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莉菲1 胡浩2
(1山东青岛平度中医医院 266700;2山东青岛平度人民医院 266700
【摘要】 目的:探讨牛乳蛋白过敏症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4年8月我院住院婴儿,采用食物回避方法诊断治疗牛乳蛋白过敏,对4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及分析,均采用食物回避及氨基酸配方奶粉。结果:主要以皮肤症状及消化道症状为主分别占有63%,59%,呼吸道症状占33%,其他症状占21%。46例患儿中40例患儿在停用牛乳制品后7天症状消失或减轻,有6例患儿症状严重者经过静脉应用10%葡萄糖酸钙、氟美松及对症治疗后3天症状消失。46例患儿给予指导食物回避2-4周并给予氨基酸配方奶粉(纽康特)喂养后全部生长发育良好。结论:婴儿牛乳过敏症以皮肤及消化道症状异常为主,常与感染性肠炎混淆。
【关键词】 婴儿牛乳蛋白过敏症;氨基酸配方奶粉;食物回避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3-0390-01
牛乳蛋白过敏症(cow’s milk allergy,CMA)是一种免疫系统疾病,牛乳蛋白作为过敏原,婴幼儿免疫系统把牛乳清蛋白视为异种蛋白加以排斥,产生一系列呼吸、皮肤及消化道症状[1-2]。因症状不典型,基层临床医师认识不够,不少患儿常被误诊为肠炎而长期应用抗生素导致等菌群紊乱等不良后果[3]。以下是我院在2012-2014年收治乳蛋白过敏症46例进行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46例均来自2012年8月-2014年8月我院住院的婴儿。新生儿2例,1~3个月20例,3~6个月16例,~12个月8例。发病前均有直接或间接牛乳蛋白接触史。母乳喂养5例,混合喂养20例,配方奶喂养21例。父母双方或一方有特应性病史17例。
临床表现:根据摄入牛乳制品后发病时间分为速发型(<1小时)7例,迟发型(数小时~1周)30例,隐匿性(1周~3月)9例。主要临床表现:(1)皮肤症状29例,占63%;婴儿湿疹18例,荨麻疹5例,特应性皮炎6例;(2)消化道症状27例,占59%,其中腹泻希黏便17例,呕吐及溢乳8例,鲜血便10例,吃奶量减少6例;(3)呼吸道症状15例,占33%,阵发性咳嗽9例,气喘3例,过敏性鼻炎1例,其他2例;(4)其他症状10例占21%,低热3例,睡眠紊乱3例,夜啼2例,贫血1例,结膜炎1例。以上症状先后出现也可同时出现,也有仅单一系统症状。速发型以荨麻疹、呕吐、腹痛、哮喘为主,迟发型以湿疹、腹泻、血便、过敏性鼻炎为主。
1.2实验室检查[4]:(1)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高 >0.5×109/L,14/46例。(2)血清免疫球蛋白IgA降低<0.45g/L,20/46例,(正常值1.7±0.56g/L),IgE>0.009g/L(正常值0.001-0.009g/L)21/46例。(3)大便常规:镜检白细胞1~5个/HP,18/46例,大便培养均未发现致病菌。(4)结肠镜检查便血者均提示过敏性肠炎改变。
2.结果
46例患儿中40例患儿在停用牛乳制品后7天症状消失或减轻,有6例患儿症状严重者经过静脉应用10%葡萄糖酸钙、氟美松及对症治疗后3天症状消失。46例患儿给予指导食物回避2~4周并给予氨基酸配方奶粉(纽康特)喂养后全部生长发育良好。
3.讨论
IgE介导牛乳蛋白过敏症速发型过敏反应,症状开始非常快,过敏后从持续数分钟至1小时,被称为速发型超敏反应。这类炎症反应在健康免疫系统中属于靶多细胞寄生。过敏反应通常发生在食物蛋白等环境过敏源接触时。IgE介导牛乳蛋白过敏症速发型过敏反应发生2个阶段:第一,致敏阶段,乳蛋白进入人体后诱发能合成IgE的B细胞产生IgE抗体,后者结合于靶细胞表面,IgE与靶细胞结合,机体导致致敏状态。第二,进入的乳蛋白与已经结合在靶细胞上的IgE发生特异反应即进入“发敏阶段”乳蛋白刺激炎症介子快速释放导致过敏症状[5]。
非IgE介导牛乳蛋白过敏症迟发超敏反应,一些婴儿不发生乳蛋白与特异性IgE结合,皮刺试验等呈阴性,这些反应趋向延迟,多发生在摄入乳蛋白后1小时到几天后,被称为“迟发型超敏反应”。IgE介导和非IgE介导反应并不相互排斥。非IgE介导的成年人CMA不会再对牛乳蛋白耐受,多数儿童因非IgE介导CMA可自身痊愈。随着年龄增加,非IgE介导CMA发生率增加[6]。
牛乳蛋白过敏症(CMA)是暂时性预后良好的疾病,患病时及时给予食物回避并改用氨基酸水解蛋白奶粉(纽康特)防止患儿出现营养不良。值得重视的是母乳是最好的防止婴儿乳蛋白过敏的食物,但是母亲一定要注意饮食回避,防止出现因母亲接触过敏后继续母乳喂养导致婴儿CMA发生。牛乳蛋白过敏症导致的腹泻病程长时会引发细菌感染,可能在短期内用抗生素有效,但是时间长了会更加雪上加霜导致菌群紊乱。在基层临床工作中发现患儿皮疹、湿疹严重,夜惊、便血、腹泻等症状时要想到可能存在婴儿蛋白过敏症。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免疫学组-婴儿过敏性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2009.47(11):835-838.
[2] 刘卫华、冯琪.牛奶蛋白过敏婴儿配方奶实用指南:澳大利亚专家组共识[J].中华新生儿杂志2009.24(3):187-189.
[3] 刘秋实,孟群,乐庆胜,吴小玲.牛乳蛋白过敏30例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第十届全国儿童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2014:1.
[4] 张忠华,吴少雄,柳陈坚等.婴幼儿牛乳蛋白过敏症的研究进展[J].中国乳品工业,2008,11:47-50.
[5] 杨铮.低聚糖糖基化法降低牛乳蛋白免疫原性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
[6]李瑞凤,康文斌.婴儿牛奶蛋白过敏症30例临床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3,06:745-747.
论文作者:高莉菲1,胡浩2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0
标签:牛乳论文; 蛋白论文; 过敏症论文; 症状论文; 婴儿论文; 患儿论文; 发型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2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