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恒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盐城 224000
摘要:经济的发展,促进建筑工程项目逐渐增多。后浇带施工技术已经应用在现代建筑施工过程中,该技术本质上讲是属于一项预防裂缝的施工工艺。经验与数据表明,不同的温度引起钢筋混凝土的收缩与膨胀,这种现象导致建筑出现一些裂缝。想要解决这种问题,首先应根据建筑的不同部位进行建筑分区,再选择不同的填充物进行填充,保证建筑物结构完整,也就是需要在结合物理原理的基础上,灵活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保证建筑物质量。本文就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展开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
引言
近年来,钢筋混凝土结构应用规模不断扩大,结构形式也愈加复杂,大量超宽、超厚大型建筑不断涌现。在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内,只在施工阶段留设的临时性变形缝被叫做后浇带。后浇带的设置,应按照具体施工情况,保留一定时间后,再进行封闭,进而保证结构形成一无缝整体。后浇带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可将结构内永久性变形缝取消,有效控制裂缝,且有利于改善结构性能,为此,开展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研究,对工程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后浇带施工技术概述
后浇带施工技术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后浇沉降带技术。该技术多用于解决沉降差问题,这一问题大多出现在主楼、低层裙楼中。(2)、第二后浇收缩带技术。该技术用于钢筋混凝土产生收缩变形时。(3)、后浇带温度带技术。该技术的目的是降低由于温度下降导致的不良影响。后浇带施工除了具备变形缝功能之外,可能还具备其他不止一种功能,在施工过程中就应该选择一种主线功能,将其余功能作为辅助功能。在解决了相应的沉降、伸缩问题后,结合施工规范和实际施工内容合理使用后浇带,选择匹配的施工技术,最大限度的保证后浇带质量。
2后浇带的主要功能
2.1减小温度收缩影响
温度变化对建筑物的影响是长时期的。比如夏季的时候比较炎热,建筑体就会产生高温度膨胀的作用力,对相互接触的物体产生挤压力量,后浇带能够克服因温度差引起的构建收缩或膨胀,缓解和消除由于此种因素造成的危害。在建筑设计时,就要充分考虑所用的不同建筑材料对由于温度而产生的物理反应,对此做出应对,设计预留相应的裂缝,施工时待沉降基本稳定后再进行后浇带浇筑,这样则可以使得整个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得到保障。
2.2使得降沉高度有效减少
部分建筑项目在施工建设过程中由于受到沉降作用力影响将会导致裂缝问题出现,主要是因为项目建设中属于完整的结构,通过后浇带技术应用能对沉降问题进行合理控制。借助后浇带技术能将建筑项目划分不同组成部分,主体结构施工结束之后可以应用混凝土对沉降发生部位进行处理,然后再连接不同部分。相关施工部门在合理选取后浇带施工技术时,都要对建筑结构整体受力特征进行分析,通过精确化计算相应作用力和附加内力,其中附加内力产生就是由于工程项目沉降问题所导致,施工人员在调节附加内力时,能保障项目施工有序进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探析
3.1时间的选择
理论上来说,混凝土结构在2个月左右会进行收缩,而建筑必须要在沉降完全结束后才能够进行下一步的浇筑施工。建筑的主楼和裙楼一般是同时进行施工的,但是由于主楼的工程量大于裙楼,所以当裙楼完成施工之后,主楼总是仍在继续。这就造成主楼和裙楼所产生的荷载沉降时间不同,通常情况下须等到主楼完成沉降之后,再进行后浇带的浇筑工作。
3.2合理设置宽度、间距
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并不意味着将建筑施工结构整体切割为互不关联的模块,而是应保持建筑结构的整体性。为了保证施工建筑的完整性和良好的整体性,存在受力效应的钢筋是绝对不能被断开切割的,否则在安全规范中就算为违规操作。不过当施工中后浇带跨度较大时,也可以将受力筋切割,然后再进行焊接工作,这种操作方式的目的是避免因两头受力大导致楼板结构出现下垂或弯曲。后浇带间距设置应遵循施工图纸与设计方案,同时应考虑现场的实际施工情况,例如在广东矩形建筑物施工时,根据设计方案确定后浇带的施工间距应不多于40厘米,同时考虑广东地区年温度,最终确定间距为30厘米。
3.3所用材料及准备
首先要对后浇带施工区域进行清除工作,用水龙头喷射后浇带两边的构件保持表面湿润,排除积水;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配方要求配对混凝土,大多用无收缩膨胀水泥,施工前必须加入早强减水剂以使后浇带的强度高于所连接的构建,镇实镇平确保质量。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应当严格参照设计要求来执行,预留相应的裂缝,在后浇带浇筑时一定把握好最佳时机,在沉降基本没有变化后浇筑,这样可以使得整个建筑物的整体性会更好。
3.4强化混凝土浇筑施工控制
在混凝土后浇筑施工操作中,在正常施工条件下,在65d时能闭合浇带,混凝土结构收缩变化能控制在规定范围内。目前较多楼层建筑高度较高,大多都是应用后浇沉降带,在施工操作活动开展之前,要对裙楼与主楼进行划分,等到楼层地基沉降之后,稳定性得到有效保障时,再采取浇筑措施。对浇筑时间进行控制,分析施工成本要素、施工时间、施工难易度。在浇筑过程中要对温度等诸多影响要素进行的分析,对自然条件进行探查,避免恶劣天气对混凝土浇筑强度产生负面影响。完成浇筑施工操作之后,要结合环境温度变化情况拟定有针对性的养护措施,对养护时间进行控制。
3.5垂直施工缝的处理
垂直施工缝的处理是非常严格的,当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观察其初凝时间,初凝时需要用压力水进行冲洗,直到骨料出现后停止,然后再将钢丝网冲洗干净。有时候可能会出现错过冲洗时间的现象,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就要使用专人进行检查,根据施工图纸对时间进行预设。
3.6后浇带在设置完成后的保护工作
后浇带在进行初步的凝固之后,应该清理掉缝隙之间的杂物。注意缝隙之间水泥的凝固质量,确定后浇带能够正常的发挥水泥凝固时的作用。在后浇带的利用完成后,及时的预留缝隙进行修补弥合,确定修补使用的材料能够紧密的和周围的混凝土连接在一起。对后浇带的修补部分进行一定的遮盖保护处理,使后浇带能够有效地恢复结构强度。
3.7施工后浇带异常情况下的处理问题
建筑在施工过程遇到中停、缓建的突发情况,这样可以暂不做加强处理;再有就是进行后浇带施工,填注低强度混凝土,待二次施工时清除原有的混凝土,重新浇筑高强度混凝土。以使建筑结构结合更加紧密和牢靠,而且表面整洁光滑。在施工的过程中,质检人员必须认真负责,做好质量检验工作,确保施工质量符合技术要求,使工程完美竣工。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交流程度不断提高,我国的建筑施工技术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建筑行业在我国的经济领域影响不断扩大,成为重要的国家支柱性产业。建筑施工技术关系着我国居民的住房质量,是需要进行充分的重视和发展。后浇带技术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施工技术,随着对后浇带技术的应用技术逐渐成熟。后浇带技术在我国建筑施工领域必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提升我国工程建筑的综合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周炫.民用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7(6):221.
[2]吴继成.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低碳世界,2016(20).
[3]代景明.建筑施工后浇带的功能与技术探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8(15):38-39.
[4]李庆文.房建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18(11):202-203.
论文作者:窦永军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6
标签:施工技术论文; 建筑论文; 混凝土论文; 主楼论文; 技术论文; 温度论文; 结构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