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损管理中的电网能量计量自动化应用研究论文_张加畅

线损管理中的电网能量计量自动化应用研究论文_张加畅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南海供电局 广东南海 528200)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对电力的需要量不断增加,这对电力系统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线损是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一部分,线损的产生对电网的运行,会造成非常直接的影响,让传输电缆出现发热的情况,还会对电力企业的生产经济效益,造成非常直接的影响。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将电网能量计量自动化系统应用到线损管理当中,提升线损管理的及时性。为此,我将要在本文中对线损管理中的电网能量计量自动化应用进行研究,希望对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可以起到有利的作用。

关键词:线损管理;电网能量计量;自动化研究

1前言

配网线损是配网运行的一部分,其主要分为自然线损和管理线损。自然线损是受到当前电力技术的发展所限造成的,线路的阻值是其组成部分【1】。线损管理也是配网线损的主要针对对象,在实际开展供电的过程中,经常会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线路破坏情况的出现。为了避免线损过大现象的出现,电力企业通常会开展线损管理,对电力线路线损的情况进行精密的统计和分析,并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保证线损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2计量自动化系统的组成

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是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系统,往往是由各种不同的系统所组成的,只有在这些系统相互配合协调之下,才能准确掌握电力线路的实际线损情况。

低压抄集系统。在低压抄集系统的实际运行过程中,经常会采样各种总线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系统有效结合起来,并通过电能表完成对用电数据的采集、传输,采用了全自动化的计量方式,可以有效保证计量数据的准确性,能够有效提升数据采集的效率和准确性。在其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智能电表抄集系统对电能使用情况进行计量,为后期线损管理工作的开展,可以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大负荷用电管理系统。在该系统实际运行的过程中,通常会将自动控制和通信技术联合进行应用,通过网络来收集客户的用电数据。通过该系统的应用,可以及时掌握高负荷用电客户的实际用电情况,及时对客户的用电数据进行采集,降低在电量采集过程中人力的投入,有效提升电力管理水平。

配变运行情况的监视。当前,配变运行监视系统已经被广泛应用在配网运行过程中,其可以通过网络系统来收集配变运行的各种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就可以掌握线路实际线损情况,如果线路线损超过了合理的范围,就可以开展各种线损管理措施。

电网线损的组成

一、升压和降压变压器系统当中的铁芯损耗和在绕组当中的损耗。

二、架空线路的线损。

三、高压线路当中的电晕损耗。

四、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电抗器的损耗。

五、架空线路绝缘子表面漏泄损耗和电缆介质损耗。

六、互感器、保护装置、计量仪表应用中的损耗。

七、电力系统当中无功补偿装置的有功补偿损耗。

八、接户电阻中的损耗。

九、其它不明的损耗。

表一:线路损耗的组成部分

3四分线损的实际含义

四分线损是一种非常先进的线损管理模式,其经常是通过对管理区域内的分压、分区、分线和分台进行综合管理的。在分台区实际管理的过程中,其会实时对配电变压器的实际运行情况开展记录工作,并通过对记录的分析,来掌握分台区的实际管理情况。分压管理是建立在配电区域内分压、分级基础之上的,其往往比较重视对线损情况的统计,并定期开展考核管理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开展分线管理的过程中,主要是针对配电区域内不同等级电压设备的耗能情况进行统计的,其非常强调对送电线路、主变损耗、10kV馈线这三个方面进行考核。

在开展分区管理的过程中,其会按照相关标准将配电区域划分为不同的管理单位,并按照该单位对线损的情况进行统计。在实际开展考核的过程中,通常会将重点放在线损率的考核当中,加强对重点区域的线损考核【2】。

4线损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计量自动化的实际运用

4.1线损问题,计量装置的老化问题

在当前我国电力网络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很多用电计量设备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老化问题。发生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很多计量设备并没有严格按照要求开展定期的校验工作,这会对计量装置的实际运行效果,造成非常直接的影响,很多计量装置运行的准确性因此不能得到保证,这对开展用电数据的统计,造成了非常不良的影响,很容易造成电量流失现象的出现。此外,当前很多企业依然还在采用传统的计量设备开展计电,这些设备的技术往往比较落后,不能有效满足配电管理的实际需要,很多设备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并不能被及时发现,最终导致电能的消耗比较大。此外,很多电网的布局也不是非常理想。在实际开展配网管理的过程中,很多电网都存在超负荷供电的问题,甚至出现了长时间超负荷运行的情况,导致线路的损耗现象比较严重。变压器轻载运行的问题。导致变压器出现轻载运行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如果对变压器的运行时间选择不够合理,如果变压器不能在合理的区间范围内运行,就会导致变压器运行能耗较高现象的出现,导致电量的浪费现象比较严重。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从提升线损管理水平着手,建立起来有效的线损模型,有效规避各种线损问题。

4.2建立起来有效的线损模型。

为了精确对线损大小进行计算,开通过公式:线损率=(供电量-售电量)/供电量*100%。通过对该公式的利用,在开展四分线损管理的过程中,也可以采用该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虽然两者在输入和输入配置上存在差异,但计算的本质却是一样的。因此,可以直接通过线损模型来开展线损管理。例如,在开展线损管理的过程中,可以首先建立起来线损模型,选取一条10KV的馈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际线损情况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对线损模型的应用,就可以建立起来类别、电压等级、名称等属性值。在实际对模型进行使用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两种分析类型,它们分别是线损分析对象和计量点。从正常情况来看,子线损的分析对象一般来说也是线损的分析对象,这主要是由于对子对象线损分析的实质就是在对各计量点的数据进行采集之后,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充分合并之后,再归入到其它线损分析对象之中【3】。

4.3开发轻量级的在线监测工具,实现对线路线损的全范围覆盖监测。

在线损监控网络实际建设过程中,可以采用数据挖掘系统和SG186营销数据系统的融合体系,实现对表码数据、档案数据的监控,实现对线路线损的监控,还可以直接实现对线路线损的自动化计算,对各种线路异常情况进行自动化筛选和统计分析。在该监测工具实际使用过程中,其具有如下的特点:一、在使用“同期近似数据候补统计”功能的过程中,可以自动化筛选各种采集失败的数据,还可以对系统内变电站、台区关口以及户表电量进行近似的统计,尽可能增加线损的同期率,有效还原真实的线损情况。二、通过增加使用“电量计算关联计量装置换表单”功能,可以在表计发生更换后,更加及时查找营销系统相关的计量装置变工单,对旧表结算电量进行进一步统计,避免由于业扩业务、故障等业务换表带来的统计数据失真情况的发生。三、更加合理对线损计算因素进行设置,针针对当前城区互联、环网线路出现的高线损情况,分别增加线路运行干系、正反电量结算模式等监测统计要素,可以很好避免对异动数据和人工数据分析过多现象的发生。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取得了非常大的发展。通过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线损管理过程中,通过人工智能分析技术对计量数据的分析,就可以更加及时掌握当前的线损情况,并及时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通过对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将线路线损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区间范围之内。

5 结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对电力系统线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当前电力系统中线损管理出现的问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将先进的电网能量计量自动化系统应用到线损管理过程中,更加及时开展线损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毕林贵.提高电力线损管理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J]. ??中外企业家.?2016(33):22-23.

[2]高丽宏,张建蒙.提高电力线损管理工作效率的探究[J]. ??科技创新导报.?2013(29):33-34.

[3]王杰.提高电力线损管理工作效率的探索[J]. ??科技与企业.?2013(23):55-56.

论文作者:张加畅

论文发表刊物:《云南电业》2019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3

标签:;  ;  ;  ;  ;  ;  ;  ;  

线损管理中的电网能量计量自动化应用研究论文_张加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