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期刊及其相关问题研究_图书馆论文

电子期刊及其相关问题研究_图书馆论文

电子期刊及其相关问题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及其相关论文,期刊论文,电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图书馆事业正处于一个传统与现代交替的时期,有些学者将现阶段的图书馆形态称为混合或复合图书馆(hybrid library)。混合或复合图书馆是电子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之间的复合,其特征是印刷文献与电子文献并存,同时提供传统的服务和数字化服务。近年来,随着电子期刊(electronic journals)数量的不断增长和使用的日益普及,图书馆开始改变原有的期刊管理和服务方式,加强提供电子期刊服务,以满足读者的需求。在使用电子期刊的同时,也碰到了许多新的问题,如电子期刊的选择标准、存贮与保存问题、书目控制以及镜像站点的构建和维护等等[1]。电子期刊引发出的这些问题说明传统的服务模式巳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图书馆要积极面对这个挑战,对现有的资源和服务进行重新整合。本文通过对电子期刊与印刷期刊管理及服务模式的分析比较,从而提出适合电子期刊馆藏建设和服务的发展战略。

1 电子期刊的发展

电子期刊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在实际的应用中,电子期刊(electronic journals)也不是唯一使用的词,它和下列许多不同的词交替使用,如electronic publishing、electronic publication、electronic serials、online journals、electronic periodicals等。广义的电子期刊包括印刷期刊的电子版,用于索引服务的全文数字化拷贝,能够通过CD-ROM、联机服务、Email及WWW的HTML或PDF格式获得的载体[2]。

按照电子期刊的发展看,第一代电子期刊是以少量期刊通过专门的系统来进行传递为特征,第二代电子期刊则以网络化和以标准的格式传递几百种期刊为特征,第三代电子期刊服务将以图书馆联合体(library community)的方式提供大规模的电子期刊[3]。当前应用的电子期刊正处于第二代与第三代之间,始于1990年Internet和WWW推出之时,即网络版的电子期刊,主要包括两类:其一是印刷期刊的网络电子版;其二是没有印刷版本的通过网络发行的电子期刊,这种形式的电子期刊为学术交流和沟通提供了新的渠道。网络版电子期刊的主要特征是能以多媒体方式通过网络传递,具有检索、浏览、打印、下载等功能[4]。本文主要探讨与网络版电子期刊相关的问题,虽然很多的专业人士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但还没有行之有效的举措。

2 电子期刊与印刷期刊作业流程的对比

电子期刊的使用,对期刊管理和期刊馆藏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而改变了传统的期刊工作模式。通过二者作业流程的对比,可以看到以下不同之处[5]:

2.1 管理制度

长期以来,印刷期刊的管理严格遵守著作权法(copyright),而电子期刊则开始采用使用权(licensing)的管理制度。使用权的制度始于1996年,即允许购买使用权的用户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电子期刊。

2.2 使用费用

使用印刷期刊所需的费用比较少,只要图书馆提供相当的空间和相应的书架、阅览桌及复印机等就可供读者利用印刷期刊。而且,印刷期刊便于携带及随时阅览。但使用电子期刊要投入更多的费用购置设备,图书馆在原有的基础上要购置相应的硬件和软件,用于向用户提供服务。另外,还要增加设备维护的费用及培训馆员和读者的费用等。目前我国提供国外电子期刊的方式是以建立镜像站点(mirror site)、租用国际网络专线等的方式来进行,如分别在清华大学图书馆和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建立了镜像站点提供Elsevier1100种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校园网的用户均可以购买该库的使用权,获得相应的服务。采取这种方式,可以提高检索数据库的速度。但在订购电子期刊时,还要支付系统平台费。

2.3 订购

印刷期刊的采购大多是通过期刊出版部门或带发行部门办理订购的相关事宜。例如,中文期刊主要是通过邮局来订购,随后期刊被寄送到图书馆的有关部门。电子期刊的采购方式则与之截然不同。电子期刊有些可免费获得,大多数必须付费。订购电子期刊一般是以许可协议购买使用权,而且电子期刊的定价方式也不同于印刷期刊,有很多种,目前也没有统一。我国引进Elsevier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就采用增加式付费(extra for the electronic format)的方式,即图书馆先订阅该公司出版的若干种印刷期刊,然后再加上一些费用和维护费,就可以使用该数据库的1100种电子期刊全文。另外,高校图书馆也是以联盟价格(consortial pricing)订购Elsevier电子期刊的,这样可以享受到价格上的优惠。

2.4 验收

印刷期刊到馆后,图书馆必须对其进行验收、记到等工作。电子期刊则几乎涉及不到验收、记到等业务环节。目前网络版的电子期刊多放置在出版商或代理商的远端服务器,并经过其网页提供检索与使用,图书馆不会实际接收到馆的电子期刊。网络版电子期刊的发行方式还打破了传统期刊发行的模式,只要有文章被审核通过就算是发行,卷期的概念也越来越来模糊,也使得期刊验收更加困难。

2.5 编目

电子期刊是否要编目现在还没有统一的定论。我国对电子期刊的使用刚处于起步阶段,电子期刊与印刷期刊的管理还彼此独立,没有融合在一起。虽然专业人士认为,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电子期刊数量的不断增多,电子期刊会逐步取代印刷期刊。但现今电子期刊与印刷期刊并存的条件下,如何对电子期刊进行加工处理仍需探索。

印刷期刊经过编目之后,可以在OPAC上反映出来,便于读者了解馆藏。如果不对电子期刊编目,OPAC上就无法反映出图书馆所订购的电子期刊。对电子期刊是否编目的问题,实际上也说明了图书馆对实际馆藏与虚拟馆藏的认识问题。传统观念上的图书馆目录所反映的是图书馆实际的馆藏,而放置于与远端服务器上的电子期刊是否能算作是图书馆的实际馆藏?赞成对电子期刊编目的人士认为,OPAC不仅仅是一种目录,还应该是查找文献的工具。经过编目的电子期刊可以同原来定的印刷期刊联结起来,而且在OPAC上目录可以与订购的电子期刊网页进行连接,使读者在查阅原文方面具有灵活性。

如果对电子期刊编目,那么如何与印刷期刊统一?一种方法是印刷期刊和电子期刊分开编目,彼此互相参见;另一种方法是只做一条书目记录。各个图书馆根据自己的条件加以处理,并不一致。应该对电子期刊进行完整的编目,便于资源管理和开展服务。

2.6 保存

电子期刊的保存是受到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网络资源具有不稳定的特征,有时会造成某些变化而不能使用,因而电子期刊是否能像印刷期刊那样永久地供用户使用就显得格外重要。电子期刊的保存由谁来完成?这个问题不解决,势必影响电子期刊的推广和使用,正因为无法解决电子期刊的保存问题,有些图书馆不敢贸然取消印刷期刊,而两种版本都订又造成费用的增加,给原来就紧张的文献购置费添加了负担。就个体图书馆而言,如果想保存电子期刊,需要相应的硬件设备,该项费用不是个体图书馆所能承担起的。而出版商更因为回溯检索对其不会有很高的经济效益,也不愿意承担保存电子期刊的任务。因此,国外图书馆采用了联盟的方式来解决电子期刊的保存问题,如OCLC计划负责保存相关领域的电子期刊全文,并向用户提供过期期刊。

2.7 提供

印刷期刊只能保存在图书馆内,读者也只有到图书馆才能使用。电子期刊的提供则通过网络来进行,用户可以在家里、办公室及实验室等有终端的地方来获取电子期刊的服务,但还需要相应的阅读软件。如在阅读Elsevier电子期刊时,首先要安装Acrobat阅读软件。在检索方面,电子期刊更具有灵活性,用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检索指令来查找所需要的文章。并结合了印刷期刊全文与索引、摘要的检索功能,帮助读者更有效地利用期刊。由于读者缺乏检索技能,所以图书馆员还承担了培训用户的任务,教会用户使用相关的检索命令,以便更快更准地查找文献。

3 图书馆应采取的发展战略

网络化电子期刊给以收藏印刷期刊为主的传统图书馆提供了机会和挑战。面对电子期刊的冲击,图书馆必须更新观念,采取积极的措施,以适应混合图书馆的需要。

3.1 资源整合

电子期刊的普及,使图书馆必须对所藏的文献资源进行重新组合。首先,对期刊资源进行结构性的调整。引进电子期刊后,图书馆将形成新的文献资源体系,即电子期刊的种数要超出印刷期刊的种数。从国外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来看,电子期刊正在逐步取代印刷期刊。因此,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应在保持必需的印刷期刊的同时,积极扩大电子期刊的收藏。其次,将已经购买使用权的电子期刊组织起来,使之形成统一的系统。再次,还应对Internet上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建立学科导航系统。

电子期刊的使用,促使人们的观念发生改变,传统图书馆强调“拥有(ownership)”资源的观念,但图书馆作为信息拥有者的角色已被改变。图书馆不仅要收藏文献资源,更多的要利用各种手段开展“提供(access)”服务。因此,在制定期刊馆藏发展的策略时,要将资源建设与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结合起来,通过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弥补馆藏文献资源的不足。具体来说,应对不常用的期刊停订,代之以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的方式向读者提供其所需要的单篇论文。美国的一些图书馆采取了这种措施,对其经费进行重新分配,削减期刊订购的品种,将一部分经费用于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弥补停订期刊所带来的不足,从而更有效地提高文献资源的保障能力[6]。要形成新的观念,即文献资源建设不仅仅要依赖于自身的馆藏,还要依赖合作馆藏和全文服务。图书馆应深刻探求“拥有”和“获取”的关系,并从中寻找最佳的资源整合的方式,保证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3.2 服务整合

电子期刊的使用,明显地提高了图书馆读者服务的质量。读者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能够快捷地检索到大量的期刊原文。国外许多图书馆建立了自己的电子期刊网站,将本馆订购或免费获得的电子期刊组织起来,供用户更方便地使用。因此,我们应该借鉴这种模式,将购买使用权的电子期刊组织成整体,以统一的界面对用户提供服务。电子期刊的使用,还开创了图书馆新的服务模式,即提供整体化的服务,可实现从查目录到获取原文的全过程。对电子期刊进行编目,通过网络的超链接、超文本功能,实现通过OPAC直接查询电子期刊全文,既拓宽了OPAC的应用范围,也增加了电子期刊的检索途径。应该开发整合性的电子服务系统,将书目数据库与电子期刊全文链接起来,将OPAC与书目数据库链接起来,使用户通过单一的界面同时使用书目数据库和电子期刊全文。积极开展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采用国外图书馆的做法,从文献购置费中拨出专款用于开展文献传递服务,对相关人员的馆际互借费用给予补贴。采取各种方式,加强对用户的培训。定期开设专题讲座,在网上介绍电子资源的使用方法,编写检索指南等。总之,电子期刊将促使图书馆服务的整体化发展,包括馆藏目录、书目数据库、期刊目次、期刊电子全文、文献传递服务等。

3.3 机构整合

为适应整体化服务的模式,应对现有的机构形式进行整合。就个体图书馆而言,电子期刊的业务已经涉及到图书馆内许多部门,如采购、期刊管理、参考服务及系统维护等,这些部门由于分散,彼此之间往往缺乏协调和沟通。采购部门负责订购,参考服务部门负责推广和提供检索指导,期刊部门则既管理印刷期刊同时又提供使用电子期刊,系统维护部门则负责技术上的细节。这种机构形式不利于开展更为有效的服务,所以应重新组合机构。比较合理的方式是成立专门的部门来承担与电子期刊有关的业务,包括电子期刊的评价、选择、订购、提供、使用培训、保存、系统管理等。另一种有效的形式是成立跨部门的工作小组来处理与电子期刊相关的业务工作,以体现出团队精神。通过小组的协调,可以灵活处理电子期刊的订购、编目、提供服务等工作,而且能对电子期刊的需求变化迅速的做出应变措施。针对电子期刊的订购、提供和保存等诸多问题,图书馆之间也加强了合作,若干个图书馆组成了联盟(consortia),以保证在采购与使用电子资源时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因此,个体图书馆应积极加入联盟,寻求合作和获得利益。一个图书馆不只参加一个联盟,可能会参加不同性质的联盟。在我国,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可视为一种联盟,已经负责引进了多个数据库。建立联盟,可以使每个成员馆以优惠的价格订购电子期刊,同时寻求保存电子期刊的合理模式。可以预见,今后图书馆联盟会不断地发展壮大。随着第三代电子期刊的发展,集成化的电子期刊服务模式将是发展的趋势。因此,各图书馆应根据变化,不断地调整电子期刊服务和馆藏发展策略。

标签:;  ;  

电子期刊及其相关问题研究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