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迅速发展,及新课标的推广和课改的普及,信息技术课既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又是一门与其他学科整合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面对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教师有了新的挑战:他们对课改与新教材的选取有了一个全新的教育、教学认识与理解。作为多年从事信息技术的年轻教师来说,求新求异是他们教学中的“热点话题”。本文透彻地剖析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改革背景,明确地提出信息技术学科发展的前景,进行了实际教学调查与分析,并引发思考──对探索新型教学模式给予了参考性的闸述。
关键词:课程目标;科学素养;教学理念;个性化发展;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信息素养;教学评价
一、信息技术课教学改革的背景与前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我们深深感触到传统教学的局限性,教师几乎很难顾及“阅历不同、经历不同、潜质不同、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需要,在这种异智同步的教学中,因材施教和个性化的发展是难以实现的。现代信息技术掀起了学习的革命,人们开始使用大量多媒体技术和多媒体网络来完善课堂教学。教育机构就“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状态来教学?如何以学生为本,使教育人才适应国家的需要?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构建起新的教学模式?”开始讨论、研究,为现代的学生创建充分的可发展性教学平台,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信息技术教学同时也受到了高度的观注。面对新的教育环境,改变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理念,实施创新性教育的实验与研究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现今,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信息技术课教学调查与分析
近年来,教育机构对高中学生进行了包括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观念、教学建议等多方面的调查,信息技术课在当今中学课程体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现用的教材陈旧,与学生所需存在脱节,教学方法难以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信息技术环境的作用下,部分教师只停留在课堂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面,不能使学生很好地主动参与、探究。通过调查统计分析,发现高中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感兴趣或较有兴趣的学生竟高达99.8%,几乎达到100%,可见,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的兴趣是很高的。但在实际教学统计结果中,却反映出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不太满意,学习效率也比较低。主要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课时安排较少
一般学校一周1至2课时,并且达不到每个学生都能平等的享受互联网上的资源,很难满足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上课时穿鞋套加开机花去4分钟,下课关机摆好凳子花去3分钟,课堂中解决电脑故障平均需要4分钟,再加上讲解15分钟,学生实际平均操作时间所剩无几。
2.授课内容不能很好满足中学生的学习要求
调查中发现,学生认为在信息技术课上一直有收获的占41%,不到一半,有部分学生觉得从来没有收获,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不高,满意度也不高,只占了30%。据调查,学生获取信息技术知识主要还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课堂教学在学习信息技术中的地位还是很高的。新教材的推出对信息技术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方式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调查中几乎所有学生都希望教师减少讲解的时间而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他们,这说明学生不满意教师的“满堂灌、唠叨”,喜欢凭着兴趣去学习,喜欢自主活动。如玩游戏、交友聊天、在网上查找资料、观看小动画等,不喜欢教师过多地约束他们。可见,做为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师,对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进行反思很重要,而且在教学中要时常观察、体会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情感态度和收获进程,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积极适应新课改并批判性的继承以往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思考,主要是重视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培养学生正确的信息素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门课程,笔者经常给他们介绍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以缩小教材内容和信息技术前沿发展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尽大限度的让他们受益终生。同时,还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上网查询资料、开展网站设计、制作评比;指导学生通过互联网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指导学生帮助教师制作一些小课件或电子影集等活动,不仅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还提高了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方法、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下面,笔者就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探索的“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构建起新的教学模式?”这个问题来谈一谈课堂教学中的几种教学模式:
1.任务驱动,以人为本
我们都知道,传统式的教育效率和效果低下是不争的事实──更何况现如今的学生大多喜欢新鲜的、快捷的、活泼的、多变的事物,他们需要的是突出自己的主体地位达到主动参与的活动方式,而信息技术课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以小组合作“问题——探索——讨论、分析——问题解决”为主线。即:将教学目标进行分解,把学习任务落实到具体的几个项目上,通过对项目的实践,来完成教学内容。在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自主探索活动为主,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重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掌握方法为中心,以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
2.自主式学习,鼓励创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敢于探索的精神是教师的主要职责。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针对这样的问题,笔者在教学中进行分组,积极调配各组成员,提倡自主式学习,全方位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展开课堂教学。观注个体的同时还要观注小组乃到全体的自主式投入状态,做到点、线、面结合,以点带线提高全班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同时,笔者还鼓励创新,在使用新教材时并没有把教学内容完全局限在课本上,而是着眼于课本、放眼于未来。着眼于课本,就是说教学仍然以课本为主,以课本的内容为基本。而放眼于未来,则是在课本内容这一教学基础上,通过学习现有的软件操作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能力。正如江主席所言:“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只有创新,一个民族才能发展,才能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3.引入“小助教”制,让学生永保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教师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层次的不同,感到上课无从着手,怕讲浅了,会的学生不想听;讲得深了,部分学生又听不懂。其实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总是有深有浅,不可能在同一档次上,关键是我们教师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怎样处理这个问题。笔者在教学中注重、把握学生的个体差异,不拘一格。对于那些完全掌握课堂知识的同学,我们可以采取在不影响其他同学学习的基础上,让他们不必拘泥于课堂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以发挥他们的潜能。而且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有一定基础的学生,让他们来帮助我们一起搞好教学,通过以“优”促“学”的方式,使得“后进生”也能够有较快的进步。
每次在上课前,一些对电脑操作感兴趣的学生总是早早来到机房,笔者总会利用这段时间让他们明确学习任务,向他们提出挑战性的问题,让他们尽早地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和探索,或是利用课上的时间给他们提供一些深层次的任务,组织、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当全体学生自主学习时,他们就是课堂上的“小助教”,可以离开座位一对一地指导本组同学学习。学生们在互帮、互助的氛围中兴趣盎然、操作认真,“小助教”的具体指导还使得同学关系相处更融洽,课后还可以不断讨论、交流。“临时小助教”的引入,使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在“小助教”辅导同学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汇总了大家操作中的技巧与疑问,此时他们不仅是教师的小助手,更起到了桥梁的作用。而且,为了引入激励机制,避免两极分化、以逸待劳、坐享其成,达到平等的参与和竞争,笔者会隔3-4周重新确定各组的“小助教”,并且一个组不是1个“小助教”,可能有2个以上。只要在不定期组织的基本操作比赛中表现突出或平时课堂发言积极的,都可当上“小助教”。因此,每个人都在争取、盼望这个机会的到来。
总之,我们恰逢信息技术新的课程改革时期,信息技术教学有其特殊性,信息技术教师更应该主动地学习、探索、实践,走出过去计算机教学的传统模式,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铸就渊博的知识,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展现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营造良好、合谐、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恰到好处的利用现有的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激励、唤醒每一个学生潜在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活动。
(作者单位:河南省潢川高中 465150)
论文作者:熊珩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10月下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5
标签:信息技术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助教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笔者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10月下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