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针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不同预后情况进行按照危险程度分层,探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52例,按照不同的预后危险程度分成三组,高危组15例,中危组18例,低危组19例,高危组进行IA化疗,全反式维甲酸(ATRA)、亚砷酸(ATO)交替治疗,中危组和低危组采取IDA单药化疗,全反式维甲酸(ATRA)、亚砷酸(ATO)交替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双诱导治疗效果显著,缓解率为100%(52/52),感染几率为46.15%(24/52),分化综合征出现几率为36.54%(19/52),出血几率为26.92%(14/52)。结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注射用伊达比星(善维达)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亚砷酸(ATO)双诱导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缓解率,治疗时间相对较短,能够对并发症进行合理控制。按照危险程度分层治疗的效果相对显著,患者的生存率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分层治疗;伊达比星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亚砷酸(ATO)双诱导;缓解率;生存率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4-0004-02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急性髓性白血病亚型之一,也是临床中治愈率最高的类型[1]。我国患有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患者数量在所有急性髓性白血病亚型中大约为12%[2],该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颅内出血、血管内凝血等等[3]。针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多采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这种药物能够促进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分化,改善预后情况[4]。然而,在治疗以后,患者的危险程度却各不相同,应当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加以治疗。本研究针对不同预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按危险程度分层的治疗方式加以治疗,现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5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伊达比星(善维达)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亚砷酸(ATO)双诱导治疗,按照不同的预后危险程度分成三组,高危组15例,中危组18例,低危组19例。高危组包括男性8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为(38.43±14.16)岁;中危组包括男性10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为(38.65±14.02)岁;低危组包括男性12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为(38.29±14.31)岁。
纳入标准:没有药物禁忌证;没有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临床资料相对完整;通过骨髓形态和PML/RARα检查结果为阳性。
排除标准:没有进行治疗就死亡的患者;诱导缓解阶段没有使用细胞毒性药物;单纯采用全反式维甲酸或三氧化二砷治疗;意识不清或存在精神障碍。
二组患者治疗之前签署了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符合我院伦理学标准要求。
1.2 统计学分析:
根据治疗前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将初诊患者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低危组:WBC < 10 × 10^9/L,PLT > 40 × 10^9/L;中危组: WBC < 10 × 10^9/L,PLT ≤ 40 × 10^9/L;高危组:WBC≥ 10× 10^9 / L),采用 SPSS17.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1.3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伊达比星(善维达)全反式维甲酸(ATRA)、亚砷酸(ATO)双诱导治疗,伊达比星(善维达)每天10mg,阿糖胞苷每天150mg,根据血象调整,治疗第28天进行骨穿,确定临床效果。若是完全缓解,则停用药物,若是没有完全缓解,那么可以继续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按照不同的预后危险程度分成三组,高危组进行IA化疗,IDA 8-10mg/m2 d1-3,序贯维甲酸片10mg po tid,若是耐受可以调整为20mg po bid,服28天,停止28天,停止的时间每天静滴亚砷酸10mg,全反式维甲酸、亚砷酸交替治疗4周期;中危组采取IDA单药化疗,8-10mg/m2 d1-3,全反式维甲酸、亚砷酸交替治疗2周期;低危组采取IDA单药化疗同中危组,全反式维甲酸、亚砷酸交替治疗同高危组。
治疗后第一年每3个月进行一次骨髓穿刺,涂片进行细胞学检查,一年以后,每6个月骨穿一次,第三年每6个月进行一次外周血基因检测。
1.4评价标准
分析双诱导治疗效果,感染率、分化综合征出现几率、出血几率、生存率。
2 结果
双诱导治疗效果显著,缓解率为100%(52/52),感染几率为46.15%(24/52),分化综合征出现几率为36.54%(19/52),出血几率为26.92%(14/52)。所有患者全部生存。
3 讨论
有研究表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普遍较为年轻,早期的致死性相对较高,这是一种病理特点较为独特的急性髓性白血病[5]。患者在治疗期间,很可能会出现出血的倾向,进而患者在进行诱导性的治疗之前,很可能因为严重的出血而导致死亡,所以,临床中应该尽量早期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加以治疗[6]。
对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采用伊达比星(善维达)全反式维甲酸(ATRA)、亚砷酸(ATO)双诱导能够起到很好的诱导效果,缓解率相对较高,甚至能够达到90%以上,本次研究中更是达到了100%,而使用亚砷酸以后,更能进一步提升缓解率,同时缩短治疗时间。患者经治疗以后,比较容易出现高白细胞综合征,化疗药物的选择应该慎重,选择合适的时机,避免造成凝血障碍[7]。
患者经过诱导治疗得到了缓解以后,患者还需要进行巩固治疗,而巩固治疗的效果则是患者是否能长期生存和复发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巩固治疗的方法必须慎重,本研究中将诱导治疗后的患者按照危险程度进行分组。高危患者采用了蒽环类药物和阿糖胞苷,治疗4次,中低危患者则不需要加入阿糖胞苷,可以加入砷剂治疗,化疗1或2次后仅仅使用伊达比星即可,患者出院回家后可以口服维甲酸片,若有维甲酸片副反应不能耐受,则回家服用6-MP或MTX,减少住院的时间,降低经济方面的压力。而且本次研究中发现,所有患者全部生存,基本没有复发情况,证明了本次研究中采取的治疗手段能够发挥出很好的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由此可知,伊达比星(善维达)全反式维甲酸(ATRA)、亚砷酸(ATO)双诱导治疗方案能够很好的缓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病情,副作用可以控制,后续的巩固治疗分层方式效果显著,为后续类似病情的患者提供了可参考的治疗方案。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伊达比星(善维达)全反式维甲酸(ATRA)、亚砷酸(ATO)双诱导治疗缓解效果显著,根据不同预后情况将患者分层,采用不同治疗方案取得的效果更好,该治疗方案适合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连文,刘北忠,陈建斌等.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诱导治疗阶段不同辅助治疗方案的疗效比较[J].广西医学,2018,40(10):1121-1124+1144.
[2]王健,黄俊彬,刘祖霖等.复方黄黛片与三氧化二砷在45例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的疗效比较[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7,25(06):1605-1610.
[3]严雪梅.三氧化二砷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疗效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7,30(14):134-135.
[4]李章坤,赖应昌,黎雪晶等.维甲酸与三氧化二砷双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继发分化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7,34(07):1000-1003.
[5]关伟,李文君,杨岚等.伊达比星为主的分层治疗方案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7,25(02):353-357.
[6]姚晓非.73例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36):137-139.
[7]黄垚,刘烨,王玮.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及对复发率的影响分析[J].癌症进展,2016,14(07):654-656+660.
论文作者:陈丽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4
标签:粒细胞论文; 甲酸论文; 反式论文; 白血论文; 患者论文; 诱导论文; 白血病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