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阳市人民医院 湖南衡阳 421800
【摘 要】目的:讨论茵栀黄佐在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患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8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男性患儿62例,女性患儿24例,年龄5至28天,平均年龄(15±2.5)天。根据治疗手法将这些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1例患儿。观察和对比两组患儿在治疗后的各项指标。结果:在治疗效果方面,对照组的31例患儿,治愈的为3例,有效的为10例,无效的为18例,总有效率为41.93%;治疗组的31例患儿中,治愈的为15例,有效的为14例,无效的为2例,总有效率为93.54%。并且治疗组在治疗时间方面也优于对照组。对比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在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具有起效快、副作用小等优点,保障了新生儿的生命健康,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治疗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茵栀黄佐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儿科中常见的一种疾病,是由胆红素的产生增加,排泄减少所导致。严重者可能会发展成黄疸,影响患儿的智力发展,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保障新生儿的生命安全[1]。由于在近些年来茵栀黄药物治疗逐渐被应用,所以为了研究茵栀黄在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特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期间,患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86例患儿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期间,患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8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男性患儿62例,女性患儿24例,年龄5至28天,平均年龄(15±2.5)天。根据治疗手法将这些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1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等资料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取常规的西药治疗,口服苯巴比妥,一天两次,每天用双面蓝光照射7至20h,严重者可适当的予以白蛋白、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等辅助治疗,治疗5天。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儿的各项体征变化。
1.2.2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茵栀黄治疗,口服茵栀黄口服液,每日3次,每次1ml,治疗5天。在此期间密切观察患儿的各项体征变化。
1.3疗效判定,治愈:患者血清胆红素下降至正常水平;有效: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降幅达 1/3及以上,抑或降幅未达上述标准但血清胆红素降至130~205μmol/L 范围之内;无效:未达上述标准。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采用X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方面的对比:对照组的31例患儿,治愈的为3例,有效的为10例,无效的为18例,总有效率为41.93%;治疗组的31例患儿中,治愈的为15例,有效的为14例,无效的为2例,总有效率为93.54%。对比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在院时间的对比:对照组的住院时间为(7.1±1.2)天,治疗组的平均治疗时间为(5.5±1)天;对比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和黏膜等出现黄疸症状。根据相关研究指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新生儿的胆红素代谢点有直接的关系,一般新生儿出生4天到5天是黄疸高峰期,但是目前产妇顺产一般2天左右即可出院,剖宫产的产妇一般5天左右出院,所以出院后对患儿需要密切观察皮肤颜色,发现后及时治疗。由于胆红素可以沉积于患儿的大脑皮层等部位,容易造成患儿出现脑瘫的状况,严重危害新生儿的生命安全[2]。在传统的治疗方式中主要以光疗为主,蓝光进行照射,把胆红素转换成水溶性异构体,降低血清中的胆红素,虽然也能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效果还是不太理想。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传统的治疗方式中又加以茵栀黄药物进行辅助治疗。根据相关研究证实,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属于中医中胎黄的范畴,发病机制主要是肝胆湿热郁结,造成肝疏泄不通,胆汁发生外溢,形成黄疸。茵栀黄是一种中成药,主要以黄岑甙、栀子、茵陈以及金银花中药组成[3]。其中黄岑甙有泻火解毒、清热利尿、对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提高等作用;栀子可以清利于三角湿热,血肿胆红素可以减少,起到强化胆囊的收缩、促进胆汁排泄的作用;茵陈具有消炎、退黄的作用;金银花可以宣散风热。将这些药物进行提取,组成茵栀黄,其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作用将大大的提升,所以茵栀黄在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具有良好的效果[4]。
根据本文研究可得知,对照组治疗后治愈的为3例,有效的为10例,无效的为18例;治疗组治愈的为15例,有效的为14例,无效的为2例。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3.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93%,并且治疗组在住院时间上也优于对照组。对比两组数据,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茵栀黄在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具有起效快、副作用小等优点,保障了新生儿的生命健康,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治疗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赖光涛,万欣.茵栀黄口服液佐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12(1):442
[2]姚君,高忻,张敏.不同茵栀黄制剂佐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J〕 .安徽医药,2012,16(1):98-100.
[3]张琳摇,陈金梅.口服茵栀黄和妈咪爱治疗新生儿黄疸 88例[J].临床医学,2011,3(31):11
[4]林跃进.茵栀黄佐治新生儿黄疸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5):168-169
论文作者:郑文生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3
标签:胆红素论文; 新生儿论文; 患儿论文; 血症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黄疸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