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旅融合下基层文化馆文化服务探索论文

基于文旅融合下基层文化馆文化服务探索论文

基于文旅融合下基层文化馆文化服务探索

余应木(云南省文化馆)

近年来,随着旅游产业的重塑与振兴,有效的带动了地方经济结构的调整,促使旅游产业开始向“朝阳产业”转变。与此同时,文化产业作为国家软实力的象征,更彰显着国家的文化发展意志。面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文旅融合必将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新亮点。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从本质上看,旅游既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经济活动,也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文化生活。在多元化的社会发展趋势下,两者之间的界限已经愈发模糊,这也为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基础保障。因此,基层文化馆应充分依托文旅产业融合的实际,创新文化服务观念和路径,不断为社会提供丰富的文化享受。

文旅融合的背景与联系

(一)文旅融合的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产生了本质变化,主要表现为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与社会发展不平衡之间的矛盾。伴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及生活水平的跃升,全域旅游、乡村旅游、大众旅游等创新旅游模式不断显现,“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已然成为文旅融合的价值核心,这是发展旅游产业,促进文化传播的必由之路,对于满足社会文化需求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二)文旅融合的内在联系

首先,从现代社会发展视域下看,旅游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文化活动,它具有文化体验、文化感知及文化传播的特点,从旅游产业振兴的路径可以看出,旅游与文化产业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现代旅游产业的发展越来越注重文化属性,如云南民俗文化旅游、云南地域风情旅游等,逐步开始向特色文化转移。目前,伴随着国民休闲旅游时代的来临,人们在旅游的过程中更加注重文化底蕴,据有关数据统计,约占60%以上的旅客更愿意为文化体验买单。其次,丰富的文化资源促进了旅游的品质,通过旅游地浓厚、持久、富有魅力的元素,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参与到文化盛宴之中。如民族风情、历史遗址、名胜古迹等,都已经成为当今炙手可热的旅游项目。由此可见,地方旅游业的文化价值将决定旅游产业的发展高度,这也充分彰显了文化是旅游产业发展的灵魂所在。最后,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之间界限的模糊,也是促进文旅融合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在现代产业发展视域下,产业之间的交叉将不断演化出新的产业模式,同时也为产业的融合奠定了基础。

文旅融合下基层文化馆文化服务探索

(一)文化馆建设应当明确文化服务主旨

基层文化馆是服务于社会的公益性机构,自身具有丰富的文化服务属性,在传统的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中,一般以艺术普及和文化推广为主导,具有固定的文化服务流程和模式。而基于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基层文化馆,在向公众提供文化服务的同时,应全面契合文旅融合的实际,明确自身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定位,在文化服务中实施理念创新、方式创新和文化创新,从而为文化馆的建设发展提供助力。首先,基层文化馆要明确引领价值。在进行公共文化服务时,要以社会主流价值观为导向。充分融合地方的特色文化、传统文化和艺术文化,打造富有特色的“地方特色文化大舞台”,并利用新媒体传播的方式,向公众进行艺术普及与文化传播,以提升社会对于主流文化的认同感。其次,基层文化馆要明确服务效能。在面向公众的文化活动中,文化馆都应结合自身的文化服务主旨,在所开展的文化活动中确立鲜明的主题,以准确对文化活动进行定位。以云南地方文化主题相融合,充分营造文化服务氛围。最后,基层文化馆要明确融合范围。文化馆要打造文化服务的特色,就要利用多元化的文化内容吸引公众参与。结合云南当地人文地理、自然特点、历史传统和民俗文化,在引导公众进行继承和弘扬的同时,以扩大受众面和覆盖面,不断提升影响力,让文化服务的内涵更加深入人心,配合打造地方旅游新亮点。

(二)文化馆建设应当创新文化运营机制

基于文旅融合视域下的基层文化馆,在调整自身结构和服务认知的同时,还要不断的完善文化运营的机制,丰富自身文化引领与传播的路径,提升基层文化馆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以云南省旅游文化产业为例,云南是传统旅游产业大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特色的民俗风情,历来受到旅游者的喜爱,如石林、丽江、大理、香格里拉、西双版纳等。同时云南境内还拥有25个少数民族,其中白、哈尼、傣、佤、独龙、基诺等15个民族为云南特有。这些旅游特色的存在,不仅向外界传递着丰富旅游的信息,更为基层文化馆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因此,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过程中,要将本地特色文化资源与创新的运营方式相融合,加大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持续吸纳丰富的文化资源,弥补传统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不高,服务内容单一、设备陈旧的缺陷。依托各级文化馆的资源特点和优势,适时开展文化合作,通过“文化帮扶”、“文化志愿者”、“文化共建”等形式,加强文化组织与团体间的合作,将全域旅游的模式引入文化馆运营之中,打通社会组织与团体合作渠道,广泛吸纳社会优秀文化和优秀人才,最大程度的彰显文化的公平性,以此深化文化馆的运营结构,营造良好的文化创新氛围。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大数据是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的流通性已成为每个国家都在关注的问题。应在保证档案信息不泄露的前提下,可借鉴国外的高新技术来为我国档案保护的发展提供对策。例如:日本处于地震带地区,他们就火灾和地震等因素对档案保护技术方面产生的影响有着丰富的经验,美国的纸张去酸技术始终位于世界前列。同时,还要学习国外关于电子档案的保护措施,可通过举办交流会、交流生等合作形式来汲取国外先进的电子档案保护技术和理念,并向国外传播我国对档案保护所采取的措施。

(三) 文化馆建设应当构建多元化推广平台

基层文化馆建设除利用好内外部媒体空间外,还应当结合文旅融合的现实需求,借助文化馆的公共文化服务优势,打破传统文化服务的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将“全域”发展理念应用于文化馆的建设和服务之中,切实提升基层文化馆适应时代变化的能力。首先,积极拓展传播平台。随着网络信息化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文化馆在文化传播过程中拥有了更多元化的渠道作为支撑。基层文化馆应开通网络平台服务,利用网络文化平台进行文化信息发布,为公众搭建文化交流服务平台,如依托云南丰富的旅游资源,向公众发布旅游资源信息,并将相应的文化活动进行注明,如此一来,既对旅游产业有所推动,也提升了公众对文化产业的关注度,从而达到文化、旅游融合推广的目的。其次,全面引入社会资源。事实上,文化馆本身的文化资源有限,由于传统定位的问题导致服务能力受到制约。因此,基层文化馆必然需要转变自身职能,由文化服务提供者转变化文化服务引导者,广泛收集与吸纳社会文化资源,尤其是地方特色文化内容,通过文化资源的融合与文艺创作,为公众演绎出更具特色的文化盛宴。通过文化馆的公共文化志愿服务,邀请著名编剧、舞蹈编导、词曲作家、实力演员等,参与到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之中,并结合云南历史文化、民族村落等,绘制出一幅旅游文化融合的壮丽画卷,有效推进了文旅融合下的特色文化发展。

结 语

总体而言,伴随着文旅融合模式的不断发展,赋予了基层文化馆更大的发展空间,放眼华夏大地,人文胜迹满载历史,一砖一瓦都是文化,山山水水皆有故事。因此,基层文化馆在向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过程中,应充分结合时代发展背景,立足于产业融合发展的同时,持续加强自身服务结构与模式的调整与创新,强化基层文化馆的服务能力与拓展服务范范围,依托现代文化市场的需求及科技融合的优势,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为促进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而努力。

本文借鉴施炳展 (2010)[20]对三元边际的分解方法,我们定义中国机械运输设备出口的扩展边际 (EMjm) 为:

参考文献:

[1]陈羡梅.文化馆服务功能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J].大众文艺,2016(1):16.

[2]李建刚.文化馆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祖国,2017(18):82-83.

[3]王波.打造文化馆品牌建设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J].文化月刊,2017(6):122-122.

[4]冯延军.对新形势下文化馆建设的几点思考[J].大众文艺,2017(08):45.

标签:;  ;  ;  ;  ;  

基于文旅融合下基层文化馆文化服务探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