体制备结果进行筛选。

在对药粉中所含水分及其溶散时间进行分析后,发现二者对药丸制备质量有较大影响,因此在正式生产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其干燥过程,保证药粉各项指标与制备质量标准相符。

当使用80目细粉进行药丸制备工作时,其溶散时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延长现象,但药丸质量相对有所提高。通过对药丸制备工艺的全面分析发现,整体生产质量呈现上升状态,因此可以将药粉细度指标定为80目。

因此浓缩六味地黄丸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清膏比重1.30,药粉细度80目,干燥温度70℃,干燥时间18 h,在制备过程需严格控制干燥时间和温度。

参考文献

[1]鲜洁晨. 六味地黄水蜜丸制备工艺标准化探索研究[D].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09.

[2]郝云芳. 不同品牌六味地黄丸识别体系的建立[D]. 河南师范大学, 2012.

[3]贺福元, 刘文龙, 石继连,等. 动态中药提取的溶出稳态性规律研究[C]// 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 2013.

论文作者:孙周亮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7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30

标签:;  ;  ;  ;  ;  ;  ;  ;  

浓缩六味地黄丸制备工艺的优化论文_孙周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