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中塌方的预防及处治措施浅析论文_刁玉石

隧道施工中塌方的预防及处治措施浅析论文_刁玉石

中交一公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河北三河 065201

摘要:塌方是隧道施工中最为严重的安全问题,应系统明确塌方类型,根据工程设计和施工情况制定塌方预防措施,减少隧道施工塌方的发生几率。但在施工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使塌方难以避免,因此,在出现塌方后需根据严重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处治措施,尽量控制塌方进展,减小损失,保证隧道施工安全性,提高施工质量。

关键词:隧道施工;塌方;预防;处治措施

1隧道塌方典型形态

1.1开挖掌子面岩层条件差,掌子面塌方

隧道穿越软弱地层、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段时,掌子面稳定性较差,围岩不能自稳,支护不及时易引发掌子面失稳,导致开挖掌子面或掌子面拱顶塌方,塌方物质堆积在开挖作业面,造成掌子面施工设备损坏、施工受阻、甚至人员伤亡。

1.2开挖区段地层偏压,侧边墙岩土挤出

隧道穿越岩溶发育地区、横断面软硬不均的地层或小角度穿越陡倾含软弱夹层的地层时,围岩存在地层偏压,常规设计支护强度、锁脚锚杆作用不足,导致侧墙挤出破坏,侧墙挤出如不及时控制,容易进一步发展形成拱顶坍塌。

1.3岩土遇水强度劣化,浅埋段整体坍塌

隧道穿越土质地层、浅埋段施工时,受地表水影响,隧道上方土体物理力学强度降低,隧道开挖过程中,上覆土体沿破裂角滑移,全部形成荷载作用在支护结构上,支护结构地基承载能力不足时,隧道上覆土体与支护结构整体塌。

1.4支护结构施作不及时,拱顶掉块坍塌

缓倾层状地层或破碎岩体其岩石强度较高,但围岩层间粘结力差,开挖爆破控制不当易出现超挖,不支护、支护不及时或初期支护与围岩脱空时,支护结构与围岩没有密贴,不能共同工作,围岩长时间处于临空状态,导致局部破碎岩体脱离母岩掉落,从而引发大规模坍塌。已施作好的初期支护,也会在冲击荷载作用下被砸坏。

1.5支护结构承载能力不足,支护结构失稳塌方

在软弱松散地层中,上台阶初期支护已施作完成或部分施作完成的区段,初期支护承载能力不足或与围岩不密贴,支护结构不能有效限制围岩应力释放,围岩与支护结构变形持续增加,结构失稳破坏后导致塌方。

2.隧道施工中塌方预防措施

2.1隧道设计时预防

一是在选址勘察阶段,对隧道建造位置地质的科学勘察是预防塌方的重要措施。只有确定隧道围岩的性质和级别,在设计时才可以做到有据可依,进而制定科学、合理的隧道施工岩层支护方案,这样不但能预防塌方发生,避免施工资源浪费,同时可充分满足岩层支护强度要求,确保隧道结构稳定。二是在具体设计阶段,一方面要科学、合理选择线路,特别是隧道洞口位置的选择,应尽可能地避开异常或者不良地质区段。在这些区段隧道施工塌方几率高,区段岩体工程性质直接决定着施工难度,因此,线路选择必须合理;另一方面,选取合适岩层支护参数,不但可以确保支护效果,同时还可避免资源浪费[3]。隧道岩层级别需做到基本无误,在施工中适时修正,对支护参数进行改进,以便对隧道进行动态化设计,有效预防塌方发生。

2.2隧道施工时的预防

科学、安全、可靠的施工方法是预防隧道塌方的关键。在隧道施工期间一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塌方预防:(1)及时预报,根据隧道勘察和设计有关资料,对隧道掌子面前方的围岩情况进行及时有效预报,同时对资料进行复核,以便准确、动态地掌握围岩情况,避免出现塌方。(2)超前性支护,依照隧道施工现场围岩性质和级别,对易破碎、塌方风险大的区段进行超前支护处理,以强化围岩自我稳定力,预防出现塌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现阶段主要采取深孔灌浆、全断面预灌浆、超前锚杆、管棚等超前性支护方法。(3)及时性支护,这直接决定了隧道的稳定性,初期支护能有效控制隧道发生形变,确保结构稳定。因此,在实际施工中需保证初期支护参数、质量符合设计标准。在特殊状况下,还可应用迈式锚杆、预应力锚杆、碳纤维喷射砼等。(4)优先开挖,为充分利用好隧道围岩自承力,减少施工产生的扰动,尽量采取扰动小,且便捷、迅速的施工方法。对易出现塌方区段,应主要控制形变,以免因施工不当导致塌方。(5)动态施工,就是在隧道施工中基于现场监测数据,并结合围岩实际情况,对施工方法、支护参数等进行适时调整,以实现动态性施工。围岩失稳是一个量变过程,进行监测可掌握隧道施工中围岩量变的量化值,并通过一定数学方法剖析初期支护变化趋势,同时和相应围岩级别可承受量表范围进行比较,确保在质变前进行针对性补救,避免塌方发生。

3.隧道施工中塌方的处治措施

3.1小塌方的处治

在隧道施工中出现的小塌方,通常纵向延伸长度、高度均较低,对整个结构稳定性影响比较小,所以在处治上相对简单,但是必须及时,以免塌方进展。具体而言,发生小塌方后先要在保证安全前提下,首先,对塌方处喷上混凝土,有效封闭塌方面,避免围岩因长时间暴露而发生大形变。其次,根据现场情况应用加锚杆、钢筋网等对塌方面进行加固。如塌方形变难以控制,则要加临时支护,例如,仰拱、套拱等,确保塌方段稳定。最后,在塌方区段基本稳定后,对塌落渣体进行有效清除,继续开挖,在初期支护稳定之后,将临时支护拆除。

3.2中大塌方的处治

中大塌方纵向延伸相对较长,且高度较高,严重时会影响至地表,对隧道开挖初期支护稳定性影响很大,从而导致部分支护整体塌落。此类塌方的危害性比较大,在处治中必须确保人员、机械设备的安全。当前,针对隧道施工中的中大塌方有较多处治措施,因而需依照塌方发生机理、围岩情况、严重度及施工等情况,采取合适措施。

(1)套拱法。一般用于隧道施工塌方导致的初期支护上端出现的空洞区段,在应用套拱后,将砼泵送到塌方腔中,以免上方围岩进行塌方,确保隧道稳定性。具体按以下流程进行:一是对受塌方影响区段进行临时支护加固,再对塌方体全面清除,然后应用钢拱架支撑,每个钢拱架需配套4对锁脚钢管,同时沿着钢拱架布置系统锚杆。二是在钢拱架安置后于外侧加用钢筋网,并通过架立筋妥善固定,以构成套拱骨架筋,于拱顶预留出砼泵送管道,再自钢支撑底脚往上在钢筋网外侧分段放置片石,最后喷上早强砼成套拱。三是在套拱强度达标后,再分次往空腔泵注砼[4]。

(2)超前小导管灌浆法。该方法通常应用直径42mm热轧无缝钢管,在管体周围钻上直径8mm溢浆孔,按梅花状进行布置,但是尾部80cm内不需钻孔,可应用水泥浆或者化学浆,后者更具优势,可快速成凝固体,使围岩强度较快增大。此方法的加固原理需从两方面看,一是在隧道开挖中,由小导管构成的棚架和钢拱架相连后会一同受力,进而出现“梁效应”,发挥浆液通道、加固围岩、悬吊等与锚杆相似的作用。二是灌浆加固则通过浆液填塞渗透,使松散体固结,提升围岩凝聚力和内摩角、提升围岩承受剪切面的法向应力及增大围岩外表剪切滑动面。此外,灌浆能够有效填塞围岩裂隙,阻断地下水渗流到隧道内。

结束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高速公路、铁路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在特殊地形道路工程建设中,经常需要进行隧道施工,而塌方是施工中最为严重的问题。隧道施工中发生塌方,不但延误整个道路工程的建设工期,增加工程建设的总成本,还可能导致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施工单位必须重视和加强隧道施工中的塌方预防及处治。

参考文献:

[1]李良全,柳志国.谈隧道施工中塌方的预防与处治措施[J].绿色环保建材,2017(12):124-125.

[2]宾红军,杨国忠.铁路隧道施工塌方处理技术[J].云南水力发电,2017,33(06):2-4.

[3]张莽.公路隧道施工塌方成因分析与控制措施[J].中国建材,2017(11):102-104.

[4]李增增.公路隧道塌方成因及处理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23):100.

论文作者:刁玉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4

标签:;  ;  ;  ;  ;  ;  ;  ;  

隧道施工中塌方的预防及处治措施浅析论文_刁玉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