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职业学院 山东 淄博 255014
摘要: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逐步落实,各地方高校招生人数大幅度增多,加之当代大学社会化和开放性的逐渐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日益增多,需要的解决方案是要从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探索基于学生主体的管理方案。
关键词:学生管理,教育模式,人才培养
正文:
大学是在国家和社会的授权和许可下下,经过一些规定的入选方式,选择一些人利用四年甚至更久的时间,从一个只懂得大众知识的人培养成一个有一技之长的人,服务于国家和社会需求的机构。这个需求对于社会主义国家而言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国家和社会对大学培养得到的人才有着纷繁复杂的要求,去适应这个社会的各个岗位,并不是一条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复制品,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达到人才培养目的的首要组成部分,拥有弗成代替的功用。大学是由学生和老师组成,老师和学生是大学这个机器的一部分零件,学生管理是联系二者必不可缺的纽带之一。大然而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逐步落实,各地方高校招生人数大幅度增多,加之当代大学的社会化和开放性,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日益增多。
1.学生数量增多
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逐步落实,各地方高校招生人数大幅度增多,加之当代大学的社会化和开放性,这无疑会增加大学学校管理人员工作上的难度。【1】 学生总数增多,其实并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而是学生增多后资源分配和资源总数的矛盾。高校扩招可以使更多的学生获得高等学校的学习权。这不是不可理解的,但大学没有改变它。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资源总数没有随着学生总数的增加而有所变化,导致人均分配得到的资源大幅度减少,这对管理工作也大大增加了难度。
而与此同时相应的学生管理人员却并没有跟上脚步。人数增加的同时,带来的是更多更加激烈的文化碰撞,学生来源更更加广泛,不同地域的文化理念碰撞的结果可能是融合,但也会可能是分离,但不可避免的是碰撞初期会产生的摩擦,而结果是由管理人员的处理方法来决定。由于多种原因积累得到的学生矛盾远比扩招之前多,毫无疑问,这种局面带来的结果增加了管理人员的总工作量。
2.管理人员水平不一
一所大学的目标是帮助年轻一代中最好的学生获得自由发展。梅一琦曾经说过,所谓大学,不是为建筑即是,也有大师之说。在我国的大学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从事理性研究工作的人不得不自己工作,总是关心人,必须把工作搞得深入和深入于人民。他的生活可以划分为明确的工作范围和娱乐,他的整个生活方式是他思想的必要保证,尤其是那些需要好好照顾的人。【4】管理工作也同样如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沉浸在管理工作中的管理者会设身处地地精进管理方案,而不把工作当作首要任务的工作者则只会墨守成规,毫无精进可言,高校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影响高校学生管理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另一方面,在高校学生数量激增的同时,高校管理者的人数却没能跟上脚步,不均衡的现象也导致在进行管理工作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在降低管理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打击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3.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法治化的缺失
国外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特别是高校学生与管理者权利与义务的研究、教育法律法规的研究等在法治层面的研究内容、范围更为丰富,我国学者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践对国外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又进一步进行深入研,以此找到更适应的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发展的理论。但是,总体而言,无论是国内学者还是国外研究者,对“制定留学生事务管理法”这一制度的研究很少,大多以一个国家为例,或者讨论学生事务管理的内容,对留学生事务管理法的研究很少;或者对针对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某一层面的内容研究,而对于国外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法的研究相对较少。【3】没有法律保护的权利何谈管理?事务管理法制化的缺失让管理者在进行工作时无理可依,也就无从下手。
教育模式与管理方式互相体现,制度作为大学规则的一根准绳,在程序性与管理工作中尤为凸显,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制度的存在,在大学里面,即便是规划最好的制度都有可能退化或者被扭曲。【5】不断的与时俱进更新是管理所必须的手段。变革是大学永恒的主题;面对高校学生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怎样改变已有的制度?对于解决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首先要梳理高校学生管理原本的实践状态及其可能引起的,可以从高校学生管理的内在机理的师生关系入手,探索基于学生为主体发展状态的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改革路径。【2】
在高校的学生管理中,管理者为学生服务,从各个高校,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因地制宜地修改管理条例和管理方法。不是一味地使用惩罚或者说教,以免造成极端的管理结果。在管理过程中要突出学生主体,大胆改革创新,从学生主体角度出发,配合高校为人才培养目标设定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增加学生管理的工作人员的人数,让学生为自己发声,也可以让学生个体参与到管理工作中来,高校中的学生管理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出更优秀的学生个体,而不是对学生的个性加以束缚,在工作过程中,要把尊重的理念贯彻到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教育模式出发。高校学生的管理要与之相呼应,尊重学生个体,注重个体差异性。管理以育人为目的,根本出发点还是在育人。不仅要求在理论上达到一定的引领高度还要将理论转化为行动,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做出切实的规划、领导和部署。【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切实的行动带来的才会是问题的解决。
参考文献:
[1]孙毓.当代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2017,38(04):319-320.[2017-08-19].DOI:10.13845/j.cnki.issn1673-2995.2017.04.034
[2]黄厚明,陈·巴特尔.基于学生主体发展的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改革路径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5):108-112.[2017-08-28].
[3]刘爱竹.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
[4]赵蕾.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4.
[5]刘兴国,赵聘.文化使命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J].江苏高教,2012,(05):25-27.[2017-08-29].DOI:10.13236/j.cnki.jshe.2012.05.010
论文作者:葛斌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1
标签:高校学生论文; 学生论文; 管理工作论文; 高校论文; 大学论文; 的人论文; 管理人员论文; 《文化研究》2017年8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