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手术时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论文_孟永康

攸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湖南攸县 412300

【摘 要】目的:对不同手术时期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的预后情况进行评价,并研究影响生存质量的有关因素。方法:使用1999年11月-2005年11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100位,按照手术时期将其分成为甲组以及乙组,甲组病人有48位,乙组患者有52位,对两组病人的预后和生存质量进行对比及分析。结果:甲组病人GOS预后评分比乙组病人的评分要高,甲组死亡率低于乙组,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 结论:对于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在发病6小时以内进行手术能够降低病人的死亡率,改善预后情况并且能够提高生存质量,具有临床意义。

【关键词】手术时期;高血压性脑出血;预后情况

高血压性脑出血为一种发病凶猛,死亡率极高,预后差的疾病,已经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生命安全问题。现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诊治的形式已经应用到临床当中,但是最好的手术时间却没有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有关研究证明,早期手术能够改善濒临坏死的脑组织,能够改善预后,但是脑出血6个小时以内血肿多数不稳定,过早的手术能够出现再次出血的情况。所以,本院对不同手术时期的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的预后情况进行评价,并研究影响生存质量的有关因素,为高血压性脑出血最佳时期提供有力的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使用1999年11月-2005年11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100位,按照手术时期将其分成为甲组(在6个小时内进行手术)以及乙组(在6-24小时之内进行手术),甲组病人有48位,乙组患者有52位。上述病人均符合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诊断标准,出血位置:脑叶出血的病人有18位,基底节出血的病人有47位,丘脑出血的病人有23位,小脑出血的病人有12为。甲组男27位,女21位,年龄在41-78岁范围之间,平均年龄为(62.8±7.2)岁;乙组男26位,女24位,年龄在43-76岁范围之间,平均年龄为(61.7±6.8)岁。此100例脑出血患者均有手术指征,符合以下条件:幕上出血量大于30ml,,幕下出血量大于10ml,伴有中线移位大于0.5cm、环池模糊不清、侧裂池消失,伴有梗阻性脑积水,所有病人均未形成脑疝。两组病人均行开颅血肿清除术,部分病人去骨瓣,部分病人回纳骨瓣。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出血部位,手术方式,入院时GCS、出血量、评分等资料当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

1.2评价标准

GOS评分标准:5分为优,恢复很好,可以正常生活,没有障碍;4分为良,恢复较好,能够正常生活,有神经系统障碍,但是生活可以自理;3分为中,残疾,意识清晰,生活不能自理;2分为植物人,1分为死亡。

生存质量评分:使用评估表,其内容包括生理、心理、环境、社会等4个因素26个题目,每题最低得分为1,最高得分为5分,总分数越高,代表生存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上述资料均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计数使用(x±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百分率表示,分别使用T检验以及卡方检验,p<0.05证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预后

在甲组病人中,手术后出血率是6.25%,乙组则为9.61%。在随访3个月后,甲组病人GOS预后评分比乙组病人的评分要高,甲组死亡率低于乙组,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具体如下表1所示。

注:**和甲组对比,且P<0.01

3.讨论

在对患有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病人进行治疗时,手术可显著降低其死亡率,进而改善其生存质量,然而,在当前的研究中,对手术的最好时机仍旧没有进行明确的定义。患有该病的病人在长期持续性出血后极易产生脑损伤,在通常情况下经研究表明,病人在出血1天之后均会存在大量脑细胞逐渐形成细胞凋亡以及坏死现象,所以,在选择手术时机时应尽量保证将其控制在1天之内进行。据相关学者提出,在出血之后的6 小时内应对病人进行超早期手术治疗,但是也有一部分学者则提出,在6小时的时间内血肿现象大多不够稳定,如果在这一时机内进行手术极易提高再出血率,会对病人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在为病人选择最佳手术时机时应尽量保证可以降低脑细胞的死亡率,也可以避免出现并发症状,这对提升该病病人的预后情况与生存效果有着极大的影响。在当代医学的发展中,根据实际的医疗经验与条件,均提出在进行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时,医治此种疾病的正确手术时机应当保证不可超过出血之的后1天内,所以在此种条件的作用将其分成两个组,即甲组与乙组,并分析在最佳手术时机内进行手术医治对病人的预后情况与生存质量的意义,并为该病病人手术时机的选取做出参考。

据本文结果显示,在甲组病人中,手术后3天的再出血率是6.25%,乙组则为9.61%;在随访3个月后,甲组病人GOS预后评分比乙组病人的评分要高,甲组死亡率低于乙组,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在对该病病人进行治疗时,应规划出有效的再出血抑制方案,并且这样一来能够积极有效的降低病人手术后并发症状以及持续性出血的发生率,继而提升紧急救治的临床疗效。

本文在研究时采用WHOQOL-BREF表对甲组和乙组病人的生存质量实行评定,并且分数和生存质量之间呈正比例。在上述表2中可明确观察到,在其入院时,甲组和乙组病人的WHOQOL-BREF量表评分进行对比,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 >0.05;当对其3个月后进行随访之后,甲组较之于乙组的评分情况显著更高,即P < 0.01。在当前的临床研究中表明,在血肿出现6小时后期周围脑组织逐渐呈坏死状态,进而产生周围脑水肿等多种并发症状;与此同时,当病人在出血后20-30分钟将逐渐产生血肿,基本上均2小时内终止,并且血肿并无扩增现象,以上多种症状的产生均为超早期手术的实施形成了一定的条件,并且区分了手术时机。

综上所述,对于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在发病6小时以内进行手术能够降低病人的死亡率,改善预后情况并且能够提高生存质量,具有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房晓勇,郭春光,李志涛,等. 微创碎吸术手术时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07:146-147.

[2]叶小签,俞文华,陈蕾,等. 不同手术时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13,28:158-160.

[3]刘宏浩,王少雄,黄程,等. 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对比分析研究[J]. 重庆医学,2014,22:2925-2927.

论文作者:孟永康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3

标签:;  ;  ;  ;  ;  ;  ;  ;  

不同手术时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论文_孟永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