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伟人的再现——简评美国1995年新书《林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林肯论文,简评论文,美国论文,伟人论文,新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林肯辞世后的一百多年,相继出现在美国政治舞台的总统们,可谓光芒一时, 然而在这光芒中间, 林肯依旧璀璨夺目, 为世人传颂。1995年,林肯再次成为一个焦点。此次他是出现在戴维·赫伯特·唐纳德(David Herbert Donald)撰写的《林肯》(Lincoln)一书中; 本书也因此而一举摘取了影响甚大的美国《纽约时报书评》颁发的当年最佳图书奖(传记类)。
唐纳德为哈佛大学的历史学教授,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传记作家,曾因所著《渥尔夫与索姆奈双人传》(1900—1938, Charles Summerand Thomas Wolfe)荣获过普利策奖。他在出版的传记《林肯》序言中解释他的写作动机,是因肯尼迪总统的一段话所激发。肯尼迪说:“对于总统的评价,不应由任何“从未坐到总统的位置上,也不了解总统为何作出决策”的一个人去做出”。因而,唐纳德另辟蹊径,尝试一部以林肯自己的观点为主导的传记。他从广阔的国家历史——自内战的根源到每一次战斗、每一场战役的细节中,勾画出一个性格鲜明、生动突出的林肯,所用资料及思维方式尽可能接近并适合林肯本人。在搜寻历史资料的过程中,唐纳德唯恐被浩如烟海研究林肯的第二手资料所左右,故而只用最原始的材料,包括林肯同时代人与林肯相见、交谈时的记载。为更真实起见,唐纳德尤其大量地采用林肯本人的文稿。与此同时,他还参照了数卷回忆林肯的作品, 其中有林肯的白宫秘书John
G. Nicolay 和John Hay 的十卷本。 林肯在伊利诺斯州斯普林菲尔德(Springfield,Illinois )时的法律合伙人Herndon 的三卷本, CarlSandbury的六卷本,等等……。唐纳德承认:“我在准备写作《林肯》前,并未研读探讨过这些杰出作品。但不能说我从没有受过它们的影响——因为多年以来,我一直在课堂上运用这些作品”。
综观全书,笔者认为,唐纳德的新书《林肯》有以下几个特点:
1)这部传记突出了一个主题, 就是对传统观念中英雄创造历史的逆反,即强调林肯的宿命观,或者说,强调了林肯天性中根本的消极主义倾向。因此,唐纳德选择了林肯在1864年4 月的一句话作为传记的开卷的引言。
“我力主不控制局势,然而坦率地说,是局势控制了我。”
这个被局势控制的林肯曾拒绝参加任何天主教堂的礼拜仪式, 但1846年竞选参议员时,却被迫宣布他“从未否定过圣经的真理”。接着又说:“我很早就信奉‘需要的教义’,那就是,人的意志被迫在活动,或者被一些(神的)力量所支配,在这力量中,人的意志没有自控力”。
当内战中尸体堆积如山时,他一边说不忍杀死一只鸡,不忍见到血,一边因再次就职的需要,求助于圣经与神灵。无疑地,他的第二次总统就职演说是向苦难中的南北方人民宣布,“上帝的判决是真理与正义的统一”,“上帝统治的原则是鞭子上的每一滴血将由剑上的每一滴血来偿还。”(《圣经.赞美诗第十九篇》)
虽然唐纳德把林肯归结为悲观的宿命论者,但在一种矛盾的意义上,他又给予了无数积极的事例。从林肯童年时代的求知,直至林肯成为联邦总统,这位世人熟悉的“劈栅木栏者”,用他自己的手开创他的命运;从而也使读者觉察出,宿命论似乎又变为林肯进取的动力。
2)林肯作为土生肯塔基人(肯塔基州位于南北接壤地带), 早年时存在一些种族主义的倾向。19世纪中期,美国南方蓄奴主与民主党人希冀扩展黑奴制推行的地区,林肯与共和党人则试图将黑奴制从这些地区消除掉。然而当时,没有一个大政党真正提出废除现存的奴隶制,或倡议建立一个种族平等制。林肯也无法成为这个例外。在与民主党参议员道格拉斯(Stephen Douglas)就奴隶制度的存废问题大辩论中, 林肯这样阐述自己的观点:“我们不赞成黑人投票或选举黑人,也不赞成他们担任公职,不赞成他们与白人通婚。……白黑人种之间,存在着一种体能上的差异,令我相信,它永恒地阻碍了彼此在同一社会政治平等的环境下的共同生存。”
即便如此,林肯的观念与道格拉斯的仍相距甚远。道格拉斯称,美国政府是“白人的政府,代表白人的利益,由白人管理”;任何“与低劣民族的混合”都将导至“种族变质、种族混乱与种族衰退”。道格拉斯还断言:“黑人相对于鳄鱼而生,白人相对于黑人而生。”林肯深深反对“黑人并非人而仅是野兽,介于鳄鱼与爬行类之间的生物。”基于黑人同样是人的前提,林肯推论出,黑人不仅是自由的,而且享有《独立宣言》上所说的“人人生而平等”的那种自由。
1862年颁布的《黑奴解放宣言》,实际上出于战争的需要。就林肯保守的种族主义态度而讲,在很多年间他都主张,黑人最好的出路是自愿移民到世界其他地方。例如建立他们自己的热带殖民地。 不过, 近20万美国黑人在联邦军队中的浴血奋战,打消了林肯对黑人具备的勇气及智慧的怀疑。最终他相信越来越多的黑人知识分子,特别是在军队中服役的黑人,应被赋于选举权。于是就发生了白宫历史上首次邀请黑人做客的事情。另外一个真实的例子是,当林肯访问新解放的南方同盟首都里士满(Richmond)时,被一群黑人工人认出,他们的领导人走上前跪倒说:“上帝保佑,这是伟大的救主!”林肯怀着窘迫让他站起,说,只应向上帝下跪,感谢你们从此永享的自由。
3)假如林肯没有遇刺身亡,他仍会受到如此多的颂扬吗? 勿庸置疑,他将利用他的声望以及民众的支持,更得体与妥善地处理总统和国会间的关系,而促使一种光明的南北方和平共处局面的出现。可是,作为林肯的副总统及继任的安德鲁·约翰逊(Andrew Johnson 1808 —1875)虽然态度冷酷而孤独,却毕竟忠实地执行了林肯重建南方的政策:两位总统都对南方宽大为怀。那么,就是在同样的林肯重建方针下,南方各州政府一旦恢复工作,为什么就迅速采取束缚自由了的黑奴的措施呢?再者,以激进共和党占多数的国会,也因此(倾向)愤恨南方而要能通过执行惩罚南方的行动。另一种情形是威尔逊(Woodrow Wilson)在《分裂和重建:1829—1889年的美国》一书中所称的:由于两种人——内战后去南方的北方投机者与混入共和党的南方白人——的掌权,将发生“公共犯罪的狂欢节”,以及突然的黑奴释放,与三K 党暴力集团的兴起。无论林肯以怎样的同情心来主持他的重建南方工作,他改变不了内战结果一团漆黑的事实:而他作为伟大的黑奴解放主义者,留在后人记忆中的灿灿光环,都将被强权政治沾污殆尽。
然而,不管怎样众说纷纭,就唐纳德的视角来看,林肯的文稿及言论被保存了下来——也就是说,林肯的声望将继续存在而不被磨灭。在传记中,唐纳德援引林肯的原稿,使读者具体而大量地感受林肯非同寻常的表达力和感染力。林肯只读过圣经、莎士比亚、伊索寓言、班扬的《天路历程》,但他形成他独特的文风:既正规又通俗,既简洁明了又充满激情与诗般的韵律。他的幽默、清晰的分析,都超越了中世纪政治演说家所动用的华美辞藻。正如罗斯福总统借助无线电扩展自己的影响,林肯则借助印刷物。唐纳德在书中评论道:在1863年的黑暗日子,林肯用他自己的笔帮助了自己。如薄薄22页的小册子《总统就国家政策问题的信函》,被认为写得如此有力而卓然,在当时,已被广阔收藏与传播。至今,美国国立图书馆把收藏林肯信件与文件——包括公开发表与纯私人的——组成一个无人可及的单独档案;其中即使是最不动声色的部分,也皆因一个灵魂和他的声音,而在某种程度上流光溢彩。
唐纳德在600页左右的篇幅中,用他深具学术的笔, 描述出一个不同于以往我们所见的林肯。尽管人们有时因怀念桑德堡(Sandbury)式松散、梦幻式的沉思笔调,而略感本书的风格过于枯燥和简约。但人们相信数千有关林肯的特别研究,终于取得了切实又不失明察睿智的收获。所有可能涉及的内容,从林肯对Ann Rutledge小姐的初恋,到他为何养成爱好去剧院那种根深蒂固的习惯,在传记中无一遗漏。当然,我们不敢说唐纳德已彻底挖掘了整个林肯,但至少,他显示给我们一个翔实丰富、光芒凝聚的亚伯拉罕·林肯。
收稿日期:1997—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