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针刺腰臀部痉挛、条索状肌肉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作用,并进一步对比分析针刺腰臀部痉挛肌肉与针刺腰椎间盘突出症常用中医穴位(夹脊、大肠俞、环跳、足三里)的临床疗效,以探索出更为简约高效地针刺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将1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针刺腰臀部痉挛、条索状肌肉组55人(I组)与针刺常用中医穴位治疗组55人(II组),分别用针刺条索状肌肉与针刺穴位进行治疗,并通电刺激。结果:经过治疗针刺痉挛肌肉组有效率为83.7%,针刺穴位组有效率为87.2%,两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腰臀部痉挛、条索状肌肉与针刺常用中医穴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基本相同,且临床治疗中,针刺痉挛、条索状肌肉便于掌握,记忆方便,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痉挛条索状肌肉;针刺肌肉;针刺穴位;对比研究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LIDH)是因腰椎间盘退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硬膜囊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其主要表现为腰腿部疼痛、伴或不伴有下肢放射疼痛或麻木、会阴部麻木、 刺痛, 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症状的一种疾病[1],是骨科临床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本病常导致患者活动受限、劳动能力丧失甚至致残,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
当前临床调查中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约占人口总数的1%,门诊腰痛病人中的 10%~15%属于该病,骨科腰腿痛住院病例的25%~40%为该病[2]。20-50岁为多发年龄阶段,男女占比约为(2-3):1,其中L4-S1腰椎间盘突出约占有本病病总数的95%[3]。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分为手术和保守治疗。多数本病患者通过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使症状与体征缓解达到临床治愈[4],少数患者因保守治疗无效或达到手术指征采用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包括牵引治疗、物理治疗、药物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治疗等。而针灸治疗在各种非手术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中因效果良好占有重要地位。由于针灸治疗穴位较多,辩证繁琐,须定位准确,且不同医生的施治方法不同,记忆较为困难。本研究中我们采用针刺腰臀部痉挛、条索状肌肉与辩证针刺腰椎间盘突出常用中医穴位(如夹脊、大肠俞、环跳、足三里等)各治疗腰椎间突出症患者55例,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5年01月-2015年12月的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0例。按照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外科学》诊断标准进行诊断,以临床体征结合腰椎间盘CT平扫确诊。随机将病人分为针刺腰臀部痉挛、条索状肌肉组(I组)55例和刺腰椎间盘突出常用中医穴位组(II组)55例,I组中男性43例,女性12例,年龄32-69岁之间,平均年龄46.2岁,病程9个月到20年。L3-L4突出者7例,L4-L5突出者32例,L5-S1突出者16例,其中日常伴下肢麻木者,16例,合并椎管狭窄者5例。II组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17例,年龄29--75岁之间,平均年龄49.8岁病程16个月到25年。L3-L4突出者5例,L4-L5突出者29例,L5-S1突出者21例,日常伴下肢麻木者20例,合并椎管狭窄者3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治疗前病情评估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I组患者治疗前,先查体找出条索状、痉挛肌肉与痛点,采用针灸长针,针刺条索状肌肉肌腹与患者的痛点。II组病人根据患者病情,采用针刺中医传统穴位(大肠俞、肾俞、环跳等),伴下肢麻木者,加用针刺委中、昆仑穴等。以上两组患者均采用门诊针灸针,扎针完毕,通电进行规律电刺激,并配合红外线(TDP)治疗,20min/次,每周4次,治疗1个月后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判。嘱咐卧硬板床,忌搬重物及久坐、久站,禁酒与辛辣食物。
1.3 诊疗标准
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八版(十二五规划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腰椎间盘突出体征诊断标准,并结合腰椎间盘CT平扫或者磁共振检查结果确诊[5]。
1.4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改良Macnab评定标准[6]进行评判。优:症状完全消失,恢复原来的工作和生活;良:有稍微症状,活动轻度受限,对工作生活无影响;可:症状减轻,活动受限,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差:治疗前后无差别,甚至加重。患者感觉在“可”及其以上,我们认为有效。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ass1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对比得出利用针刺腰臀部痉挛、条索状肌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与针刺常用中医穴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疗效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中未发现针刺条索状、痉挛肌肉患者有任何异常反应。详见下表。
3.举例
杨某,男,56岁,司机,因“腰痛伴左下肢放射性麻痛5年”就诊,门诊查体示:腰椎生理弧度变浅,脊柱略向左侧弯,棘旁两侧肌肉紧张、僵硬,左侧第4腰椎棘突左侧压痛明显,棘间韧带无压痛,左侧腰臀部可触及痉挛条索状肌肉,腰部活动明显受限。左下肢直腿抬高试验(+)约60度,加强试验(+),仰卧闭气挺腹试验(+),端坐实验(+)。神情,查体合作,跛行入诊室。根据查体结果,我们予以电针腰部痉挛、条索状肌肉(深度约9cm)电针刺激两侧腰部竖脊肌,左侧腰臀部及大腿部僵硬肌肉。每周4次,20min/次。第4周后,腰部疼痛消失,脊柱侧弯得以纠正,腰部活动无明显受限,但左下肢仍有轻微麻木感,坚持电针治疗同时,予以口服营养神经药物。第6周,患者症状完全消失。
4.讨论
在临床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常伴有突出同侧腰痛与腰臀部肌肉紧张,呈条索状改变,触之可感到肌肉僵硬。同时又伴有腰部肌肉力量弱小,韧带的松弛。现代运动医学认为通过电针固定频率刺激肌肉,一方面可以使紧张、痉挛的肌肉得到放松,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疼痛得到缓解。另一可以使该部分缺少锻炼与长期废用的肌肉得到刺激,使这些肌肉恢复一定的牵拉张力,以增加腰椎稳定性,同时使椎间盘内部形成负压,促进突出髓核的回缩,改善神经根受压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在我国传统医学中名为“偏痹”“腰痹”等,中医认为其发病原因是在肾虚基础上合并有风、寒、湿、热、淤等闭阻经络,不通则痛,使从而腰臀部及下肢产生疼痛[7-9]。而历代医家治疗腰痛也以“用针”最多,并认为针灸能活血化瘀、疏通经络,通过穴位配伍达到疏泄或者补益的目的[10-11]。在本次试验中,我们利用传统医学,与现代运动医学观念分别进行针刺治疗,都取得了良好治疗效果。治疗中两组患者均未有任何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刘宝平,何强,李铁军,等.对肌电图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评价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8):1513- 1514.
[2]张绍文.腰椎间盘突出症.简明脊柱外科学[M]. 1版.甘肃文化出版社,2009 :296-315.
[3]张晓阳.腰椎间盘突出研究聚焦.腰痛与椎间盘突出[M].1版.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1-11.
[4]李林,詹红生,陈博,等.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概况[J].江苏中医药,2011,43(1):89-91.
[5]陈孝平,汪建平,秦新裕,等.外科学[M].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751-753
[6]Andreula CF,Simonetti L,De Santis F,et al.Minimally invasive oxygen ozone therapy for lumber disk herniation[J].American Journal of Neuraiology,2003,24(5):996-1000.
[7]Sun YJ,Wu YC,Zhang JF,et al.Effects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muscle state and electrophysiological change in rabbits with lumbar nerve root compression[J].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Medicine,2013,6(6):446-452.
[8]Gu N,Niu JY,Li WT,et al.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attenuates neuropathic hyperalgesia in rats and idiopathic trigeminal neuralgia in patient[J].European Journal Of Pain,2012,4(2):1094-1105.
[9]Tra J,van der Wulp I,de Bruijne MC.et al.Exploring the treatment delay in the care of patients with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raction undergoing acute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a cross -sectional study[J].BMC Health Serv Res.2015,15(1):340.
[10]王春兰.基于经典文献整理的针刺治疗腰痛选穴研究[J].光明中医,2011,26(11):2255-2256.
[11]单衍丽.电针腰夹脊穴与膀胱经穴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中国计灸,2011,31(11):987-990.
论文作者:吴骁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7月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3
标签:针刺论文; 肌肉论文; 腰椎间盘突出论文; 穴位论文; 患者论文; 臀部论文; 下肢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7月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