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高考作文阅读的几点思考_高考语文作文论文

2001年高考作文阅卷笔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笔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笔者每年参加高考作文阅卷,都要记点笔记,今年也不例外。现将笔记整理如兹,供来年考生参阅。

▲什么样的文章容易得高分?

1、议论成分多一些的文章大都占了“便宜”。

从湖北省评卷业务组提供的样卷来看,20篇里有5篇满分文章,其中4篇是纯议论文,1篇是书信体,也以议论为主。评卷点印发的《优秀作文选》中,80%的文章也是议论文。

2、创新的文章仍然有其独特的魅力。

《楚天都市报》7月20日发了一条消息,说江苏省高考作文评卷中,一位考生用古白话写就的作文《赤兔之死》让阅卷老师拍案叫绝,给出了满分。南京大学当即拍板,表示愿意破格录取该生。

湖北省评卷点各大组向业务组提供的优秀作文,真正有创意的文章不太多,但也有几篇赢得了评卷教师的青睐,如《我是鹦鹉》《猴子的悲哀》《中山狼新传》《伴我一辈子的》等。

3、文面整洁、字体俊秀的文章能一下子吸引评卷老师的目光。

首先,我想坦白的是,我所评判的高考作文,凡是文面整洁、字体俊秀的,都比那些字迹潦草、涂涂改改的平均得分要高出3~5分。而且,这点与业务组的评分标准也不谋而合。业务组印发的《评卷专刊》第3期全文影印了一位考生的作文《诚信是最美的行囊》,文章写得不算特别好,甚至还有一个错别字,但是书法精美,见者无不啧啧称奇,遂被业务组相中作为满分范文印发。据说湖北省明年要统一使用计算机阅卷,考生的作文一律扫描到计算机上。那么,一篇“眉清目秀”的文章和一篇“蓬头垢面”的文章,哪一篇能得高分?

4、构架精巧的文章能得到评卷老师的赏识。

有一篇题为《竞选州长》的文章,开头写道:“明天就是竞选州长的最后一天,到底谁将成为新一任的州长,明天就会揭晓。”先设悬念。中间写两个人,一个H先生,一个K先生。H先生普普通通,K先生腰缠万贯。群众投票,两人票数相同。投票者中有一位老太太迟到了,她的这一票投给谁呢?文章接着用回叙的办法写H与K在中学读书时有个约定,如果一朝出人头地,一定重建那所学校。后来两人都富了,K背信弃义,而H却慨然解囊。文章的结尾点明,老太太就是那所中学的老校长,这一票投给了谁呢?谁当了州长?不言而喻。

读了这篇作文,我猜想这位考生考前也许读过类似的文章,但经他稍作改动赢得了我的青睐,我想到了欧·亨利的小说构架,情不自禁地给这篇文章判了高分。

▲哪些作文要当心丢分。

1、抄袭的文章被判了“极刑”。

2000年高考作文的话题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有部分考生考前读了袁炳发的小小说《弯弯的月亮》,考时就直接用了,有的稍作修改,有的干脆原文照搬,结果,都得了高分。可今年就不行了。凡是有抄袭嫌疑的,统统都判为不及格。业务组在发的样卷中就有一篇抄袭文章,题为《玉》,就是照抄《读者》杂志今年第13期上程咏泉的《玉》。业务组很多老师都读过这篇文章。讨论时,有的老师说判10分,有的老师说这个考生不讲“诚信”,抄袭他文来蒙骗评卷老师,给10分都多了。最后评判给了30分,理由是开头结尾略有改动,字写得还可以。

2、缺乏新意的文章不能引人注意。

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有8头羊,分别问张三、李四、王二麻子共有几头。张三说8头,李四也说8头,王二麻子却说1头公羊加7头母羊。很明显,王二麻子的回答能引人注意。高考作文亦是如此。老实说,今年的高考作文能够让评卷老师眼睛为之一亮的实在不多。我评判的1000多篇作文,能够一下子“打倒”我,让我心服口服的几乎没有。因此,今年我给的满分作文很少。业务组编发的优秀作文,真正能让我提神的也不多。这里,我又要说到《赤兔之死》了,它妙就妙在一个“新”字。

3、错别字太多的文章想得高分那是神话。

何谓好文章?我想至少要把句子写通顺,把字写准确,这是作文基础的基础。一篇错字连篇的作文,教阅卷老师怎么打高分?随便拣几个今年作文的例子吧:

例1:古代的尧瞬禹。(干嘛把“舜”字加个“目”旁呢?“尧舜”,我们的老祖宗啊。)

例2:国与国之间也要通过诚信建立穆林友好的关系。(将“睦邻”写成“穆林”,纯粹是平常只听其音未写其形的缘由。)

例3:众观历史。(开篇第一个字就写别了。)

例4:记得那时侯我和你常被于秋雨的散文感动得泪眼汪汪。(连人家的姓都改了,还感动得泪眼汪汪?)

例5:夏门。(文章是写到厦门的经历的,一二十个“厦”统统写成了“夏”,让人怀疑作者真的到过厦门么?)

例6:一位中国款爷初到俄斯(有些译音词,是约定俗成的,比如马克思,一般不写成玛刻丝。虽然“”音未错,但多个单人旁,就让人看了有点别扭,而且在文中出现了好几处。)

我敢断言,写下上面的错别字的考生,有很多会考上名牌大学。我们评卷教师见了考生不该错的字错了,只有一声叹息。

4、用词不当的文章“伤疤”太显眼。

词语是文章的“零部件”,就像一个人,头、手、足各个部位都要生的是地方。文章也是,倘若词语用的不是地方,这篇文章就成了不伦不类的“怪物”了。

例1:可能由于天气的缘故,乘客很少,连售票员也在车上懒洋洋的,失去了往日的精明与强慓。(如此“强慓”的售票员,那不把乘客吓昏才怪。)

例2:复杂的商场会不会夺走我的姐姐?(“商场”会夺走姐姐?可能是“商海”吧。)

例3:就相当于你借明天的钱,买今天的事物。(“事物”能买吗?)

例4:今晚夜色很美,而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常常泛起涟漪的浪花。(“涟漪”会有“浪花”吗?)

例5:我们必须要有诚信。一方面要诚信祖国的传统文化的精深,另一方面要诚信西方文化的复杂性。(把“诚信”活用为动词,总让人感觉有点儿别扭。)

类似的用词不当的例子太多了。评卷老师就像啄木鸟,喜欢从考生的作文中挑刺,而用法不当的词语最刺眼。

5、语言表达欠妥贴的文章让人“笑话”。

例1: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父亲常对我说:“青青啊!你今后一定要好好做人,好好学习,争取当一名共产党员,向孔繁森、焦裕禄、吴天祥等优秀共产党员学习。”(文中的父亲是大山里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农民的语言是这样的么?这分明是老师教的范文中的语言嘛。)

例2:爸爸又给我讲了一篇荀子的故事:荀子小时不读书,他妈妈叫他好好读书,让他爸爸回来杀猪给他吃。荀子就读书去了。他爸爸回来要杀猪,他妈妈又阻止,他爸爸坚持把猪杀了,给荀子做榜样。我很以爸爸为榜样,就把玩具送给伙伴了。(此处“爸爸”不知道是哪一个“爸爸”?)

例3:可别吃不着葡萄反惹一身臊:(葡萄怎么会“臊”呢?你尝尝牛肉、羊肉看看。)

例4:我是农民的儿子,有骏马的野性,却无大地的容忍,我每天都要与轻视农民的人作斗争,甚至粗鲁地揍他一顿,让他永世不得翻身。(好一副侠胆义肠,好一个农民的儿子。但让人不解的是,每天都要揍人,你吃得消?)

例5: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诚信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

二、在日常生活中,常反省自己,改正缺点;

三、向先进学习,不断进取。

(一、二、三条,条理还算清晰,可让人觉得有点像决心书。)

6、开头不着边际的文章别想得高分。

请先看下面的例子:

我是一名房屋推销员,做我们这一行的,需要的就是“嘴皮子”,从小我就会说大话吹牛皮,撒谎从不脸红,相识的人都叫我“大话王”,哈哈哈,怎能不得意呢?我拥有了金钱、名誉、舒适的生活,凭我的三寸不烂之舌,获得了令人羡慕的一切,对了,悄悄告诉你,我还有一位亭亭玉立含苞待放如花似玉的漂亮女朋友……

这位考生不知是炫耀自己,还是要故意铺陈,引人入胜。这样的开头,让人顿生厌恶之情。

再让我们看看这样的开篇:

如果说岁月是一把刀,那么它最先削去的是你雍容的外表;如果说岁月是一杆秤,那么它最终将掂量出你的分量;如果说岁月是一首歌,那么唱到最后,才是真正的韵味。……

一组排比句,语言不可谓不美,但与“诚信”有何关联?

再看下面的开头:

当我惊叹于巴尔扎克的执著,莫泊桑的精巧,泰戈尔的智慧,鲁讯的辛辣,朱自清的缜密时,我开始用心灵去感悟,用手去描绘人生。人生啊,你是一张巨大的网,在这个网里,有你,有我,有他……

不知道这位考生“惊叹”巴尔扎克、莫泊桑,泰戈尔、鲁讯、朱自清是为了什么?从这张“网”里能“网”些什么?

当然,作文的开篇并不是一定要开门见山,怎样开头,这是个技巧问题,但一定要与中心有关。我比较喜欢这样的开头:

例1:记得曾经有首歌是这样写的:朋友别哭,我是你心灵的归宿,朋友别哭,有我你就不孤独,人海中难得有几个真正的朋友,这份情请你一定不要不在乎……

的确,沧海人生,寻得一位知己,或为老师,或为同学,或为上司,甚至为亲生父母,兄弟姐妹,该是何等的不易,何等的骄傲。一旦拥有了这份友谊,我们需要全身心去呵护,去珍惜。这离不开诚信,只有诚信的存在,才能使友谊之城坚不可摧。(歌词引入)

例2:情义无价,你想拥有真正的友谊吗?事业伟大,你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吗?只有诚信才能圆你的梦。

(设问开篇)

例3:金钱诚可贵,荣誉价更高。若为诚信故,二者皆可抛。名利乃身外之物,如过眼浮云。可漫漫人生路,若没有诚信的陪伴,你将如何扬起生命的风帆?(反问导入)

例4:如果说社会是一辆列车,诚信便是车轨。没有了车轨,列车无法正常运行。

如果说社会是一艘航船,诚信便是河海。没有河海,航船寸步难行。(假设入题)

例5:诚信是石,激发希望之火;诚信是火,点燃希望之灯;诚信是灯,照亮成功之路。(顶真挺进)

例6:走过了盛唐的金宫玉殿,走过了南宋的洪钟巨鼎,走过清王朝的画舫笙萧,中国人,自古就有着一种崇高的美德——诚信(排比切入)

7、材料缺乏说服力的文章当然得不到高分。

说“诚信”,当然要有说服力的材料才行。但有考生的文章中的材料要么文不对题,要么软弱无力,要么自相矛盾。

例1:许老师叫了一声我的名字,他说:“你试卷做得认真吗?仔细检查没有?”我说做得认真,也检查了。他说:“你先到办公室去,写100个诚实的‘诚’,然后再写100个自信的‘信’,再写100个‘人’。”(也许是老师觉得“我”的作业没检查,而“我”又说检查了,老师才要我写100个“诚”,100个“信”,100个“人”的,可这样的材料能说明什么问题,顶多说明这位许老师“体罚”学生够狠的。)

例2:你一定看过许多法轮功练习者在天安门广场自焚的事件吧,他们中有研究生,有未成年的小姑娘。(不知道这位考生出此材料是要说“诚信”的什么?)

例3:每一个人都要拥有自己的诚信,不论何时何地。有一个人人皆知的例子:一年轻人迷了路,碰到一位老人就很不礼貌地叫道:“老头,到××处怎么走?”老人听了很生气,就告诉了相反的方向。(这个老人是“诚信”的吗?)

究竟用什么样的材料才有说服力呢?下面是我随手从考生的作文中抄录的:

例1:在美国唐人街上有一商店出售钢琴,售价一万,可因店老板的疏忽,把一万写成了一百。有位顾客发现了这个错误,于是马上决定买钢琴,当然是一百元。可服务员为难了。老板知道后,说:“好吧!一百元。我们的承诺永远是可信的。”(鲜活的材料说“诚信”,多妙!)

例2:古罗马有位君王选拔人才。他给了一百位年轻人一人一粒种子,让他们回去种,来年把收获的成果给他看。第二年,那些年轻人纷纷拿来了他们各自的成果,而君王却选出了一位没有收获的人,因为那一百粒种子用水煮过是不会发芽的。因为这位年轻人讲诚信用他的实际行动来证明,所以他成功了。(这是一个传说故事,用在文中恰到好处。)

例3:春秋时,鲁国有一人家中的一头黄牛病了不能下地干活了,他的儿子趁他不在家把牛卖了。他回家发现后,赶紧找买主,牵回了牛。鲁国国君知道后,赐给他田地房屋,诚信给他带来了好运。(这个考生多多少少读了点书,古代的例子信手拈来,多棒!)

标签:;  ;  

2001年高考作文阅读的几点思考_高考语文作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