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用电量的逐年增加,电力企业的不断壮大,我国各个层级的调度中心的发电厂、发电站以及输电线路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为此,如何有效地解决电力配网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如何来面对逐年增加的电力设备实现我国电力配网运行的可靠性,这就成为当前电力企业领导者所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只有有效地解决电力配网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电力配网的可靠性。因此,本文对电力配网存在的不足及可靠性提升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电力配网;不足;可靠性;提升措施
从当前电网运行来看,其中产生的问题大部分与电力配网的可靠性有关。电力配网存在的不足之处会降低电力配网的可靠性,进一步影响电网的正常运行,直接导致人们的生产生活出现严重性问题。而且,随着电力核心技术的不断完善,与电力有关的设备结构变得更加复杂。这就给电力配网可靠性的提高带来了挑战。因此,为了保障人们正常用电,保障电网的正常运行,需要对电力配网可靠性的提高做深入研究。
1电力系统中电力配网运行稳定性的重要意义
配电网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于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我国发生的电力事故中大多都是由于配电网的故障引起的,体现电力配网工作的重要性。配电网在整个电力系统中主要起到电力传输的作用,其运行质量直接关系着电力供应的质量,由于用户在日常生活中所用的电能都通过配电网络进行传输,因此我国的电力配网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难以避免地存在些许问题,这样就直接影响到了我国生活生产生活对于电力供应的基本要求。因此,我们有必要针对目前电力配网中存在的问题来科学的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从而更好地提高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提高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电力配网存在的不足
2.1电力配网设计不合理
由于我国电力配网建设的时间跨度较大,早期建设的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未来对于电力供应的需求,导致电力配网设计缺乏整体性,影响了运行管理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电力配网的可靠性。当前,我国电力配网的结构布局主要采取放射式网状结构,保证电力配网的供电半径能够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然而,这种设计结构同时具有线路互带能力差、运行可靠性低等缺点,一旦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造成的波及面将较为广泛。此外,我国部分地区依然存在着由单辐射线路组成的配电网络,导致电力系统发生故障跳闸时,配电网无法及时进行转供电操作,大幅降低了电力配网运行的可靠性,严重影响了用户对于电力的正常需求。
2.2供配电设备更新换代缓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生产对用电量需求日益增长,这也造成电网总电流不断增加,这就要求变压器、导线、电气设备必须扩容,而且用户端电器启动控制设备、电气测量仪规格和尺寸也要成倍增大,这无形中提升了初期投资成本。一旦电网无功功率不足,负荷端的供电电压就会降低,但无功功率过盛也能导致供电电压异常升高。供电系统如果出现用电额度突然增大的情况,电网频率就会显著下降,影响电网正常运行,这时便需要一些应急手段恢复供电系统频率。
2.3过电压问题
电气设备本身具有过电压承载能力,可以减小工频电压、大气过电压等对其的干扰。但是,对于早期建成的电网,受技术水平、流动资金和基础设施等因素的制约,削弱了电力配网对过电压的承载力,所以,其运行过程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例如,在架设电网的过程中,线路与塔架中间只有一个防护设备,当它遭受雷击时,没有阻挡能力,进而发生闪络事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电力配网可靠性提升措施
3.1完善电力配网结构规划
结构规划是提高电力配网可靠性的重要保障,主要涵盖线路设计、电网规划建设、变电容量配置以及站点选址等问题,用电负荷是电力配网结构规划的主要依据。相关部门要根据当地历史用电数据,同时做好实地调研,对未来用电趋势做出合理判断,坚持可持续发展准则,综合运用统计学知识,进而做出科学的用电负荷预测。因此,电力配网规划是一个交叉任务,事先要对城市发展概况、总体布局和产业结构等众多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既要满足当地企业、居民的基本用电需求,又要考虑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合理的电力配网规划能够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作用,最大程度发挥电力配网的供电能力,保证电能质量。
3.2优化配网可靠性管理
利用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可以将配网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到控制中心。这样,配网就可以被限定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通过自动化设备可实现配网中多种数据的集成,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自动化系统,为整个配网中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配网中的智能监控系统主要由调度端、通讯段、监控端、执行端和驱动接口等共同组成,配网中的控制中心可以现场监控整个电网的运行动态。在配网出现故障时,自动化设备能够自动隔离,确保电网中其他系统能够正常运行,进一步提高整个电网运行的可靠性。
3.3改变供电电压等级划分方式
要想进一步提高电力配网的运行可靠性,就要不断提高电能的输送效率。在电力配网输电的过程中,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各级别的电压,改进降压步骤,降低电压的变化频率。基于此,工作人员可以考虑采用多回路并联的方法解决电压等级问题,也可以采用降低系统抗阻和变压级数的方式优化电力配网的结构,以达到提高配网供电质量的目的。
3.4加强维护管理
根据实际需求,对配网中的变压器、导线等进行试验检查,依据检查结果正确判断配网的运行情况,并对被检修项目作出合理安排。在检修配网设备的过程中,检修人员应尽量在设备还没有出现故障前就完成检修,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经济损失。同时,检修人员还应尝试多种监测方法,随时观察、记录配网设备的运行数据。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利用机体一体化设备在线监测――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数据,对配网中可能出现故障的设备作出准确判断,并依据判断结果决定是否需要停电维修,最大限度地降低对配网设备的损害。
3.5提升电力配网自动化水平
将电子计算机技术与信息管理技术应用到电力配网的运行管理之中,不仅能够促进配电网运行可靠性的提升,还能起到控制运行成本,降低管理难度的作用。因此,在进行电力配网改造与维护的同时,还应加大配电网的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逐步实现电力配网的自动化、综合化与智能化。一方面,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替代人工管理,可以有效降低由于人为原因导致的配电网运行事故;另一方面,应用电子计算机技术能够大幅提升配电网对于故障的反应速度,显著减少电力配网的故障面积和故障时间,确保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结束语
总的来看,为了能够更好地分析当前电力配网运行所存在的不足,不断提升其运行的可靠性,我们这就必须要深入了解电力配网所存在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电力配网建设工作的进行。
参考文献
[1]巴衣尔,王东,郭建玺.电力配网存在的不足与电力配网可靠性的提升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8,25(04):95.
[2]叶景盛.电力配网存在的不足与电力配网可靠性的提升研究[J].通讯世界,2018(04):183.
[3]韦迪耿.如何实现电力配网可靠性的增强[J].山东工业技术,2017,(11):182.
[4]李文骁.电力配网可靠性提升的技术措施探讨[J].科技风,2017,(32):160.
论文作者:林跃明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5
标签:电力论文; 可靠性论文; 电网论文; 过电压论文; 设备论文; 过程中论文; 网中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