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线、面相结合教学方法初探_点线面论文

点线面结合教学法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法论文,线面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点线面结合教学法是针对新课程背景下课堂阅读教学出现的另一种随意、离散、低效的现象,而总结归纳出来的一种以追求语文课堂结构整体性和简约性的经济而高效的教学方法,因其注重整体性而使课堂显得紧凑而流畅,因其注重简约性而使课堂显得开放而有活力,“在学习过程中更能体现自主性,在教学空间上更富有拓展性”(伊道恩主编《中学语文教学建模》),使课堂能在短暂的教学时间内获得较高的教学效率,使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什么叫点线面结合教学法?就是以一条贯穿整堂课的教学线索串连起数个内容上层层递进的块面,将知识点与训练点自然地镶嵌于各块面之间。这里以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教学思路为例:

知识点:

●简介作者、背景。

●对偶、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训练点:

●感情诵读诗歌。

●看图描述画面。

点线面结合教学法的灵感来源于板块式教学法,其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一、定线

在充分了解学生、熟悉教材、制定教学目标之后,教师要做的并不是赶紧书写教案,而是进入对整堂课的创意构思阶段,充当一个课堂教学设计者的角色,确定一条贯穿整堂课的教学线索。如何定线,笔者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这样三种主要方法:

1.以文本题眼、文眼为线索贯穿。比如《柳叶儿》中的“苦”、《幽径悲剧》中的“悲”、《白杨礼赞》中的“不平凡”、《口技》中的“善”、《活板》中的“活”、《陋室铭》中的“陋”、《变色龙》中的“变”等等。

2.以文本体裁特色为线索贯穿。如八年级下册咏物抒怀的散文单元以“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贯穿;议论文单元的教学线索是“就这样信服”,重点探讨论证方法;科技说明文单元以“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贯穿;“小说之林”单元以“这个人,这类人”为线索,重点分析典型人物的塑造;《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再别康桥》等则可以“一切景语皆情语”为线索贯穿等等。

3.以其他特色创意为线索贯穿。比如《窗》一课,笔者便是以“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为线索贯穿;《木兰诗》以“谁说女子不如男”为线索贯穿;《背影》以“平平淡淡才是真”为线索贯穿:《成功的花》以歌曲“风雨之后见彩虹”为线索贯穿等等。

二、设面

在设计好贯穿整堂课的教学线索之后,第二步要做的便是依线索设置块面。块面与块面之间一般呈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关系,当然也可以是并列关系,一般一堂课分成三至四个块面为宜。块面的设计要富有弹性,要合理安排教学性目标与发展性目标的比例,教师讲解与学生活动的比例,既要扎实进行知识传授与能力训练(有意义的讲解式教学法),又要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动(有指导的发现式教学法)。块面设置非常重要,设置不当往往会牵绊了师生的手脚,反而使课堂显得生硬、滞涩,妨碍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

三、嵌点

这里的点,分为知识点和训练点。在块面设置好之后,根据教学要求,将知识讲解点与能力训练点顺其自然地镶嵌于块面之间。知识点一般包括作者介绍、背景知识、字词音义、文体知识、修辞知识等等,训练点一般为诵读训练、品析训练、说话训练、写作训练、想象训练等等。

在完成以上三个步骤之后,工作多年的经验型教师以及课堂驾驭能力强的教师只要列出一张思路图,便可以胸有成竹地进入课堂了,这种框架式教学设计更有利于师生课堂临时发挥,生成出更加智慧的思想与美丽的情感。而对于经验不足的新教师来说,将简单的设计思路(提纲)扩展成一份包含了起承转合的详案还是必须要做的功课。

接下来,笔者向大家介绍在几种主要文体中运用点线面结合教学法设计的教学简案。

以点线面结合教学法教小说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是小说单元,重点是使学生了解小说中典型人物的塑造,笔者以“这个人,这类人”为主题贯穿整个单元的教学。下面是这一单元的前置准备课:

知识点:

●什么叫小说。

●四大名著名称、作者、创作年代。

●什么叫典型人物。

训练点:

●分析形象(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快速默读。

通过这堂单元前置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清晰了解了什么叫做典型人物,知道了如何去分析小说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因此在进入接下来的具体篇目(《孔乙己》、《范进中举》、《变色龙》)的学习时,便轻松了许多,基本能够做到自主学习。这里继续以《孔乙己》一课为例,看看详细的教学设计思路。

知识点:

●简介作者、创作背景。

●了解科举制度。

●字词音义。

训练点:

●品析生动描写。

●辩证评价人物。

上面这个教学设计,在第二板块“分析孔乙己‘这个人’”部分,可完全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任选一方面,讨论探究完成,以增加其开放度。在学生完成这一部分对文本的自主探究活动之后,可出示一个训练题:我既____又____孔乙己,因为____。(前两条横线上填表感情色彩的词,后一条横线填原因。)这个题目可帮助学生多角度地辩证地看待小说人物形象。

当然,并不是每一篇小说都注重典型人物的塑造,比如这一单元中的小说《窗》,它反映的是对人性的思考,小说妙在对比的妙用和精巧的构思,如果再用“这个人,这类人”来贯穿这篇小说的教学就不合适了,因而教学时可从小小说的特点出发,以某一年高考作文话题“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为主题来贯穿,创意如下:

知识点:

●简介作者。

●什么叫小小说。

●字词音义。

●对比的表达作用。

训练点:

●感情诵读。

●创造性复述。

以点线面结合教学法教散文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以“多彩四季”为主题的写景散文单元,虽说是散文,但所精选的篇目(《春》、《三峡》、《济南的冬天》、《夏》)结构严谨,语言优美规范,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佳作。这里以《济南的冬天》和《夏》为例,来谈谈如何以点线面结合教学法来教学散文。

首先请看《济南的冬天》的教学设计思路。

知识点:

●简介作者。

●字词音义。

●对比、修辞的作用。

训练点:

●品析字词,品赏句子。

●感情诵读。

梁衡《夏》与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语言风格,同时也与古往今来许多写夏的作品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格调,因而在构思《夏》的教学时,我选择了以“与众不同”为主题来贯穿全文的教学。

知识点:

●简介作者。

●字词音义。

●修辞妙用。

训练点:

●比较古今写夏之作。

●感情朗读。

苏教版课标教材所选编的散文,除写景散文之外,还有叙事散文、状物散文等,由于篇幅所限,这里不再一一赘述。散文与小说文本比较容易产生多元解读,在设计时教者切忌以自己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解读;并且由于不同的教师切入点不同,教学侧重点也就不同,我们不可能在新授课上做到面面俱到,一些遗漏的知识点完全可以在练习课和复习课上进行补充教学。

以点线面结合教学法教诗歌

有许多教师怕教诗歌,为什么?诗歌太美,既怕过度的分析破坏了诗歌的美,又怕浅薄的阅读不能充分感受诗歌的美。这里以《木兰诗》为例,来谈谈点线面教学法的诗歌教学创意。

《木兰诗》虽然内容简单,但篇幅较长,很容易教散了,我以豫剧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导入,并以其唱词为主题串起整堂课的教学,使整个课堂充满一种活泼的氛围。

知识点:

●了解《乐府诗集》。

●北朝民歌特点。

●字词音义。

●诗歌修辞手法。

训练点:

●朗读诗歌。

●翻译诗歌。

在第二板块,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然后小组合作的方式发现木兰赛男儿的地方。后面的四个小板块是得出的结论,次序上可以有先后,此处相当于一个板书。

说明文与议论文主要是以文体特色为线索来贯穿,设计创意难度较低,这里不再赘述。

初中古文教学是一个难点,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古文语感,教学古文可基本按三大板块来进行:读到六分懂、品到八分透、译到十分熟。在品到八分透部分,也可以通过点线面结合教学法来降低古文学习的难度。这里以《晏子使楚》为例:

知识点:

●简介时代背景及晏子

●字词音义。

●古文固定句式。

训练点:

●感情读。

●想象说。

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证明,以点线面结合教学法进行施教的课堂,教师教起来轻松,学生学起来愉快,是自主而开放的课堂,更是经济而高效的课堂。当然,无论何种形式的教学,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前的设计创意是十分重要的,这就是把教案之所以更名为教学设计的理由吧。

不过在实施点线面结合教学法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这几个问题:

1.不能为设计而设计。好的教学设计要能有利于学生自主解读、整体感悟。

2.不能过分拘泥于设计。在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反应情况及时作出调整。

3.不能强行套用设计。点线面结合教学法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课文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除阅读教学外,还包括作文教学、口语交际、专题训练、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等,在教学过程中,具体采用哪种教学方法还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标签:;  ;  ;  ;  

点、线、面相结合教学方法初探_点线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