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化进程中对地名文化遗产现状的保护及策略分析论文_张程

浅谈城市化进程中对地名文化遗产现状的保护及策略分析论文_张程

中共蓬莱市委党校 山东蓬莱 265600

摘要:地名作为文化延续和传承的重要载体 ,记录着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和审美理念,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但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有些具有文化遗产价值的老地名逐渐消逝,新地名不断涌现。这在当时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虽有一定道理,但从文化遗产继承保护的视角看,随意更改和废止古老地名现象实质上是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严重破坏。

关键词:地名 文化遗产 城市化 延续和传承 保护

正文

地名作为一个地域的符号和名称,蕴含着所在地域的文化特质,承载着丰富和深远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一方水土的文化象征。让人堪忧的是,随着社会急剧变革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随意更改和废止古老地名现象时有发生且呈现出扩大的趋势。如何在城市化进程中加强对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成为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

一、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我国地名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独一无二的瑰宝。2007年下半年召开的第九届联合国地名标准化大会专门形成决议,将地名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国际公约的层面确立了地名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地位,适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这对我国增加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增强国际影响力都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地名为地域历史文化“专指”

地名作为城市历史文脉的重要元素,常常标识着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质。大部分的地名揭示了地理实体的历史沿革和语源文化,是对地理实体的专指,它一旦更改或消失,其原本功能便消失殆尽。

有的地名记载着独特的地理位置,例如:以太行山脉为界划分的山东、山西,以黄河为界划分的河南、河北;有的地名记载着独特的历史事件,例如: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烟台军民为防倭寇侵扰,于临海北山上设狼烟墩台,发现敌情升烟举火为信号,故简称烟台。此外,还有以地貌特征、家族群落、文人墨客甚至神话传说命名的地名。

(二)地名传递精神情感“归属”

地名如人名,一个长期形成的地名,与生于斯长于斯的一代又一代人息息相关。许多流传下来的古地名传承文化基因,起着延续文脉、传播历史文化信息的作用。对于这些地名应当尽力去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和现代文化价值。

曾经有个故事:国民党退守台湾以后,有一位老兵因为身体不好一直没能回到大陆,就让孩子家乡寻根问祖。孩子根据地名按图索骥,却始终难以寻找,最后在民政厅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翻阅档案才找到这个早已消失的地名。老兵最终写信来感谢民政厅同志说:“地名不要改,地名是我们回家的路。”对于远在他乡的游人,地名其实就是那个地方的符号,承载了对家乡的思念情愫,是那个地方所有人情感所系的标志。

二、当前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问题原因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城市化建设日新月异。不少地方为了片面发展经济,拆掉了一些具有历史文化保护的建筑物,一些老地名也不复存在,地名文化保护工作受到了严重影响,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行政区域为了发展经济草率更名。

最近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的呼吁“黄山市”更名“徽州”的事件再次引起专家学者们的注意。当年安徽省为发展黄山旅游业,决定将黄山风景区与原太平县,加上歙县的汤口区、石台县的广阳乡划在一起,合并成立县级黄山市并上报国务院。1987年11月27日国务院发出《批复》,撤销徽州地区、屯溪市和县级黄山市,设立地级黄山市。这一改,造成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徽州”一名消失,30年来有关呼吁恢复“徽州”的呼声一直不断,而且这两年越来越强烈。此外还有2010年北京调整首都功能核心区行政区划的时候,大批的网民持反对意见,却仍旧无法阻止宣武区、崇文区被改为西城区、东城区,如此有历史底蕴的两个名字就此成为历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城镇化中盲目追求“崇洋媚外”。

近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一些新建的建筑物在命名的时候通过制造一些华丽的词语大做文章,制造噱头,导致众多传统地名无声无息地逝去。许多地方都出现过动辄以“欧风美雨”式的名字命名新开发的小区或楼盘的现象。这些哗众取宠的“洋名”小区和的楼盘,与本土文化格格不入,割断了城市的文脉,是对地域历史文化的严重冲击;这种不规范地名的泛滥是市政当局对我国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的漠视和强烈自卑。

(三)传统老地名逐渐消逝。

地名是城市的标签,是城市发展轨迹的真实记录,随着许多老城区建筑物或标志性街区在城市化进程中被大量拆除,一些具有传统意义的老地名失去了相应的生存空间。好一点也许地貌变了,地名还在,但是大部分是连带老地名都荡然无存,就像1992年济南老火车站的拆除,从此关于老济南火车站的记忆,只能出现在老照片和历史记载中。

三、城市化进程中对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对策

无论是千年古邑还是老城街道、古镇村落所遗留的老地名,都凝聚了大量不可再生、无可替代、独一无二的宝贵文化遗产信息,都应该属于保护范围。

(一)充分认识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义。

保护老地名工作,是实施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举措,是打造城市文化氛围的有效途径。在今后的城市化建设和旧村改造过程中,必须要提高地名文化保护意识,将具有保护意义的老地名传承下去。要加强在地名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宣传和执行,从法律途径明确地名文化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二)健全完善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组织机构。

政府应牵头成立一个由文化、历史、地理等方面专家组成的地名保护审核机构,加强对已有地名文化保护规划的研究和对新地名的讨论与审查。以街巷名称为重点,对包括寺庙、作坊、牌坊、村落、楼阁、城门、名人故居、历史建筑等名称,进行深入调查、广泛搜集、系统整理,建立老地名资料储备库。

(三)严格地域命名、更名流程。

重大地名变更改变应广泛征求公众意见,把城市命名工作做得公开、透明、科学,避免地名命名工作中出现随意性、盲目性和个人意志;做到地名规划既要反映城镇规划意图、功能分区和建设特点,又要反映当地的历史、地理的人文特征,体现地名的整体性、传承性。

(四)强化老地名标志的设置。

对具有历史保护价值的老地名进行梳理,并及时向社会公布,通过给已消失和仍在使用的老地名挂牌的方式,标明老地名含义、历史背景、演变及文化艺术价值等内容。对具有历史渊源的街巷、园宅等老地名,在其路口两头或原址附近的建筑上镶嵌记述反映当年情况及历代沿革和湮灭情况的碑记。

(五)加大地名文化遗产对外宣传。

文化遗产保护部门要运用多种方式,在国际上广泛传播弘扬中国地名文化及其遗产。可以通过拍摄大型电视文献记录片、编纂出版中国地名文化遗产系列图书、举办地名文化书画展和图片展、建立地名文化网站、博物馆或者在新闻媒体开设专栏、专题等方式宣传地名文化,使国内外观众更多地了解我国地名文化,在全社会形成保护地名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刘保全.加强地名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势在必行[J].中国地名,2000,4.

[2]温洪清.在地名标准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开展地名文化遗产保护.[J].中国地名,2009,2.

[3]张福春.孙春林.贾玉和.城市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及保护策略探析.[J].中国地名,2011,9.

[4]童明康.物质文化遗产与都市的演进[J].城市管理,2011,11.

[5]杨华.周杰.建立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制度势在必行.[J].中国地名,2012,6.

[6]周国安.弘扬地名遗产,传承中华文化.[J].中华活页文选,2014,3.

[7]王凌宇,方晓伟.“文化扬州”视野下地名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护.[J].探求,2015,6.

论文作者:张程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7

标签:;  ;  ;  ;  ;  ;  ;  ;  

浅谈城市化进程中对地名文化遗产现状的保护及策略分析论文_张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