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应用于稳定期慢性心衰患者的效果评价论文_胡艳芬,李翠琼,马锦华

健康教育应用于稳定期慢性心衰患者的效果评价论文_胡艳芬,李翠琼,马锦华

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 510620

【摘要】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应用在稳定期慢性心衰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40例稳定期慢性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随机的方法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使用问卷调查和随访的研究方式,在实施健康教育前及半年后,观察分析研究组和参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心功能指标变化及规律用药状况。结果:结果显示健康教育能明显改善稳定期慢性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而且研究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与此同时,健康教育还能提升患者的规律用药率。结论:健康教育应用在稳定期慢性心衰患者的治中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还能规律用药率,进而保障治疗效果,因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健康教育;稳定期;慢性心衰;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R15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7-365-01

引言

健康教育就是护理人员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增加患者对健康知识的了解,以此改善治疗及恢复中的不良行为,进而提升患者的治疗效率及生活质量。心力衰竭属于心脏结构性疾病,有时也被认为是心脏功能性疾病,临床上表现是呼吸困难、机体困乏以及液体潴留等,属于危重症疾病。相关调查显现阶段在心衰的治疗上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此种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依然比较高。因此,对稳定期慢性心衰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很有必要,通过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自身疾病,同时掌握相关健康教育知识,以此减少病情加重的情况重要。鉴于此,本研究选取140例研究对象分析了健康教育在稳定性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40例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70例。所有患者都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患者的年龄在42-74岁间;而且这140例患者近一月都没有出现急性心衰发作的情况;在研究开始前签署知情同意书。应该排除患有严重的心、肝、肾等疾病的患者。其中70例研究组患者中男性41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为58.7±3.7岁;心功能Ⅱ级患者32例,Ⅲ级26例,Ⅳ级12例;参照组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为57.9±3.3岁;心功能Ⅱ级30例,Ⅲ级20例,Ⅳ10例。所有患者的心衰认识程度都不是很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研究方法

参照组使用常规的治疗方法,研究组在基础上上再进行健康知识干预,主要方式如下所示:对研究组的患者进行集体授课,授课频率是一周一次,每次时间在四十五分钟,同时还要给患者发放相关的健康教育手册。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播放幻灯片的方法进行讲解,授课的内容重点应该是健康饮食、休息活动、按时服药、防止感染以及调整心态等。在授课完之后,评估研究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然后制定对应的饮食、运动及用药计划,每半个月进行一次面对面指导,总共进行四次指导。在实施健康教育前收集两组患者的心衰知识问卷,在半年后再收集心衰知识问卷,同时还要调查患者的用药情况。

1.3观察指标

第一,生活质量:评估使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治疗药物后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第一,心功能指标变化:观察实施健康教育前及半年后的脑钠前肽水平以及左室射血分数;第三,规律用药:患者是否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规律用药。

1.4数据分析

使用SPSS19.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两t检验,P<0.05则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规律用药率比较用x2进行检验,同样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第一,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实施健康教育前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分别是64.3±4.2、63.8±4.4,实施后分别是89.3.±6.8、78.6±7.1,可见,健康教育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是教育后,研究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第二,在心功能指标变化上,教育前研究组与参照组的脑钠前肽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分别是1201.2±101.2、1230.4±97.8以及41.2±6.1、42.3±6.4,教育后是582.7±67.4、1097.3±102.5以及49.9±5.7、43.6±5.9,研究组和参照组的健康教育前前脑钠前肽水平和左室射血分数差异不明显(P>0.05);教育后,研究组脑钠前肽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改善情况优于参照组(P<0.05)。第三,规律用药情况分析。在进行健康教育后研究组中有64例患者按照医嘱用药,规律用药率是91.43%,参照组有47例患者按照医嘱用药,规律用药率是67.14%,研究组规律用药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

3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现阶段的治疗重点在于减轻症状,与此同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改善患者心功能情况。慢性心衰的治疗过程漫长,会影响患者的正常活动及心理情况,因此患者应该掌握相关健康知识,以此提升自我保健能力。相关研究表明,慢性心衰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能提升患者应对疾病的能力,因此,在此种疾病的稳定期治疗中应该提升患者的对疾病的认识程度,通过教育规范患者的用药情况,以此在确保改善心功能的基础上提升其生活质量,健康教育就能实现这样的目标。本研究中,研究组的生活质量评分、规律用药率都优于对照组,且半年后的随访中也发现研究组心功能指标改善也优于参照组,这说明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用药治疗中配合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曾会云,胡贤主.合同学习对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18:1566-1569.

[2]汤春宜,王丽姿,钟克丹,李九莲,毛贵如,张婷玉.自我效能与教育干预对慢性稳定期心力衰竭患者运动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5,04:489-493.

[3]董璠.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结合健康教育对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5,22:253-255.

[4]刘杰.慢性心衰患者照顾者的健康教育需求及其护理应对策略[J].中国实用医药,2015,07:265-266.

论文作者:胡艳芬,李翠琼,马锦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30

标签:;  ;  ;  ;  ;  ;  ;  ;  

健康教育应用于稳定期慢性心衰患者的效果评价论文_胡艳芬,李翠琼,马锦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