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事理”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重要特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哲学思想论文,事理论文,注重论文,特征论文,毛泽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认为注重“事理”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重要特色。所谓“事理”,是处理事情、解决问题的工作规律,是理论转化为实践的中介和桥梁。面向社会、注重人事是中国哲学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上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哲学的优良传统,反复强调若要做好工作必须在实际事物中探求处理问题的规律,即掌握事理,做到实事求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而人们为了正确地认识世界能动地改造世界,需要在理论上掌握“三理”,即掌握物质运动的规律(简称为“物理”)、思维活动的规律(简称为“心理”)和处理事情的规律(简称为“事理”)。掌握物质运动的规律,是人们进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立脚点,如果违背客观规律便寸步难行,一事无成。人们为了在实践中获得成功,还需要在掌握物质运动规律的基础上掌握思维活动的规律,以便提高思维能力,增强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科学性。此外,人们为了更有成效地改造世界,优质高效地完成各项任务,还必须依据物质运动规律在思维规律指导下掌握处理事情的规律。事理是处理事情、解决问题的工作规律,是理论转化为实践的中介和桥梁,只有把哲理转化为事理,才能通过事理、方法和计划、方案、蓝图等一系列中间环节,向实践层层推进,把哲学这种伟大的精神力量变成强大的物质力量。
马列经典作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三理”都有所侧重地进行了论述。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过程中,着重阐述了物质运动的规律以及作为它的反映的思维活动的规律。列宁在进一步阐发物质运动规律和思维辩证发展规律的同时,对黑格尔的“行动的推理”进行唯物主义改造,揭示了思维活动规律同实践活动规律的内在联系。毛泽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复杂而艰巨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十分重视把哲理转化为办好事情、抓好工作的事理,创立了一整套关于科学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的理论,并且反复提醒人们,做好工作必须在实际事物中探求处理问题的规律,即掌握事理,做到实事求是。总之,人们在实践中只有掌握上述三个规律,才能把物质运动的逻辑、思维活动的逻辑和实践活动的逻辑统一起来,进行自由自觉的创造活动。
哲学不仅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而且也是民族精神的理论体现。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和中国哲学发展的交错点上,才能真正把握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实质和特色。注重事理是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哲学面向社会、注重事理的优良传统。长期以来,西方和东方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在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中,形成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哲学——认知型哲学和道德伦理型哲学。西方的认知型哲学面向自然,着重探讨自然规律;而中国的道德伦理型哲学则面向社会,注重人伦关系和处事准则的研究。从古至今的许多中国哲学家善于运用深刻的哲理,采用形象的比喻,告诉人们如何处理事情的道理。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老子,运用朴素的辩证思想深刻地阐明了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事理,他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柔之所以能够克刚,弱之所以能够胜强,老子认为这是由于柔和刚这个对立的两极是相互转化的,他在《道德经》中写道:“反者道之动”(向着相反的方向变化,是“道”的运动),“弱者道之用”(保持柔弱的状态,是“道”的作用)。老子的柔弱胜刚强的处事思想,对于中国兵学,特别是兵家权谋思想的发展影响极深,对后来的军事家制定奇谋方略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启示。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子采用以形见理、以美启真的方式,表达了勤能补拙、贵在坚持的事理。他说:“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意思是说,好马往前跃一下,也不能跨出十步,而劣马能跑出十日路程,就在于它能坚持不懈。在中国哲学发展中承前启后的卓越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夫之,在人们从事改造自然、治理社会的根本问题“天人关系”上,继承和发展了荀况的“天命可制”和刘禹锡的“天人交相胜”思想,系统阐发了“善动化物”、“以人造天”的理论。〔1〕他强调“人之所以异于 禽兽”,就在于“以人道率天道”。〔2〕“任天而无能为,无以为人 !”〔3〕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以其革命家的气魄,战略家的 眼光,理论家的智慧,充分汲取了中国哲学注重为人处事的丰富思想营养,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对于解决革命和建设中各种问题的出发点、准则、保证、方法和艺术,做了系统的完整的概括和总结,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事理。诸如,客观实际是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从客观事物中找出规律性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准则,调查研究、走群众路线是办好一切事情的根本保证,坚持矛盾分析和两点论中的重点论是处理事情的科学方法,学会“弹钢琴”是领导者的处事艺术等等。在这些方面,我国有关专家做了大量的系统的研究,人们都比较熟悉,对此不再赘述,这里主要想就毛泽东关于事理的科学内涵作进一步探讨。
事理的科学内涵实际上也就是实践活动规律的科学内涵。关于实践活动规律的丰富内涵,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作了十分深刻的说明。他指出:“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4 〕马克思在这里揭示了动物的生产只是按照自身种的尺度和生理需要来进行,而人的生产可以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和各种不同的需要来进行,即按照外在的对象的尺度和内在的人的尺度(包括内在的人的需要的尺度和人的审美的尺度)从事生产。因此,人类的生产活动是真善美统一的,人的生产是全面的,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5 〕毛泽东沿着马克思关于人类实践活动规律科学内涵的思路继续前进,坚持用真善美统一的标准处理事情,从而为人们解决问题、办好事情提供了颇具中国特色的理论指导。
按照“真”的标准处事。所谓“真”就是符合客观规律。毛泽东明确提出,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办法来。因为不论做什么事,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关联,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因此,毛泽东作了这样的概括:“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6〕毛泽东认为,客观事物是纷纭复杂的不断发展变化的, 为了真正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一方面要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坚持客观地全面地深入地看问题;另一方面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进行再学习,接受新事物,研究新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对于具体情况作具体的分析,以便使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毛泽东还认为,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绝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有挫折,有斗争,为此,需要人们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真理与谬误是在斗争中发展的,为了坚持真理,必须具有彻底的唯物主义者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同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思想进行的必要的有理有据的有说服力的斗争。“要为真理而斗争”是无产阶级的战斗纲领,也是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行动准则。人们在处理各种事情的时候,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总是难免的,因此我们在坚持真理的同时,必须随时准备修正错误,以便把事情做得更好些,更有成效些。
按照“善”的标准处事。所谓“善”就是符合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人们办事情不仅要依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而且还要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按照人们的需要选择外界对象,调整实践活动。因此,人们不是为了求真而求真,而是为了求善才去求真的,正如毛泽东所说的,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只是为了改造世界。毛泽东认为,我们不是不要功利,而是革命的功利主义者,“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7〕。毛泽东要求每个共产党员和革命干部,都应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时刻牢记共产党除了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私利,我们的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是共产党人为人处事的根本原则,是维系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使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如果违背这个原则,就会背离党的宗旨和奋斗目标,葬送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毛泽东还认为,一切共产党员和革命干部,为了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事业,应该通过我们的工作使人们认识到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自身的需要和根本利益,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在这方面毛泽东有句名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8〕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同时也是共产党员和革命干部处理事情的基本原则。
按照“美”的标准处事。关于什么是美,国内外哲学家、美学家和艺术家进行过长期的探讨,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界说。但从根本上说来,美的标准就是符合人的理想和追求。在实践活动中,主体与客体不仅发生认识与被认识的认知关系,需要与满足需要的评价关系,而且也必然会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形成欣赏与被欣赏、追求与被追求的审美关系。总之,人们总是按照真善美统一的理想,创造理想的事物,在创造出来的产品中“复现自己”,“直观自身”,打上人的理想意志的印记,令人赏心悦目,给人以美的享受,从而使人们在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精神境界也得到提升。毛泽东在人们从事的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两大领域中,都十分强调美的标准。对此毛泽东十分明确地说:“我们的将来纲领或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去的,这是确定的和毫无疑义的。我们的党的名称和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明确地指明了这个将来的、无限光明的、无限美妙的最高理想。”〔9 〕他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还说:“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理想,是人们按照理去想,它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内在要求,它能把现有与应有、现实与未来合乎规律地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了人们对于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共产主义是人类按照理想蓝图,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必然结果,是人类社会发展达到真善美统一的最高境界。毛泽东认为,为共产主义事业而献身的人们,是有崇高理想和美好心灵的人,因此他反复强调:“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关于人的发展方向,马克思认为是社会化了的人;恩格斯认为,人的发展离开动物界越来越远;毛泽东认为,共产主义新人是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被毛泽东誉为“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的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就是一位“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自己”的公而忘私的伟大共产主义战士。
毛泽东认为,真、善、美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相互联系和矛盾斗争中发展的。坚持在斗争中把真、善、美统一起来处理事业,是毛泽东在理论上的一贯主张,他说:“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在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10〕人们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一方面要使自己的活动符合外界事物本身的客观尺度(真的尺度),另一方面又要使自己的各种活动符合主体的内在尺度(包括内在需要即“善”的尺度和内在审美的尺度)。总之,主体对客体的一切实践的掌握都是真、善、美统一的。只有在处事中坚持真、善、美统一的尺度,才能使人们的实践有依据——合乎规律的真,有动力——合乎需要的善,有方向——合乎理想的美。按照真、善、美统一的标准处事,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十分重要的特色,是毛泽东立足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带着中国哲学的优秀传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独特贡献,这一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仍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注释:
〔1〕肖萐父、李锦全主编:《中国哲学史》下卷, 人民出版社出版。
〔2〕《思问录·内篇》。
〔3〕《续春秋左氏传博仪》卷下。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97页。
〔5〕李德顺著:《价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306页。
〔7〕〔9〕《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97、1059页。
〔8〕〔10〕《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315、390页。
标签:毛泽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