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劳务派遣制度的“危”与“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劳务论文,金融危机论文,制度论文,背景下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我们处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所谓“后国际金融危机”,就意味着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他给中国的企业发展模式矫正和劳动关系管理理念的转换,带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契机,这其中就包括了劳务派遣制度。
目前,我国对劳务派遣的观点不尽相同,在《劳动合同法》立法过程中,也存在较大分歧和争议。但笔者认为,首先是要明确肯定,劳务派遣制度在中国是有客观需要的,我们应赞成有条件地允许进行劳务派遣,当然也要坚决反对滥用劳务派遣制度的做法。
劳务派遣的“危”主要是来自于企业管理理念的改变。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大量的国有企业以派遣方式替代正常用工形式,背后的动因是分配问题。同样非公有制企业以劳务派遣方式用工,也是为了减少成本和逃避责任。而伪“劳务派遣”加剧了这一问题的显性化,即假劳务派遣之名行劳务中介之实。还有,劳务外包对劳务派遣也是一种直接的“危”,用工单位更没有劳动法律上的责任担当压力。
“民工荒”带来“危”与“机”
“民工荒”问题的关键在于为我国劳动力的供求趋势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需要以更客观的、更长远的眼光去深入研究,而这也是确定劳务派遣事业价值取向和判断发展方向必须研究的问题。
目前,劳动力的供求关系和发展趋势存在这样几种情况:
一是总体供大于求和局部供不应求的矛盾将长期并存。
二是普遍的供大于求与结构性的供不应求的矛盾将长期并存。
三是近期的供大于求与长远性的供应递减的矛盾将长期并存。
四是就业者的数量与就业岗位的质量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并存,实际上也是劳动密集型就业与技术密集型就业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并存的问题。
我们的劳务派遣制度的发展一定要考虑这些问题,如果不关注、不适应这一变化,不调整现行劳务派遣的走向,那么劳务派遣也许真的有一天会“荒”起来。因此,劳务派遣机构及其管理者必须考虑劳务派遣向哪个方向发展。
“蚁族”带来“危”与“机”
大规模的低端劳务派遣可能就不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了。劳务派遣制度需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蚁族”们是劳务派遣的未来,也是劳务派遣向高端岗位和精细化发展的资源库。“蚁族”们的想法与劳务派遣制度功能有相当程度的吻合。“蚁族”这个群体应该是劳务派遣非常值得关注和研究的对象。
劳务派遣应何去何从
当前中国劳动力已经不再是无限供给状态而是有限剩余,这种发展的趋势对劳务派遣制度会带来压力,但同时也会带来契机。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劳务派遣制度有待探索、有待规范,到底这个制度如何去规范和发展,值得探究。劳务派遣机构必须关注三大因素的变化:一是劳动力相对紧俏,劳动者维权意识提高与劳动者体面劳动、尊严意识的提高使得民工“荒”了。二是政府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与执法力度逐步强化,以原始发展方式作为生存发展的支撑,面临的压力会越来越大。三是企业积极打造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后,减低成本、回避责任方式的劳务派遣空间应该是越来越小。
企业靠剥削廉价劳动力以赚取利润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同样,这样的劳务派遣也是不可能持续发展的,所以,建议劳务派遣单位一定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关注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合理利益,关注和维护劳动者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根据中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转变劳务派遣发展方向,从低瑞向高端、从粗放到精细发展;一定要根据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调整劳务派遣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
标签:国际金融危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