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货币危机的汇率制度选择——中国加入WTO后的国际收支平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收支平衡论文,汇率论文,货币论文,中国加入论文,危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对国际收支平衡的可能影响
世界贸易组织体系的宗旨是“互惠、互利、非歧视性”原则,要求新加入的成员国在一定的时间内将本国的进口商品的关税总水平降低到世界的平均水平,并且提供市场准入。这就意味着中国目前存在的不符合世贸组织要求的贸易壁垒和非贸易壁垒将降低或取消,其对国内市场的保护效应受到严格的限制。按照国际贸易理论,关税的下调和市场在一定时间内的开放,将导致国外商品和要素以较低的价格和交易成本进入中国市场,由于外国商品和要素的竞争性能力较强,可能加剧中国市场的拥挤程度。暂且不论这种竞争对消费者和生产厂商的福利水平的影响,仅从国际收支平衡的角度看,真正让人担心的是国际收支平衡的可能性问题。
自从1994年中国外汇体制改革后,将汇率制度由固定汇率制调整为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并对人民币的汇率进行了自动贬值,出现了新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扭转了以往贸易收支的逆差困境。而贸易收支顺差的背后是政府通过贸易壁垒和非贸易壁垒的方式对进口数额的严格管理,在出口激增的情况下中国贸易收支的顺差自然形成了。如今中国即将加入世贸,贸易壁垒和非贸易壁垒对进口数额的限制效应大为降低,经常项目的能否平衡将是中国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随着进口商品数量的大幅度增加,贸易收支顺差的状况可能发生逆转,而出现贸易逆差,这种贸易收支逆差是无法通过目前的汇率机制自动调节的,极可能使经常项目发生赤字,那时将出现中国所不愿意看到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政策调节工具一般有两种:(1)实施进口管制, 但在中国加入世贸后是无法实行的;(2)采用汇率贬值措施,增加出口。如果政府通过人民币贬值的方式来调节贸易不平衡的问题,将使资本项目的外国直接投资产生疑虑,使中国经济的信誉度受损。况且在中国现行的有管理的汇率制度和国际储备,汇率调节外部均衡的能力、强度和时间性是令人怀疑的。那么,持续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出现货币危机的机会是相当大的,会进一步使汇率贬值,引发国内的通货膨胀和外资流入的减少,可能导致宏观经济的困境,这种观点已经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得到了证实。可以说,加入世贸后中国必须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尴尬局面。
二、合理的汇率制度
汇率作为一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中的价格,在开放经济中已不单纯是影响贸易收支的变量,更为重要的是它已经成为影响宏观经济表现、国际收支平衡、物价水平和就业的重要变量,而且汇率制度安排也涉及到货币和财政政策的有效性问题。因此,可以说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汇率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变量。
汇率制度选择对于开放经济国家是十分重要的,合理的汇率制度最为重要的标志之一就是汇率是宏观经济的“稳定器”。合理的汇率制度安排一般按照两种方法进行:一种是以芒德尔的最适宜货币区域理论为依据,结合一国的经济特征来选择汇率制度,如欧元区各国汇率选择;另一种是根据冲击宏观经济稳定性的主要来源来确定汇率制度,如果冲击来自于外部,则考虑浮动汇率制;反之则采用固定汇率制。无论采取固定汇率,还是浮动汇率都只有一个目的:尽可能地减少宏观经济的波动,即能使产出、消费、物价水平或其他宏观经济变量的波动最小化。实践表明,“维持正确的汇率水平”对保持可持续的宏观经济稳定尤为关键。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要维持正确的汇率水平,首先要处理两个重要的政策问题:一是外部均衡问题,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是汇率不变的基础;二是内部均衡问题,控制总需求以接近没有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状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客观要求一国的汇率制度安排必须能够解决内部均衡或外部均衡问题,即合理的汇率制度通过其传递机制来调节市场中出现的不均衡,而不恰当的汇率机制选择对经济中出现的非均衡是无能为力的,而且还将可能成为“引爆”货币危机的根源。这种对汇率制度的要求是刚性的。但是汇率制度的选择并不是永久性的,而是要客观地针对各国宏观经济特征的变化,按照经济中的主要矛盾成因适时地调整汇率制度,使之能更好地稳定宏观经济。
在现实经济中对合理的汇率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是国际流动资本。贸易与投资的自由化最终将导致金融市场一体化,为国际资本自由地进入和退出资本市场提供巨大的空间。特别应当注意的是国际资本流入对汇率的巨大影响,即资本流入流出使得名义汇率面临升值或贬值的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一国实施的汇率制度灵活度较小,如钉住汇率或有管理的汇率制度,政府就必须采取公开或暗中的干预,阻止名义汇率的变动,但是干预的成本往往大于收益。其原因主要是:(一)政府一般是通过承诺维持钉住汇率和市场干预的方式来维持钉住汇率,这一点从理论上是可行的,暂时可以达到稳定汇率的目的。但是由于国内金融市场规模与国际资本规模存在严重的不对称性,“单向投机性赌博”机会使干预收益小于国际储备的损失,货币当局对不现实的汇率提供的任何保护都成为国际投机者的利润来源,最终不得不停止干预;(二)干预的“后遗症”经常与干预的目标相悖。干预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是不得不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在稳定本币汇率的同时,却累积了通货膨胀的压力,为宏观经济的持续发展设置了障碍。二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以中和流入的资本,公开市场操作将导致本币利率的下降,这使得政府陷入“两难选择”,利率下降过度将使本国的资金流出,使国际储备面临损失和国内经济过热的困境;而若利差依然较大的状态没有大的变化,资本流入会持续,最终将导致经常项目的逆差。可以发现,这两种方式最终都不得不对汇率进行被动的重大调整。不幸的是,这个观点在现实经济中得到了验证。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后,考察70年代以来遭受投机的西方发达国家货币当局对本国货币不现实的汇率进行的市场干预结果,以及东南亚国家在金融危机中对本国汇率的干预结果来看,都是以失败而告终。
因此,在开放经济国家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双重背景下选择合理的汇率制度对一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国际收支的平衡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三、中国的汇率制度及其目标
中国现行的汇率制度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属于“折中体制下的汇率制度”,其实质是“有管理”而不“浮动”的固定汇率制(沈炳熙,宋小梅,1999)。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有着一定的缺陷:一是较高的社会成本和管理费用,对国民福利而言是一种损失;二是风险的承担者是中央银行,市场主体无法分散汇率正常波动带来的风险,它具有潜在的不稳定性;三是有管理的汇率制度不能真实地反映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扭曲了市场价格,而目前市场中稳定的汇率主要是由政府通过非市场行为来改变市场的供求而造成的,外汇“黑市交易”的存在便是反证。
那么,为什么中国选择有管理的汇率制度呢?其主要原因有三:(1)中国作为转轨经济国家,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金缺口较大, 需要大量的外资流入。而较为稳定的汇率对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是有利的。如果汇率经常出现异常的波动,汇率风险便会在中国目前缺乏规避外汇风险工具的情况下减弱外商直接投资的动力。(2 )稳定的汇率可以使进口品的价格相对稳定,避免对国内物价水平的过度影响,减缓通货膨胀的压力。(3 )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在管制的市场中的供求关系,政府可以通过伴随着对国内经济的临时性宏观经济调整,逐渐改变汇率,直到达到一种新的均衡为止。这种有管理的汇率制度在中国加入世贸前较为容易达到政府的政策目标,但是中国加入世贸后,贸易收支的逆转可能导致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同时,按照市场准入时间表的安排,外国资本将可以进入中国的资本市场,这就为外国资本的投资与投机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因此,可以说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存在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人关心的是这种汇率制度是否还能够满足政府的政策目标。
在国际流动资本为中国提供相当可观的资本数量的同时,中国也为国际流动资本的投机提供了机会,但是这种投机一方面是恶意的,另一方面是对一国不合理的汇率进行的纠正(经常是过度地纠正)。资本市场的开放客观上要求中国具有良好稳定的宏观经济基础以及对资本市场有着较强的监管能力,同时还应具备一些宏观经济“稳定器”的政策工具,如合理的汇率调节机制,以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但令人担心的是,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的中国经济改革与结构调整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时间跨度,虽然影响宏观经济稳定的因素较为复杂,但是可以断言外部因素将是其中之一,其影响力不可低估,这种改革过程的不稳定状态可能对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都构成威胁。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对经济的调节能力和时间持久性是不能令人满意的,无法使国际收支恢复平衡。相反,会影响国外直接投资的连续性,并使外国投资通过各种方式流出中国资本市场,并且在国内出现货币替代问题,可能引发人民币危机。这就充分说明了在中国加入世贸后,缺乏弹性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在稳定经济方面存在严重的缺陷。因此,中国目前的汇率制度在加入世贸后存在调整的必要,而改变汇率的重要标准之一是新的汇率制度应该是经济的“稳定器”,可以调整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这也是新汇率制度的目标。
四、中国汇率制度选择的政策建议
从理论上来看,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之间没有明显的熟优熟劣问题,但是基于世界货币发展的一般趋势,可以发现自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世界上许多国家已经放弃了固定汇率制度,发展中国家一般采取“钉住”或“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而经济发达国家基本上采取的是浮动汇率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许多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受到金融危机冲击的国家)也逐步在接受浮动汇率,但这决不是“盲从”,而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开放经济国家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需要所采取的相应的汇率制度调整。在即将进入21世纪的时候,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间相互影响经济的因素在增多,建立具有相对有利于且能够熨平国际间经济波动的浮动汇率制度是非常必要的。鉴于国际收支平衡的需要,我国汇率制度的改革应分“两步走”:第一步,在中国加入世贸后的短期内,考虑到我国经济结构的特殊性,将目前较为“固定”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变为真正的浮动汇率制,即将汇率浮动设定上下限,使浮动幅度扩大,以适应国内经济和外部市场的需要。需要明确的是,这是一个过渡性措施。第二步,从中长期来看,将汇率改变为完全的浮动汇率制度,这也是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目标。因为中国作为一个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的大国开放经济,在与世界经济接轨的同时,需要独立的经济自主性,而类似于固定汇率制的有管理的汇率制不利于货币政策效应的发挥,可能使中国在宏观经济调节方面丧失相当的独立性。那么,中国实行完全的浮动汇率制度有什么益处呢?
(1)可以自动调节国际收支平衡, 避免货币危机所引发的经济动荡。按照国际收支调节理论,无论是经常项目还是资本项目出现任何的不平衡都会使汇率自动地贬值或升值,从而可以改变不均衡的状态,使国际收支建立一种新的均衡,并且可以避免由于货币投机而引起的被动性贬值;(2)可以提高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效率和稳定性。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外部均衡由汇率自动调节机制作用,这样政府便可以集中精力应对任何引发内部不平衡的问题,即只需要关注总需求和物价水平的变动;(3)可以起到“缓冲器”的作用。 由于中国加入世贸后冲击宏观经济的因素主要来自于外部,而浮动汇率一般具有对国外冲击比国内冲击更好的缓冲作用。
当然,不可否认在目前条件下采取完全浮动汇率存在一定的技术难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浮动汇率制度需要完善的远期外汇市场,以反映未来汇率的变动趋势,这是中国目前所不具备的;二是利率市场化,按照利率平价理论,远期汇率是两个国家利差的函数,如果利率是非市场化的,那么远期外汇汇率将没有任何意义。同时客观地讲,浮动汇率也是一幅“双面刃”,对宏观经济稳定也有一定的负面效应,但是,无论浮动汇率面临的技术难题,还是对宏观经济的稳定性负面效应都是可以通过改革和经济政策调整来解决和减弱其负面效应的。考虑中国国际收支平衡的重要性和对未来中国经济的影响因素,实行浮动汇率制度是利大于弊。
标签:国际收支平衡论文; 汇率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汇率变动论文; 外部经济论文; 汇率改革论文; 均衡生产论文; 货币危机论文; 市场均衡论文; 外汇论文; 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