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伟 重庆市武隆区火炉中学校 408500
摘要:中职德育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生涯和职业理想教育、道德法制教育的必修课,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法律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挖掘教材中隐含的情感因素,以语言感染吸引学生,以动作、表情规范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将情感教育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并将情感教育延伸到课外,创建高效德育课堂。
关键词:中职德育;情感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06-072-01
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情感的沟通和心灵的碰撞。教师需要注入真挚情感,关注学生的思想感情,尊重和理解学生的意见观点,随时注意学生情绪的变化,建立起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愉悦、人性化的课堂氛围,形成一种情感互相支持、教和学积极互动的良性课堂生态环境。课堂上情感的浪花、丰富的案例、深刻的哲理、形象生动的语言等,都能振奋师生的精神,扫除课堂学习中的懈怠之气,引导学生集中精力去学习,在一种融洽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构建和谐课堂的目的。在德育课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运用情感教学策略。
一、挖掘教材中隐含的情感因素
情感教学不能是空中楼阁,必须建立在课程和教材的基础上。为此,教师要将职业学校德育课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因素挖掘出来。备课时要多方收集资料,将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使抽象理论具体化、枯燥条文生动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让学生在思想上达到较高的水平。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十分丰富,如《职业生涯规划》教人充满自信、放飞梦想,《职业道德与法律》教人敬业爱岗、遵纪守法,《经济政治与社会》教人关注国家社会、百姓民生,《哲学与人生》教人探索人生、探索世界……“为天地立心,为民生立命”是德育课最基本的情感因素。教材中的故事案例、典型人物、名言警句等都是情感教学的素材,如典型人物形象可以感染学生,妙趣横生的寓言哲理可以愉悦教学气氛,这些都能够不断强化学生的注意力,消除学生学习德育课的厌倦之心,使学生在身心愉快的状态下吸收知识,升华情感。教师要深刻领会教材中的有情之“理”,在教学时正确表达这些“理”中的情,引领学生体验感悟德育理论中的情感。
二、将情感教育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
德育课理论性较强,倘若教师讲课时方法单一、表情呆板,学生自然会感到索然无味。因此,德育教师讲课时先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情感,进而去激发学生的情感。
(一)以语言感染吸引学生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社会心理学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流,需要在很好的心理认同和情感共振的基础上进行。”学生不是工厂里任凭处置的原材料,而是一群有思想有活力的青少年,他们的内心波涛澎湃,渴望情感体验、情感共鸣和情感宣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在德育课教学中,教师要用充满感情的语言去拨动学生的心弦,把他们带入到饱含情感的教学情境中,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带来强烈的冲击,使学生从波澜不惊的状态进入到一种情感涌动的心理世界。
(二)以动作、表情规范学生
课堂上教师在利用语言表达的同时,还要注意到自己的动作、表情所传达的深意,如眼神、表情、手势、姿态等。在德育课堂上,肢体语言在育人方面具有较大的隐性教育价值,合理运用的话可以对营造良好融洽的课堂氛围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
首先是眼神接触。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上课时,教师不能自顾自讲,要自然地注视班上的学生,读懂每位学生眼神中所表达的意思,及时传达对学生的评价,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把握情况,掌控整个课堂秩序纪律。比如针对课堂上违纪的学生,教师倘若立刻进行严肃批评,可能会中断教学过程的有序进行,还有可能引起学生的反感。其实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只需用眼神警示一下,就有可能将学生拉回到课堂上来。还可以利用身体姿势和面部表情来传达警示的信息,有时什么也不必说,只需走近他,轻轻拍一下肩膀稍微示意下就能使其端正行为。不同的班级,或者同一班级前一节课与后一节课也有不同,每节课所出现的状况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出现的情况做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处理,但不管怎样处理,教师要做到严厉中带温和、批评中含肯定、要求中有赞赏,用爱的力量给学生以鼓励,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育人境界,使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接受知识,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
(三)以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
俗话说“触景生情”。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创设各种美好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比如在讲“职业道德与法律”中“远离这些魔鬼”知识点时,根据学生对毒品知识仅仅是简单了解的情况,教师可以将介绍毒品危害的内容做成幻灯片展示给学生观看。屏幕上出现的吸毒者形销骨立、家破人亡等一幅幅触目惊心的画面,能够引起学生视觉冲击,带来强烈的心灵震撼,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毒品就是恶魔,害己害人害家庭,从而使学生牢固树立内心防线: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三、将情感教育延伸至课外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积极活动的过程,情感是师生间良好关系的润滑剂,学生只有与教师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才能“亲其师,信其道”,才能在思想上和情感上引起共振。教师不管是在课上还是在课下都要奉献真挚的爱,做到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平时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在交流中倾听学生的心声,随时随地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如身体健康状况、家庭情况、兴趣志向、行为习惯等,把他们的情况装在心里,印在脑海里,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做到“台上是良师,台下是益友”。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应是以爱感其心,以言导其行,沟通彼此的心灵,才能博得学生的敬爱,从而在课堂上形成良好的教学秩序和教学纪律,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马克思指出:“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的力量。”德育教师只有满怀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对德育课教学的爱,以自身良好的师德、高度的责任心、广博的知识去感染学生,使学生的情感趋向积极向上转变,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营造出一种以相互信任和尊重为基础,愉快、健康、高效、融洽的课堂环境,创建和谐、自然、积极向上的课堂秩序,真正落实认知、情感态度观念以及运用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达到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论文作者:代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6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9/4/8
标签:学生论文; 情感论文; 德育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教材论文; 自己的论文; 《中国教师》2019年6月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