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外向型农业是农业超常发展战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业论文,发展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认识发展外向型农业能实现超常发展,要改变对传统外向型农业概念的认识,要依据新的条件,即参加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条件,对外向型农业的概念重新进行科学界定。
外向型农业过去往往定义为创汇农业,所谓创汇农业是指农产品出口、农业劳动力的输出、农业资本的输出。①创汇农业的生产过程在国内,商品交换活动面向国际市场,以出口为导向,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国际竞争。它强调的是以国际市场为目标,以扩大出口为中心内容,这种思想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它区别于以国内市场为目标,脱离国际分工与国际竞争的内向型农业。创汇农业对于那些国内市场狭小,视出口为生命线,以出口推动经济增长的地区与国家,如台湾、韩国等是特别适宜的。但创汇农业的概念不能完全包含参加世界贸易组织后的外向型农业。应对这一条件下外向型农业的概念做新的概括。
发达国家统称“外向型农业”为“市场农业”。所谓“市场农业”是以国际、国内农业市场为导向的农业经济体系。国内一些专家学者往往认为,外向型农业是“出口创汇”农业。但从山东、广东、江苏的实践看,有些专家对“外”的定位,就是外部市场。他们认为,中国本身就是一个大市场,如果把外向型局限于出口创汇,势必造成国内、国际两大市场的割裂。②我认为,在新技术革命条件下,在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下,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具体说是在参加世界贸易组织的条件下,外向型农业的概念应有新的内容充实进去。参加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内市场也是国际市场,而且在国内市场上也有激烈的国际竞争。这时面向国内市场已经不能称之为内向型农业经济了,这时面向国内市场的农业经济也是外向型农业经济,但它并不创汇。因此用创汇农业的概念已不能完全反映外向型农业的含义了。外向型农业必须有国际竞争力,对所有发展中国家甚至发达国家来说必须引进国际先进农业技术,而且对引进的国际先进农业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创新、扩散,以生产出有国际竞争力、适销对路的农产品。农业要按国际标准,进行生产要素跨国界、跨地区优化组合,外向型农业才能得到实现。应当指出,在参加世界贸易组织后,面向国内外市场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都是外向型农业。
总之,外向型农业是指以国际农业市场为导向(包括参加世贸组织的国内农业市场),以引进适用先进或高新农业技术为核心的,农业生产诸要素跨国界、跨地区优化组合、按国际标准生产的,形成有国际竞争力、有高辐射力、高增值力的农业经济。它是一种发达的农业商品经济,是农业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能够参与并成为世界农业生产体系和交换体系中稳定的组成部分,具有外向能力的农业经济。而内向型农业是游离于国际分工、国际竞争的农业经济。外向型农业具有如下特征:
(1)具有国际竞争力、高辐射力、 高增值力是外向型农业相对于内向型农业的一个根本特征。③外向型农业是在国际农产品与技术商品交易中竞争,并能在国际农业市场上开拓的经济。外向型农业要面向国际市场,首先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必须是适销对路的,有国际价格竞争力和非价格竞争力。有综合国际竞争力才能有高辐射力,即辐射到更广阔的国际市场上去,占领更多的市场。因此,其市场占有率相对内向型农业要高得多,具有综合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也一定有高占有率。高国际市场占有率是衡量产品高国际竞争力、高辐射力的标志。而高市场占有率必然有高增值力。
(2 )外向型农业是以国际先进农业技术(包括高新技术)为核心,实现生产要素跨国界优化组合的农业。因此外向型农业具有以国际先进农业技术(包括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生产要素跨国界优化组合的特征。只有依靠国际先进农业技术,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从而提高农产品的国际价格竞争力。只有依靠国际先进农业技术与高新技术,才能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符合国际农业市场需要的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从而提高农产品的非价格竞争力。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应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农业技术、农业人才,生产适应市场需要的、有国际农业市场竞争力的优质与精细的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从而带动本地农业经济的全面发展。④
(3)外向型农业具有国际开放与相对依赖的特点。 要使外向型农业有国际竞争力,必须依靠国际先进农业技术与农业高科技。但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引进农业技术是条捷径。为使农业有国际竞争力,生产要素跨国界优化组合,那就需要找到优质价低的劳动力、原料、技术设备,这往往需要从国外引进。而且发展中国家资金短缺,要使生产要素跨国界优化组合,特别需要引进资金,作为农业生产要素跨国界优化组合的推动。马克思说,“货币资本是生产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⑤外向型农业把自己纳入世界农业生产体系,同时又把自己当成国际农产品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相互间具有开放性。而农业生产建立在相对稳定的国际分工格局中,又具有相互依赖的特征。各发展外向型农业的国家都成为世界农业经济体系中的一员,并相互间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关系。其农产品出口,一般都有相对稳定的品种和国外市场;其农产品进口,一般也有较为稳定的品种和国外产地,相互间具有依赖性。⑥
(4)外向型农业所加工的农产品要符合国际标准。 具有国际标准的农产品才能打入国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国际标准是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这是外向型农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外向型农业只有符合国际标准才能具有国际竞争力。
总之,外向型农业的基本特征,概括起来说,就是以国际先进农业技术为支撑的农业生产高度商品化、产业化、国际一体化或区域一体化,具有开放性、依赖性、国际性、竞争性。
发展外向型农业能充分发挥后起国的优势,实现超常发展。外向型农业是以国际先进技术(包括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生产要素跨国界优化组合为特征的。因此,它必将保证后起国优势的发挥。所谓后起国优势是指其可以通过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并应用于生产,从而回避风险大、花费多的技术自主开发过程,可以引进发达国家积累的先进管理经验,可以在此基础上少走弯路,从而使自己的产业、产品迅速提高竞争力,提高国际生产力,使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并在经济技术上实现后起国对发达国的赶超。日本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只用60亿美元引进了国外发达国家用2000亿美元开发的技术,用15年走完了发达国家50年走过的路。我们发展外向型农业恰恰可以通过农业生产要素跨国界的优化组合,使我国的后发优势得到发挥。通过生产要素跨国界的优化组合,将从多国选择优化的农业技术并加以引进,将从多国中选择出优化的农业人才以及农业的先进管理技术加以引进,将通过比较,从多国选择风险小、汇率合理的外资,或选择出能带来国际先进技术与先进管理经验的资金加以引进,将这些优化的农业生产要素从跨国领域中汇集起来,并加以优化组合进行农业生产。所生产的农产品必将是有国际竞争力的,从而使后起国的农业与发达国家农业从差距的缩小到赶超,如泰国实施发展外向型农业战略,实现了农业超常发展。泰国充分利用本国丰富的农畜资源,大量引进新技术,开拓新产品,不断提高在国际市场的商品竞争力。现在,泰国的冷冻海鲜、冷冻虾、冷冻鸡的出口均居世界前5位;泰国大米出口居世界首位; 泰国还是世界上最大木薯和菠萝罐头出口国,第三大蓖麻出口国,而且其“拳头”产品从传统产品向适应国际市场潮流的新兴产品方向发展。进入90年代,泰国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不仅农业超常发展,实现了经济振兴,而且把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具有中等水平的新兴工业化国家。⑦
发展外向型农业,通过某种程度农业的跨越发展,实现农业的超常发展。根据现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的理论,即科学技术在时间轴上进展,越到后来发展越快。目前,我国农业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远远落后,如按部就班地发展,亦步亦趋地跟着转,我们同发达国家农业的差距必将拉大。我们可以跨过某些发达国家发展科技的传统阶段走引进技术并加以消化、吸收、创新的路。当然,这种跨越不能违背客观发展规律,不能任意逾越那些必须经过的发展阶段,而是要经过研究,在农业的一些领域可采取不经过某些传统农业技术阶段,直接引进农业的高新技术,如无土栽培、生物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等。这样,通过发展外向型农业也将会促进农业从超常速度、规模以及超常的质量方面得到发展。
发展外向型农业是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按国际标准生产,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为特征。而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要在国际竞争中形成竞争力,这种目标就会形成大的牵动力。这也就是说为了在国际竞争中站住脚,为了开拓国际市场,将促使农业加速产业化进程,加速采用国际先进技术,加速农业机械化,加速现代农业的发展,进而引进国际高新农业技术,促进智力农业的形成与发展。否则,在国际竞争中站不住脚,外向型农业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发展外向型农业是农业超常发展的引擎,我们从烟台精准农业的发展中就可以看到外向型农业是农业具有实现农业超常发展的活力。我们应当呼吁从整体上采用外向型农业这一超常发展战略,并加以实施,使我国农业迅速走向振兴,农民迅速走向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