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重组与管理层再划分_资产经营论文

国有企业重组与管理层再划分_资产经营论文

国有企业改制与经营层次重划,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层次论文,国有企业改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规范化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国家作为所有者的经营重心将从资产经营转向资本经营,即以股权管理为主;改为公司制企业将从生产经营走向资产经营,以对法人财产的经营管理为主。这预示着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将导致一场“经营革命”,即重新划分经营主体和经营对象,并生成相应的经营方式和经营目标。“经营革命”将改变旧的经营体制,构建经营的三个基本层次——资本经营、资产经营和生产经营。

一、资本经营

国有企业经过公司制改造,出资者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实现分离,国家作为出资者不再干预法人资产的运营,而是通过股权控制和产权交易实现国有财产保值和增值。国家对国有财产的控制不再以“所有物”的实物形态,而必然采取“资本化”的价值形态。资本是所有者对投入经营“所有物”的“所有权”,它主要以股权等形式存在。随着现有国有企业的股份公司化,原国有资产“资本化”,国家成为国有资本的所有者。国家授权的国有投资公司或控股公司将代理出资者所有权成为资本经营的主体。资产作为生产要素稳定地处于商品和劳务的生产过程中,而资本却是在市场上,常常处于流动状态。资本流动属于产权交易,它流动的目的在于调整投资方向以寻求更有价值和更有利的投资机会。比如资本所有者可以通过出售、收购、兼并、参股、控股等手段不断调整投资方向。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国家作为出资者调整资产存量,并不是交换资产的物质形态,而是应通过股权交易从某个领域(行业或企业)“抽资”退出,把资本转移到预期收益增加的领域,或社会公益增加的领域。

国有企业普遍改制后,国家对国有资产管理变成国有股权管理,对国有资产的经营,变成了国有资本经营,但国营资本的经营目标与私营资本有所不同。除了增值目标以外,还有社会目标。资本的流动,不仅仅是以利润为导向,还要考虑社会公益。比如通过国有资本经营可达到稳定产业基础,即投资于基础工业;优化经济结构,即转资于现代产品或落后领域;缓解周期波动,即以增加或减少资本投入,刺激或消减社会需求,达到“反周期”的效果;推进技术进步,即依靠国有资本的抗风险优势开发私人企业无力承担的重大科研项目;限制私人垄断,即在“自然垄断”或一般竞争性部门,投入相应数量的国有资本,以限制私人垄断,弥补和纠正“市场缺陷”;抑制物价上涨,即通过控股控制企业的价格和工资分配以缓冲物价上涨趋势;维护社会安定,即投入国有资本,增大就业机会,兴办社会公益和福利事业等。

国有投资公司或控股公司将成为管理和运营国有产权的组织载体,它以企业组织的形式代表国家以国有资产行使出资者的基本权力,即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它一方面通过向其他产业投资扩张,体现国家产业政策的意图;另一方面对内部的资本进行合理重组,成为国家产业政策的有力支点。

二、资产经营

资产是所有者投入经营的“所有物”,以机器设备、建筑物等形式存在,资本是所有者对投入经营的“所有物”的“所有权”,它以股权形式存在。由于资产和资本的存在形式不同,二者流动的目的及其所采取的形态也不同,资产流动属于物权交换,它流动的目的在于变换资产的物质形态,以谋求利润最大化;而资本则属于产权交易,流动的目的在于调整投资方面。

公司制企业独立经营权的确定,仅理解其拥有法人财产权是不够的,实际上公司制企业在拥有法人财产权的同时也就拥有了法人所有权。企业的全部财产由两部分资本形成,即他人资本和自有资本。自有资本又包括;资本金、准备金和剩余金。他人资本额只表现价值上的债权和债务关系,所形成的资产不归债权人所有,应归企业法人所有。资本金是与售股有关的股东出资部分,所形成的资产在公司运营期间也归法人所有。准备金和剩余金均是经营收入中的各种提存,其中有相当部分是股票溢价发行所得资本利益或未分配利润,是经营者活用的资金,以用于企业扩大经营。法人所有权必然生成对于资产经营的利益机制,而包括国有资产在内的全部法人资产是一体运营的,故国有资产增值责任与法人利益一致。法人资产是法人直接经营的实体,企业利润增长和自我发展是法人经营的动力,资产经营在现代经营体系中相对独立。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资本与资产的分离,使资产经营与资本经营属于两个不同的经营层次,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为:(1 )经营主体不同。资本经营者一般为资本所有者及其代理人,而资产经营者一般为各类生产和流通法人企业。(2)经营对象不同。 资本经营的对象是具有分割性的资本,而资产经营的对象是具有整体性的法人资产。(3)经营方式不同。资本经营通过资本的流动、 组合和交易进行有效运营,而资产经营则是通过变换物质形态谋求市场机会的最优化。(4 )经营策略不同。资本经营讲求“以少控多”,而资产经营谋求资产的“整合效益”,最大限度地发挥资产的整体优势。

资产经营的主体是市场竞争主体,是经济利益主体。那么怎样使用和处置所占有的资产,才能达到有效运营,从而实现法人利益呢?资产经营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了解企业外部环境和竞争形势,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趋势制定企业目标、战略计划、投资决策、保证所占有资产的有效运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公司制企业经营管理重点在于资产变换目标与企业外部环境之间达成动态的平衡。资产经营的目标,不是单项资产,而是整个企业占有的法人财产的总量保值和增值。因而企业总利润及其增长率是衡量资产经营效果的“终点”指标,在市场变化速度加快的条件下,一般竞争性企业采取资产多样化经营对策,寻求结构优势以组合效应抵御市场风险,保证资产收益。

三、生产经营

资产经营是调整和变换现有资产以达到与外部环境的平衡与协调,预期资产增值。若资产组合被重构或一项资产置定后,就要具体筹划生产与市场衔接的一系列问题,以实现资产的收益目标。如怎样确定产品的规格或型号,有利于储运,有利于销售率和回款率的提高;怎样确定质量等级,在需要范围内,使质量成本与质量收入之差最大;怎样安排每种产品的产量规模,才能保证平均总成本最低;采取怎样的推销方式和营销规模才能与现有生产相适应;等等,这些具体的经营管理活动均属于生产经营过程。因此我们可以肯定拥有法人财产权的公司开展资产经营不同于单纯的生产经营活动。一是经营对象不同。资产经营的对象是法人资产,生产经营的对象是具体的商品和服务;二是经营目标不同。资产经营的目标是法人资产的保值增值,生产经营的目标是商品的数量和质量;三是交易动机不同。生产经营和资产经营虽然都依赖于商品市场,但是二者交易的动机不同。资产经营者在商品市场上进行交易的动机是通过变换资产的物质形态,以创造更适应内外环境,更有利的生产经营条件。生产经营者在商品市场上进行交易的动机是通过生产和出售商品实现利润目标;四是经营决策层的区位不同。资产经营主要是企业高层经营战略的决策及其实施,而生产经营是中下层或前沿经营者(或单位)战术性经营策略的确定和实施。

资本经营、资产经营和生产经营的三个层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从投资到收益有效运作的完整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存在两个基本约束顺序,即资本经营—→资产经营—→生产经营的经营条件约束和生产经营—→资产经营—→资本经营的经营效果约束。缺少资本投入就不能购置资产,没有资产就不能进行生产和销售活动;生产经营不佳,则资产无效,资产无收益,则资本无利。三个经营层之间有效约束的形成是建立在责权利约束机制基础上的,其中利益是各层经营的原动力。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时期也是现代经营体系的形成过程,因此在国有企业改制的实践中,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债权利必须明确界定,且必须规范化和法制化,以保证经营体系运作的有效性。

标签:;  ;  ;  ;  ;  

国有企业重组与管理层再划分_资产经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