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冬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中学 250302
随着新课程标准颁布,新一轮教学改革在学校中如荼如火地进行着。我从事高中数学教学已有一段时间,在教学改革的道路上,经历了茫然与彷徨,体验了从无所适从到慢慢摸索的课堂教学组织,其间不乏出现各种思维的碰撞,而正是这些体验、碰撞不断地引起我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反思,更加坚定了课改的信念,并从中得到启迪,得到成长。
一、教学观念的反思
课改,首先要更新教学观念,打破陈旧的教学理念,作为新课程推行的主体——教师,长期以来已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也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传承作用,思想上把学生看做消极的知识容器,单纯地填鸭式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结果事倍功半。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 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经过猜疑、尝试、探索、失败,进而体会成功的喜悦,达到真正地学!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在一、二类中学是科学的合理的。因为这些学生有相对的知识基础去猜疑,有学习的主动性去尝试,有能力探索。而相对于我们三类学校的学生他们没有相对的知识基础指引他们猜疑的方向,这样的猜疑只能是“前是空中楼阁,后是盲人摸象”。学生之所以进入三类学校,除了文化基础差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习中的惰性——厌学。学生是否愿意去尝试也是我们该考虑的问题。无猜疑,无尝试就无所谓探索,更谈不上失败后成功的喜悦。所以,现在教师角色的定位需是在考虑教学对象的前提下,采取适当的动态教学。该讲解的还是需要详细讲解,留给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去思考。这就像摘桃子的故事,当一个人跳一跳能够到的时候他就会尝试摘取,当他觉得遥不可及时,他就会本能地放弃。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群体,我们的重点还是在重新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该给予适当的知识铺垫,让学生有基础参与到思考讨论中来,才能让他们感觉到希望,乐于探索,并最终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所以改革应避免一刀切,而是要基于学生 ,“适度”地根据不同心理特点及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思考问题,“适法”地针对不同类型知识选择引导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方式的反思
教学过程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发展学生智力的过程,又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教学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一起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课堂上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在一堂课中,教师要做到精讲,尽量少讲,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有个性地学习,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现“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新课标理念下的一项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实施存在着误区:
1.小组合作活动流于形式,缺乏实质的合作。
2. 合作人员搭配不合理,责任扩散和“搭车”现象时有发生, 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3.学生社交技能欠缺,之间缺乏沟通和深层次的交流,合作效率低下,结果是优等生的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和想法,差生成了陪衬。
4.教师课前对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认真设计,也有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只是按照预定的设计,把学生往教学框架里赶。
5.合作时间给予不足。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是教师呈现问题后未留给学生片刻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不到几分钟就叫“合作学习停止”。这时,有的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有的小组才刚刚开始。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6. 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 课堂秩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听不清究竟谁的思维不严密,谁的思维缺少条理性。
7.评价体系没有跟上,三重三轻突出,小组合作名存实亡。小组代表或个别优等生的发言多数一听就知不是代表本组意见,而是代表个人意见。合作学习结果变为:重个体评价轻小组评价;重学习成果评价轻合作意识、合作方法、合作技能评价;重课堂随机评价轻定期评价等。
教师需关注学情,安排适当的内容让学生来完成。建立合理完善的评价体系,挖掘合作点,恰如其分地引导,使学生会合作,合作内容应该少而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在的学习能力。
四、对习题、试卷评讲的反思
习题、试卷评讲不能停留于指出不足、改正错误及讲解方法,而应当着眼于数学能力的培养。要结合示例挖掘、归纳其中的思想方法,抓“通病”与典型错误,抓“通法”与典型思路,加深学生对思想方法的认识,使其领悟思想方法实质,不断提高解题能力和纠错、防错能力。
总之,数学教学改革中需要反思的地方很多,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勤分析,善反思,不断总结,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才能与时俱进。
论文作者:李冬冬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4月总第23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8
标签:学生论文; 合作学习论文; 教师论文; 小组论文; 知识论文; 能力论文; 评价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4月总第23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