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决定创新_创新论文

论文化决定创新_创新论文

论文化决定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论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498(2001)02-0047-08

一、从“创新”真实含义解说,到“创新力的本质首先是文化力”的提出

1.引言 90年代中后期,在中国最响亮最深入人心的话语,莫过于“创新”这个概念了。这个中原因:一是“改革开放”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本质特征与规定性就是创新;二是党和国家提倡创新。江泽民总书记近年反复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并积极推进国家创新工程体系的建设;三是区域及都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再也不是一个单纯的纵向比较系统。新世纪进一步加剧的区域竞争势态下,欲创造或保持自己的区位优势,也迫切需要创新。于是在都市“创新”之声四起。

2.“创新”的真实含义 谁都会懂得:“不创新就意味着死亡”和“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新经济的核心”这几句话的分量与道理。然而“创新”绝对不是一种时髦的说辞和模仿。它应该是在胆识和创造性思维条件下,打破现成的方案、制度和保守的定势,以一系列先进的认识论与方法论获取新成果的程序、方法和行动。不论是哪个领域哪个方面创新(如:知识创新、思想创新、观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体制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科学创新、技术创新、方法创新、市场创新等),其真实含义都应该是指最先解决了某个未知领域和某种例外事物的难题,其成果应该是前人所未有过的、开拓性的,得到的看法、方案、理论、技术等应该是改变现有秩序和规范的、从来没有人提出来的,且又能在耳目一新之中逐渐被别人接受或得到科学实证的创新性活动。

创新,从其性质而言,是人类思维中“扬弃和超越”的系统的高级形式,是开拓人类新认知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实践活动。其特征是以非寻常想象力和奇妙灵感及科学的“冒险”精神为介质的反传统的、反常规的、反现行规范的脑内及实践的革命。它既来不得半点虚假,也不会轻易举手可得。一句话,创新在“愿望—可能—实现”之间,是受着严格制约的。其中“文化”则是根本的和核心的制约要素。

3.创新力的基础和本质是文化力 实践已证明,在90年代以来的都市创新热潮中,凡优秀的高品位的创新活动及成果,一定都得益于它优秀的都市文化传统和优秀的现时文化形态、氛围与环境;而蹩脚的假性的都市“创新”,一定又总是同都市自己的某些非优秀的文化承传、“文化病灶”和现时文化残缺相关。这几乎无一例外。就像一个因缺少“知、行”积累而处处谨小慎微的人不敢越雷池半步一样,在一个文化及其文化氛围上整体趋于“封闭”、“自恋”、“保守”的都市,它对诸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及“胆子要大、步子要稳”的理解和行动,也不会真正跨越得了自身“封闭”、“自恋”、“保守”的文化心理障碍,及都市整体文化价值体系内定的准则和尺度。

因此说,都市要真正想创新,真正能创新,并真正能通过不断创新赢得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那么首先要建立适应创新要求的,优秀的都市文化及文化氛围与文化环境。因为从创造行为的发生学和创造过程的动力学来看创造力、创新力的基础和本质,首先就是文化力。

二、文化力及其文化力生成的文化社会学要素—都市文化·文化氛围·文化环境

1.文化力的涵义 何为文化力?“知识就是力量”的观点,是否论证的就是文化力呢?笔者认为,从共性关系看,知识与文化都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和成果,它们都处在社会发展的核心,都体现着人和社会的创造力量,也都是可利用的社会“资源”与“资本”(知识资本、文化资本);知识属于文化。而文化里面也必然体现着和充满着知识。

但就差异性而言,知识和文化,还是可区分的。例如:(1)知识是总结的(认识和经验);而文化是积淀的。(2)知识常保留在物质载体(如书籍等)和人的记忆中,而文化则体现在历史的传统思想观念和现实的人文精神里。(3)知识的核心是“信息”即“能减少人们不确定程度的那个量”([美]香农《信息论》),文化的核心则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样法”。(4)知识的力量,来源于“知道”和“深知”之后,文化的力量则来源于“文化自觉”即“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费孝通语)(注:《社会科学报》(沪版)2000年11月2日)。(5)知识的功能作用在于:明眼、明心、益智,可以给予和提升人们改造世界的一般能力和改变自身境况、面貌的机会即所谓“知识就是力量”(弗兰西斯·培根)与“知识改变命运”(央视公益广告语)。但知识并不能必然产生创新和决定命运。而文化的功能作用呢,却可以超越知识,决定着创新和命运。这正像苏联学者米·贝京所言:“有的人可能知道的不少,但却什么新的发明创造也没有……专业知识是科学家的一种技术,它在某种程度上很像画家音乐家的专业技巧。但仅仅懂事这种技巧还远远不能去创造。”(注:[苏]米·贝京著《艺术与科学》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版P2)这其中之所以出现知识“不能”现象,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把握自己命运的内在的文化动力和文化整体智慧(如:好的思维方式、情感智慧和性格、毅力、方法等)。由此可以说,“文化”比通常意义上的“知识”有更丰富的内涵或外延,故而“知识力”还不足以取代“文化力”。

那何为“文化力”呢?所谓“文化力”就是指个人、群体、组织、民族、社区、社会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由知识、经验、制度、历史精神传统及现实的价值尺度、抱负水平、思维方式、人格性格、生活方式状态等诸多文化因素构成的,有益于开掘潜能、完善人格,激活智慧、选择并掌握自己命运,和自主推动群体及社会的变革、创新、发展的系统性正效合力。此意义上的“文化力”也可称为:文化动力或文化力量、文化能力。倘若没有构建起这种优秀的“文化力”,那么任何“创新”、“上水平”、“跨越式发展”之种种愿望和理想的实现,都将大打折扣。

2.文化力生成的文化社会学要素(条件):都市文化、文化氛围、文化环境 在社会学的创造发生学与文化动力学思维体系之中,都市创新行为受动于它的文化力,而都市文化力的生成,又与都市文化、文化氛围、文化环境等社会条件要素紧密相关(注:此处免去不谈家庭、教育、组织、社团等社会结构因素)。可以说。都市文化、文化氛围、文化环境,是都市文化力和创新力的摇篮。

(1)都市文化。都市文化是为区别一般城市文化的文化学概念。广义是指一个具有中心地位超大和复杂的人群总体,在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及精神的物化形式等方面的传统和现实状态。狭义则指都市精神总体,即某一特大规模的人群由古至今不断造就、积淀,并成为其中多数成员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共通共识且被承传保持下来的,直接影响都市人思想与行动的价值观念体系和判定尺度、深层心理结构、社会风气、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及气质性格、能力等状态与特征的总和。然而不论广义还是狭义,都市文化最根本的都是一定环境里人民生活方式和集体精神的预编程序和文化指令。即:每一个人都会在其所归属的文化形态里不知不觉地被深深地左右,并进入个体与集体无意识状态,从而一举手一投足,虽没经过思考,便中规中矩,暗合了自己都市文化的价值体系和判定尺度及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现在,依据“文化指令”的概念,你可以想象,都市的文化形态,就是一个强大的“文化磁场”和编制并输入好的思维、行动的程序。都市主体人群,都在“文化场”无形规范之“磁力”和“预存立场”、“精神惯性”中生活。除非你有强大的独立于“场”和冲破“惯性”的力量,否则你只能在其间,按规定好的集体精神范式、思维定势和趋同的生活样法儿,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运行。所以说,在文化学里面,不管你接受学校教育的程度如何(即:不管你是文盲还是知识分子),人都是一定社会空间里的“文化人”。都市也都是“文化人”整合的都市。而且,这种在一定社会空间里被整合了的“文化人”。都市也将最终导致和表现为不同文化特质的都市人民集体的“都市精神”、“民族性”、“国民性”。正因为如此,文化学才有:关东文化、齐鲁文化、北京文化、上海文化、天津文化等等不同地缘文化形态之说。在一定社会文化空间里,都市文化质量越高,“都市精神”、“民族性”、“国民性”越优秀。其社会空间里多数人的基本价值观念判定尺度和个人行为以及文化力便可能较优秀,自然也就利于出人才出创新成果。反之就可能较糟糕或较落后。落后的都市文化,自然也就不利于出创新人才、创新成果。

譬如:2000年12月28日“央视”揭晓的,仅由10人组成的《2000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名单》中,山东青岛企业家就占了三位(海尔“张瑞敏”、海信“周厚健”、青啤“彭作义”;据《今晚报》2001/1/5报道)。这种惊人的创新人才集中现象,绝对不会只有新千年的一种偶然事件或市场经济生活中的一次巧合。它的的确确是一种值得人们好好思考的文化现象。这三位企业家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的眼光气魄胆识及举世瞩目的管理创新、市场创新能力和成就,都一定与养育他们的较优秀的齐鲁文化传统及青岛的城市文化现时状态紧紧关联。文化学历来认定,“人为的世界,是一个文化的世界”,“文化是由人创造的,同样,文化也创造着人”(注:(人大哲学系)李燕《文化释义》原文载《哲学研究》1994年第7期)。

(2)都市文化氛围。1989年版《辞海》第1647页将“氛围”解为“笼罩着某个特定场合的特殊气氛或情调”。那么“都市文化氛围”也可大体解为“一个超大人文区位里对文化的态度、情感和气氛”。考察都市文化氛围,要看笼罩在某一特定超大中心城市中间的,由庞大主体人群构造的对待知识、文学、艺术、审美、科学、理论、创造性等观念形态、精神活动与精神劳动产品等价值认知的肯定或否定、崇尚或诋毁的心理取向、态度与气氛,以及在两个文明建设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理想、信念、抱负水平、习境、趣味、格调、热情的高低、雅俗、强弱态势的等级和指数。

主体人群越真实自觉地崇尚知识、文学、艺术、科学、民主、真理、审美、创造,越真实自觉地对知识、文学、艺术、理论、科学、民主、真理、创造表现出强烈的激情、追求和高雅的浓厚的趣味、品位的,其文化氛围的优秀程度的等级和指数也就越高;反之也就越低。例如多数人群不怎么相信“知识就是力量”和“知识改变命运”;也不相信“文化是人类进步的动力和根本途径”及“美育是创造的源泉”之观点;更缺少心灵和城市的激情与诗意,那么这一社会空间的文化氛围能好吗?

此外,不同的文化氛围,不但科学地反映了城市主体现实所处的心理需要层面的高低梯级(如美国,理学家马斯洛是把人的需要分层为七个方面的:生理的、安全的、爱的、尊重的、认知的、审美的、自我实现的);也反映了城市价值体系中到底是以“知识为本位”、“文化为本位”还是“官本位”、“物欲本位”、“权力本位”的真实情状;以及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真实实力(如经济实力)。一般来说,需要层次所处的梯级越高,都市文化氛围越好,创新潜质与创新也就越大;以“知识为本位”、“文化为本位”的价值认定人数越众越坚实,都市里的人民对文化、艺术、科学、民主、真理、审美、社会改革、创新和两个文明建设的追求越执著,热情越高涨,那么都市文化氛围也就越好越优秀。而优秀的都市文化氛围,就是优秀的创新氛围。历史清楚地告诉我们,十五六世纪的欧洲,如果没有科学、文学、艺术、思想普遍高涨繁荣的“文艺复兴”所创造的空前的文化氛围,也就不会使欧洲出现“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P445)。总之文化氛围很重要,它对都市人民总体价值观和文化状态、创造热情、文化力、创新力的形成与提升是有巨大决定性影响力和规范力的。

(3)都市文化环境。是反映由物质生活条件和语言、思想、观念、制度、体制、政策、管理、风俗、大人传播等构成的影响都市主体人群共同文化态度、文化价值取向及氛围高低的内外部因素和条件的总和。一般认为:生态环境决定行为。文化环境亦然。文化环境越好,越利于城市文化发展和文化氛围的培养,及都市人创造力的培养。试分析其中几种因素:

一是语言因素。语言是人类以语音为外壳,词汇为材料,语法为规范的信息机能。也是思维的工具,和文化的载体与特征。作为文化和文化环境要素之一,语言的重要性就在于它可以引导和规定着持同一种语言的群体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人是通过学习语言、使用语言来传递文化规范和价值观念的。语言使用存在着“语言水平”高低,和语音语感雅俗的文化差异。它们分别反映了不同文化区的教育程度、社会文明、文化修养及思维水平。传播学家指出:“人类……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已成为所处社会的表达工具的那种特定语言的支配”(注:[美]施拉姆著《传播学概论》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P89)。例如你始终使用着一种特定方言的时候,也就解受这了这种社会空间文化的观点、习俗和世界观。总的来说,以方言为都市多数人公开社交语言的文化环境,在文化状态上要落后于普通话为公开社交语言环境的地区。因为方言大行其道,其文化现象的背后,说明着强烈的文化排他性、自恋性、封闭性;也说明着都市人口结构单一、语言观念、话语概念的守旧,和开放交流程度及都市人流、物流、信息流之吸引力的不足。这种方言因素体现的文化环境,显然不利于创新。目前,国家要求公务员讲普通话:“上海人也不再以‘阿拉’方言为贵”(新华社报道),都说明人们已经意识到,语言不只是说什么样话的问题,它实际上既是衡量都市人文化素质、品位、身份地位的一个新的重要标准,也是都市重要的文化环境和文化形象(并非主张消灭全部方言)。

二是“制度”因素。“制度”不论是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社会制度、文化制度,还是人事制度、奖励制度、会议制度……,从文化学角度看,都是“一套具有强制性的社会文化规范和惯例”(注:覃光广等主编《文化学词典》中央民族学院出版1988年版P501)。对都市文化提升和文化力、创新力培养而言,好的制度应是:有利于人的自由发展,有利于激励、强化都市文化价值观、创新价值观和强制性的“导航”。它的根本作用在于:通过奖励有文化力、创新力的人与组织,奖励尊重知识、尊重创新人才的模范人物或行为,奖励为都市文化发展作出贡献的人或组织,达到建设和提升总体文化价值观念、文化氛围、文化质量、文化自觉的目的。在创新条件下,都市各级各部门各行业的制度,都要围绕激励都市文化力和创新行为形成有机的连续性的制度系统。不能相互抵触。各级各部门各行业在制度上都提供了良好的保证,都市创新、上水平、跨越式发展,也就落实到了实处。因为所谓都市创新,事实上就是各行各业创新的合力系统。当然,为了造就好的有益于文化和创新发展的制度和足够的制度供给,制度本身也必须发展和创新(制度创新)。任何违反精神活动、精神生产、创新行为和文化力、创新力发掘自身规律的制度,都会对文化和创新造成有意与无意的压制现象。这显然不利于文化和创新的深入发展。

三是“大众传媒”因素。大众传媒作为文化环境因素是指都市的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在信息传通中,通过新闻及相关信息的价值尺度的制定、满足和导向都市成员视听兴趣的品位选择、讲一种意见与讲多种意见的比率分配、舆论监督和新闻批评力度大小的程度,对都市文化、心理、价值观、生活方式和创新行为所产生的舆论影响。应该说,一个城市的媒体思想越解放,越敢讲真话,越敢作横向比较,兴趣满足取向越高雅,批评力度越大,新闻与其他媒介信息(媒介文艺、媒介文摘等)选择品位越高,其对这一都市的文化促进作用也越好。一个只知道表扬和自我表扬,总念念不忘旧日的所谓辉煌,大谈自己所谓的“世界之界”、“中国之最”、而从不敢把自己都市在举国社会变革大棋局里真实情况告诉给公众的舆论环境,从不敢深度批评和犀利解析自己都市文化落后面的舆论环境,事实上都是有害于都市文化和都市创新发展的。因为这种作法的要害是保护了都市文化中的“自恋”、“排他”、“封闭”的落后面。可以这样说,在一个总体趋于保守的都市,其自己拥有、控制的公共传媒事业越发达,它所制造的文化保护屏蔽,和产生的“文化熵值”(即不利于都市正文化发展的“信息量”,也比喻为正文化“噪音”)也就越大。

因此说,要想创造理想的都市文化氛围和有益于创新的都市文化,必须先要造就优秀的舆论环境。用真实的优秀的多样化的新闻事实、言论、文艺、知识、价值理念、改革信息、创造性思维经验、创新经验等鼓舞人、教育人、感染人、引导人、美育人、解放人、创造人。这是创造优秀都市文化及环境,和促成与维系都市改革创新共识达成的不可或缺的因素条件。

四是“管理”因素。都市文化环境的管理因素有许多方面,这里仅谈“管理者”要素。而在都市管理者队伍中,又首先是规划决策层的“领导者”。毛泽东曾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这话无论什么时候都是正确的。国外管理学界有一句名言:“企业是由经营管理者的才华所决定的”(注:《世界富豪智慧》中国商业出版社会性1993年版P209)。就都市管理和都市文化建设及都市创新而言,也同样是如此。领导者在都市文化和都市创新中要建立自己的影响力、要想能成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创新的“龙头”,首要的是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化质素(不是指提高文凭)和抱负水平与情感世界,构筑符合时代创新的文化自觉、观察视野、价值体系、思维体系、方法体系、审美意识、科学民主决策意识,及勇于探索、探险的胆识气魄与性格。即:先使自己成为真正有“文化力”、“创新力”、“独特风格人格”的文化人,成为真正能够代表“先进文化”、“先进生产力”、与“人民利益”的决策者。其次要构建起真正优秀的、超群的深层文化心理结构,将“文化”与所有管理实践、管理观念自觉联系在一起,认识到一切管理的本质都是文化的、都是管理者掌握都市未来命运的独特的文化方式。譬如市政的规划建设,绝不仅仅是经济学问题、力学问题,也是文化学、社会学、美学的重要问题。再如管理者趣味,也不仅是个人爱好问题。古诗云“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吴王好剑客,百姓多疮瘢。”其深层的文化含义告诉我们,管理者的文化品位趣味也会深深影响到管理空间的文化价值取向。因此提升管理者的知识、文化及思维质素、管理质素,是都市文化发展与都市创新、上水平、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文化环境因素条件。

总之,都市文化环境是由复杂而众多的社会文化因素构成的系统,并在都市价值观、生化方式形成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从各个方面独自或联合地影响着都市里人民对文化、创新的共识达成,及都市的文化氛围与文化形象。其各种因素的优秀指数越高,并能联合作用,那么其文化环境也就越好。而一个好的优秀的文化环境的作用和意义,就在于可以造就有文化、有修养、有理想、有能力、思想解放、敢于打破框框、勇于创造、善于创造的都市人,使都市的文化力、创新力得到加速度地持续发展。

三、“文化决定创新”的理论推演

经过“创新”涵义的解析,与“创新力的基础和本质首先是文化力”的提出,以及对“文化力”、都市“文化力生成的文化社会学要素(条件):都市文化、文化氛围、文化环境”的分析,本文已经理性勾画出一条:创新不是说辞和模仿→都市创新行为受动于它的文化力→而文化力生成又与都市文化、文化氛围、文化环境等社会条件紧密相关的纵层逻辑。而渗透其间的核心题旨就是“文化决定创新”这一命题。

1.原理 “文化”对于“创新”为什么会有这么巨大的决定性的力量?笔者认为:“文化”作为包括知识、理想、信仰、审美、艺术、道德、思想、风气、心理、科学态度等在内的一种复杂的较稳定的精神整体,作为人类生命活动发展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价值尺度及能力的总和,恰恰处在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精神核心。在这种精神核心下,文化造成了都市和人的新的价值系统、人文精神、心理需要、生活样法和生命意识、审美意识。在知识与知识结构不断改善的基础上,文化也就进一步造就了都市与人的智慧、性格、人格、理想、信仰。在新的文化精神和文化氛围、文化环境里,旧式的管理、决策、政治、经济、制度、民主、法制、科学、技术、生产等理念和方式,注入了新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形成了都市现代的、理性的、高素质的管理文化、决策文化、政治文化、经济文化、制度文化、民主文化、法制文化、科学文化、技术文化、生产文化。从而使人的思想、潜能、热情、心境和社会人力资源存量与层次都到了极大的开掘和提升。于是创新能力、创新决策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和创新成果便会日新月异源源不断。总之“文化决定创新”是文化作为“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精神核心”地位的必然。它为都市和人形成创新深层心理结构、形成创造力、创新力和决定创新目标、效价、及成败,提供了内置的最重要的文化保证。对决定创新而言:从“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文化决定命运”→“文化决定创新”,这是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规律和本质力量的使然。

2.“文化决定创新”的几个重要角色—价值观念、思维、情感、性格、才艺、学识。

(1)价值观的决定作用 美国学者克罗伯在《文化:一个概念定义的考评》中说:“文化的基本要素是传统思想观念和价值,尤其以价值观最重要”(注:《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光盘(1.1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版)。而所谓的价值观就是:“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是一个人基本的信念和判断。一个人认为最有意义的最重要的客观事物,就是最有价值的东西;反之,就是无价值的东西”(注:张德主编《组织行为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P64)。这就是说,在文化的价值观中是包括着理想、信念、目标的选择判断的。价值观决定着人们赞赏什么和追求什么样的生活目标与生活方式。一个没有理想、信念、目标—即一个没有优秀价值文化精神世界的人,无论如何不会像爱迪生那样为发明灯泡,苦苦去做1600次创造发明试验的。任何人都是在意识或潜意识里判定了事物“值”与“不值”之后才采取行动、并坚守和坚持这一行动的。宋代词人柳永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因为在他的价值体系里,这份苦苦地追求“值”。那么对创新而言也是一样。视创新为人类最高最有价值之需要,认定不创新就死亡的人与群体,那么创新便就会成为他与他们生命方式和文化方式的一部分。因此说,好的价值体系,会把个人和全体人民的精神世界和体现这一精神世界的行动引向:视创新为人生和社会的最大化价值意义的文化编程和指令尺度。于是,优秀的价值观就成了人与都市创新的第一文化推动力。

(2)思维、情感、性格、才艺、学识的决定作用 恩格斯在评价欧洲“文艺复兴”的社会文化意义时说:文艺复兴“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时代”(同④)。对这句话笔者理解为:任何变革都是文化的变革,任何创新活动都是创造文化的过程。而其中人促成社会巨变和社会巨变促成人大大前进一步的转换介质:就是精神财富中也特别能代表文化的:思维、情感、性格、才艺、学识等几个重要方面。

A·思维是创新行为本体中一个最重要的先决条件。因为文化决定思维,思维则决定着能力。思维供给不足,特别是创造性思维供给不足,那将直接降解着都市创新主体的创新性能力。通常构造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条件是:独特合理的知识结构;积极敏锐的洞察力;强烈执著的信息占有欲;丰富飞动的想象力;思维方式反常规的求异求变性;善于在长期积累中制造突然降临的灵感;以及不断破除阻碍创新的思维惯常定势的能力等几个方面。

而在创新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则是“否定-重建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想象思维”、“灵感思维”等方式。一切伟大的、有力量改变自然与社会面貌及推动科学、文化、艺术、政治、经济等大踏步前进的英杰、奇才,如毛泽东、邓小平、阿基米德、牛顿、爱因斯坦、毕加索……张瑞敏等几乎无一例外。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可以称为“否定-重建”思维的大师(如:否定“社会主义只有计划经济,资本主义才有市场”,并重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维);阿基米德可以被称为灵感思维大师;牛顿、爱因斯坦可以称为想象(包括联想)思维大师;海尔张瑞敏则被世人公认为“逆向思维大师”。然而有效创新的种种思维方式,其实样样都又是由人的知识、科学、经验、理想、信仰、审美、艺术、道德、思想、心理、哲学、世界观、价值体系和方法论以及性格等在内的精神要素联合互动构成的优秀文化状态和文化力的结果。思维的选择和运用也即文化的选择和运用。没有文化的总体支持,既不会有先进的思维方法,也不会变成有效创新思维能力(即“思维决定能力”,而思维又必须是同其他文化要素联合作用)。

B·恩格斯说的“热情”是什么呢?它就是被心理学家称为“创造情感学”的东西。情感是人的文化心理过程和创造过程中的重要方面。马克思说:“激情、热情是人强烈的追求自己对象的本质力量”;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哲学家皮亚杰说:“认识的发展和情感的或社会的发展是不可分割的”;爱因斯坦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另一位哲学家施莱格尔说:“对于我们喜欢的,我们具备天才”。这里不厌其烦地使用引语,目的就是说“情感”作为人和社会的文化因素,其对创新力和创新活动也具有强大的动力学作用。从某种意义上创新活动与成果就是“能力+热情”。热情、激情把创造化成了诗意,而诗意地创造着世界,就是文化创造着世界。

C·“文化即性格”与“性格即文化”。性格是心理学的一个概念,也是文化学、创造学的概念。“性格”与价值观、思维、情感又紧密相关。因为所谓性格,其实就是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它包括了人的“态度特征”、“情感特征”、“意志特征”和“理智特征”。因此我们可以认定所谓“文化决定命运”、“文化决定创新”,其实完全可以理解为“性格决定命运”、“性格决定创新”。因为很多时候“性格就是文化”、“文化就是性格”。几乎人类精神文化的所有方面如:勇于牺牲自我,勇敢坚韧,百折不挠,刚柔相济,眼光魄力,求新求变,探险精神,勤奋好学,善思勤想,执著持久,顺境能够节制、逆境不会颓废,乐天而果敢,独立思考而又能与人合作,远见卓识而又脚踏实地,思想解放而又能实事求是,胆子大又能步子稳,大处着眼又不轻视微小细节等等,其实都又归属于性格。它们正是创新动力学、发生学所必须要求的。性格包容着价值观、信仰、人生态度、世界观,也包容着思维因素、情感因素、能力因素。可以说人的文化力、创造力的所有构成因素都将在“性格”这里融合。从而构成人的一生活动的支点和总和。性格也集中代表和表征着人的文化个性与风格。而创造正是人的文化个性和文化风格的成果。因此,性格也就是决定人创新的能力、价值与成败的关键。

D·“学识”和“多才多艺”。前者是指人的文化方面的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结构和存量;后者是指,人的特殊知识和特殊能力结构(如:音乐、绘画等)。常言道:厚积薄发、知识的多样化是创造的源泉。常言道:艺多不压身,“科学与艺术之间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有创新力的人,应该是一个有着合理的多样化的知识结构及丰富存量的文化人。法国多科工艺大学校长(让·诺瓦克)说:“只专一门而不敢尝试自己以外的领域是危险的”。日本大阪大学校长(岸元忠充)说:“考虑到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需求,系统学习人文科学以补充辅助其他专门学科已势在必行,这是培养智慧的最佳办法。”所谓“智慧”,这里可以解为“创造性思维”,而任何创造性思维,想象、联想、灵感等,无一例外都要“同丰富的知识结伴”。有创新力的人也应该打破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以及艺术与科学的知识界线。这是文化之所以能够决定创新的重要的“知识→思维”条件。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不仅是大画家,而且也是大数学家、力学家、发明家;作为政治家的江泽民主席曾长期从事机电工程师工作,但他在古典文学、古典音乐和中西器乐方面也有着很好的修养和造诣。这都为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智慧)奠定了重要的重要的知识准备和文化准备。

总之,在人和都市的创新行为中,价值观、思维、情感、性格、学识(知识)与才艺(审美)等六个方面都是解构“文化决定创新”命题的最重要的概念和推理路径。因为文化的这六种因素,不仅决定着城市创新主体的知识条件、美感美学条件(“美是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索的重要的心理因素”)、创造性思维力、创造方法等方面的智商因素,也决定着诸如创造激情、性格、人格、毅力、与人共事能力等方面的情商因素,它们不论单一存在还是以合力的形式存在都是文化。并将决定着创新。

3、此外,文化决定创新的另外一个道理,就是文化也决定着人和都市对现时的未来所有创新目标、期望值、创新风格、创新方案及创新方法的选择。因为文化不仅对都市和社会现时在政治、经济等方面追求什么和选择什么样的合意、真善美的、高品位的、有远见的目标以及怎么做产生深刻影响,而且文化也会对都市和社会未来将安排什么是要优先办理的事情产生深深的影响。因此说都市的每一项市政决策,和每一个创新目标、创新方案、创新风格的选择和实施,实质上都是一种文化的选择。把“祥子和人力车”置于王府井是一种文化的选择,把“洋人和洋马车”安放在滨江道也是一种文化的选择(这里不谈两者选择的优劣)。而人和都市只有进入真正能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文化自觉”的理性和诗意的创新状态与境界,方能获得目标、方案、风格、品位选择的最大的自由度。而这种境界的构成,既需要全社会文化合力,也包含着决策者、管理者、创新者和普通公众的各自努力。如:好的高素质的文化状态下,领导者将不再会寻求急功近利的、假性的、虚显的、惟政绩的“创新”目标;而公民也会把都市创新和未来的发展安排纳入自觉利益系统而主动参与都市的创新方案选择。像《齐鲁晚报》报道:“青岛三百市民不满意在音乐广场一侧建住宅,状告规划局讨要‘环境权’”(2000/12/20)一例,就是较先进都市公民的一种文化自觉。而都市创新也只有达到这样一种文化的境界,才能在“扬弃和超越”方面真正有所作为,都市创新才能真正上水平。

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最近著文说:“最近20年的发展比较顺利,有些人就以为一切都很容易,认为生产力上来就行了,没有重视精神的方面。实际上,我们与西方比,缺了‘文艺复兴’的一段,……这个方面,我们也需要补课,……这是个文化问题,要更深层去看”(《学习时报》200/11/27)。他之前还说过:“现在经常提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应包括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那就是中国文化的复兴”(同①)。费先生的远见卓识正揭示了某些都市创新力供给不足的文化病灶和缺陷。因此大力建设适应现代化发展和创新要求的都市文化,强化关于“创新”的文化支持与文化动力理性,用科学和热情营造新世纪都市创新文化氛围和文化环境,这是都市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根本的保证。

标签:;  ;  ;  ;  ;  

论文化决定创新_创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