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术后患者院外延续性护理论文_杨晓蓉

(江苏省中医院肛肠科 江苏 南京 210029)

【摘要】 目的:因PICC术后患者携带置管出院,在院外维护时间较长,院外维护期间需要一系列的指导和护理,对PICC置管患者在院外实施延续性护理可减少PICC 留置期间的安全隐患,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

【关键词】 PICC;延续性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8-0316-02

延续性护理的概念是指通过一系列行动设计用以确保患者在不同的健康照顾场所(例如从医院到家庭)及同一健康照护场所(例如医院不同的科室)受到不同水平的协作性与连续性的照护,通常是指从医院到家庭的延续,包括经由医院制定的出院计划、转诊、患者回归家庭或社区后的持续性随访和指导[2]。

1.临床资料

选取我科直肠癌术后拟静脉化疗行PICC置管的4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巴德4Fr三向瓣膜单腔PICC导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年龄18~8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1.1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置管后将其相关信息建档,记录内容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龄、诊断、置管日期、置入长度、外露的长度、置管测上肢的臂围、X线导管末端位置;给予导管维护手册,并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出院时按出院常规护理:出院前一天的宣教内容包括进行自我维护、生活方式的指导,告诉患者可以根据自己居住地的情况选择就近的医院来进行导管维护;每次维护情况需在维护手册上登记,遇到有异常情况时可以选择电话咨询或至医院处理。PICC患者院外护理指导主要是指出院前的指导,出院指导一直被视为一种提高病人及家属自我护理知识及技能的方式[3]。出院指导内容具体如下:

1.1.1患者置管期间可以从事一般的家务劳动和进行日常的工作,但穿刺侧肢体需避免提举重物,或者重复做弯曲手臂的动作,指导患者洗澡可以选择淋浴,不能洗盆浴和泡澡,不能进行游泳等水中活动。洗澡前要用一块干毛巾包裹穿刺处让后用保鲜膜在干毛巾外缠绕2~3圈,并用胶布将保鲜膜上下边缘贴紧,防止贴膜受潮进水卷边、松脱。

1.1.2带管出院或者输液间歇期的患者,告知其至少需每周对导管维护一次,内容包括测穿刺侧上肢的臂围、检查穿刺侧上肢局部的皮肤情况、更换敷料及正压接头冲洗管腔等,维护后在“PICC维护记录登记表”上登记,签维护者全名。

1.1.3如患者对贴膜过敏,可用纱布外敷并用弹性绷带缠绕固定,但应注意48h需更换敷料一次。

1.1.4指导患者保护好导管的外露部分,以免减少损伤导管或将导管拖拉出体外的风险。

1.1.5带管患者出院期间如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应立即回院或至附近医院寻求帮助:

(1)穿刺处的贴膜污染,卷边、松脱等。

(2)穿刺点反复渗血,且持续按压无效。

(3)穿刺点周围红肿、热痛甚至肢体出现活动障碍,穿刺点有渗液及脓性分泌物。

(4)导管向外滑出或脱出。

(5)测量置管上臂围增加超过了2cm。

(6)患者有寒战、发热等现象。

1.1.6 PICC置管仅限于专科护士使用,严禁用于高压造影剂的推注,以防导管破裂。

1.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具体内容包括:

1.2.1让患者及其家属作为团队的一员参与到护理中,并在住院期间实施出院的计划,住院期间开始逐渐教给患者一些自我维护的知识,出院后的随访跟进以及随访的内容均需以循证为基础,各实践模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患者的需求提供个性化护理。

1.2.2文字式延续性教育 在出院前一日将宣教内容打印下来发于患者,内容包括导管维护的时间,频率及内容以及带管期间日常工作生活的一些指导,告知患者在出院期间如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回院或就近至附近医院寻求帮助:并交待我院PICC门诊时间。

1.2.3网络式延续性教育 将患者或家属加入我科PICC护理微信群,因为微信交流方式多样,互动性也比较强而且易于操作,也是现在比较普及的网络交流手段之一。

1.2.4个性化延续性教育,有针对性的给予患者帮助和指导,根据施教对象的不同特点进行因人而异,机动灵活的施教模式,比如针对文化程度低的患者,我们在与其交流时尽量用通俗易懂的口语化的教育内容传输给患者,并让患者将其理解的内容再次复述给我们,从而判断其掌握的情况。

1.2.5参与式延续性教育,号召家属与患者一起参与进来,通过看,讲,示,练等方法实施完整的家庭健康教育模式,让患者及家属成为我们的院外延续性护理的一员。

1.2.6电话随访 PICC患者出院后,至少每周电话随访一次。

1.2.7问卷调查 患者返院给予问卷调查表,明确患者还存在哪些问题,需要哪些帮助[4]。

1.2.8对于有特殊情况出现的患者,由责任护士通过微信进行访视指导、宣教,进行延续性护理服务。

1.2.9社区服务跟进(咨询中心、健康活动指导、PICC患者之家等)。

1.3 评价指标

统计两组出院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如导管相关感染、导管脱出、导管破损、导管堵塞、静脉炎、血栓形成情况。

1.4 结果

两组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见表。

2.结论

延续性护理运用于PICC 术后患者自我维护指导可降低患者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PICC患者出院后延续性护理并不强调为出院后的患者直接提供长期护理,而是帮助患者及家属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对患者的指导内容以循证为依据,更好的为PICC患者及家属提供护理服务,通过护理门诊、出院指导、电话随访、家庭访视及建立延续性护理服务中心等多种模式的延续性护理[5],保证了PICC患者出院后仍能得到连续的、科学的护理服务,减少PICC患者在院外发生问题及并发症的情况。

【参考文献】

[1]李蓉梅,袁玲,吴玲,等.PICC患者置管期间的管理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6):436-437.

[2]李萍,付伟.社区实施出院老年人延续性护理的SWOT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0,25(5):81-82.

[3]郭燕红.2010年护理管理工作简要回顾及2011年工作重点[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1):7-8.

[4]徐妍,宋艳茹,孟景娜,等.中心静脉导管院外维护情况调查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3):105-106.

[5]遂玉贊,尚夕梅,么莉,等.国外延续性护理模式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9):20-23.

论文作者:杨晓蓉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6月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9

标签:;  ;  ;  ;  ;  ;  ;  ;  

PICC术后患者院外延续性护理论文_杨晓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