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我国大部分房建工程都是采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这类结构具有稳定性好、耐久性强等诸多优势,但同时对施工工艺技术的要求也比较高,尤其是在后浇带技术的应用方面,后浇带又被称为后浇缝,是在房建工程施工期间保留的临时变形缝,从性质上看,属于一种特殊的施工缝,但从功能上看,它能起到防止工程出现永久性变形缝的作用,因此,后浇带技术是一种科学的设计手段和施工措施。
关键词:房建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导言:建筑工程中常见的病害包含沉降问题及裂缝问题,为了降低此类病害问题的发生,施工中需要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其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就是有效的预防措施,在实际施工中,依据施工技术要求,在房建施工中房屋的底部、墙及梁等部位都会预留施工缝。后浇带在房建工程施工中的应用非常重要,直接影响房建工程的质量,所以在实际应用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避免出现质量缺陷。
1后浇带施工技术及其应用机理
1.1后浇带施工技术设计原理
房建工程后浇带施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也比较多,进行具体设计时,应力的抵抗与释放是关键控制因素。对于高层建筑本身而言,尽管其裙房、基础及建筑属于一个整体,但是由于建筑建成后会因地基等因素产生一定的应力,对建筑结构产生影响,出现沉降问题。针对实践中常见的问题,需加强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和管理。同时,在后浇带设计时,应当先对基础和裙房结构进行严格的检测,并且准确计算房建结构内部应力。在确定基础沉降值时,应当先将裙房以及基础,采用后浇带技术方法合理分割,通过仔细的计算,确定后带浇筑时间。
1.2后浇带的功能
在房建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效防止因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地基沉降以及收缩变形等因素影响而造成质量问题,多数情况下会通过布设后浇带予以处理和应对。同时,设计人员对建筑进行设计时,会将建筑裙房、基础及主体结构设计为一个整体,目的是为了防止不均匀沉降现象的发生。为了防止上述问题的出现,在房建工程施工中,可以利用后浇带将上述几部分结构进行分割,在几部分结构施工完成后,因收缩变形以及建筑地基沉降等因素引起的沉降问题也会逐渐稳定下来,然后再进行后浇带浇筑,将分割开的几个部分再连接成一个整体,可使建筑施工质量得到提高。同时,结束混凝土浇筑后,由于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强度不断增加,内部温度应力作用下,混凝土结构极有可能出现裂缝病害,对结构质量产生影响。而后浇带技术在热胀冷缩型裂缝问题的解决中也具有明显的优势,通过后浇带的设置,可为混凝土结构的收缩提供充足的时间,降低了裂缝出现的概率,结构的强度也得以保证。
2房建施工中后浇带技术的应用
2.1后浇带模板的施工
(1)后浇带模板的搭设。在搭设后浇带模板之前,首先必须选择合理的支模方式,对于不同的部位来说,其支模方式也不同,对于后浇带梁、底板摸的支撑来说,可采用门架或钢管架的方式,支撑架必须在后浇带二次浇注达到规定标准之后才能拆除。对于墙体的支撑来说,可采用钢筋支架作为支撑,在墙体后浇带的两侧,钢筋相交的部位必须设置拉钩,这样才能避免钢筋骨架偏离设计位置。此外,保护层垫块的位置必须准确、厚度必须达标,这样才能确保钢筋有足够的保护层厚度。对于底板的支撑来说,首先应将后浇带垫层的标高下移一些,将杂物留在后浇带的底部,之后再用水泥砂浆把表面抹平,做完上述工作之后,才能进行后浇带混凝土的浇注工作;(2)后浇带模板的拆除。在对后浇带进行二次浇注之前,其两侧的结构一直处在悬臂受力的条件下,在施工进行的过程中,应保证支撑和模板正常发挥作用,在完成混凝土的二次浇注,并在强度和稳定性上达标之后,才能对模板进行拆除,施工人员应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拆模作业,需要尤其注意对后浇带模板和周围结构模板的区分,以免出现误拆的现象。在进行后浇带混凝土的二次浇注之前,必须对工程的沉降进行实时监测,并做好相关记录。
2.2后浇带的留设和封闭时间
2.2.1后浇带位置及断面形式的确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常情况下,后浇带的位置应选择在结构受力较小的地方,如底板、梁的变形反弯点周围区域,因为这些位置的弯矩往往比较小,剪力也比较低,选择在底板或梁的中间部位设置后浇带也行,因为此位置的弯矩虽然比较大,但是剪力并不大,符合后浇带的设置标准。一般来说,后浇带之间的距离应保持在40~70米,宽度的确定应以工程结构的整体特点为依据,并考虑到施工操作的方便性。大多数房建工程施工中后浇带的宽度设置在800~1000毫米比较适宜。对于后浇带断面形式的选择来说,应按照结构中相关构件的厚度确定,若厚度在300~600毫米,可采用上下对称坡口形或阶梯形的断面形式,若厚度在300毫米以下,则可采用直缝的断面形式;
2.2.2后浇带的封闭时间。对于后浇带的封闭时间来说,应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在后浇带两侧的混凝土浇筑时间达到1个月之后,便可对其进行封闭,但如果工程有特殊的要求,则应按照相关条件对后浇带的封闭时间进行计算和检验。在后浇带封闭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好后期的监测工作,以免出现不必要的问题。
2.3配筋设置
在房建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为了满足后浇带施工的要求,往往需要对钢筋进行切割,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必须注意在后浇带浇筑过程中对钢筋的重新焊接,使其形成一个整体,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建筑因受力过大而出现变形等情况。具体来说,在配筋设置方面,应注意以下两点:(1)后浇带施工温度的确定。后浇带的施工必须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进行,这样才能保证其强度和稳定性符合设计标准。一般来说,后浇带施工最合适的温度是10℃,因为这是热力学中膨胀和收缩的最佳结合点,在后浇带的浇注工作结束48小时后,应做好适当的收官工作,最好选择在傍晚或上午进行,这样才能避免浇筑后的混凝土出现表面干裂的现象;(2)后浇带的保护。后浇带的保护是后浇带技术应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一般来说,应做到以下两点:首先,应清理干净后浇带的施工缝,避免水或其他杂物长时间滞留在施工缝中。其次,应在后浇带施工缝处理完后,采用铁皮或木模板封盖住顶部,以免再次出现污染。
3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过程中的应用要点简析
3.1对使用材料进行严格选择。砼是房建工程后浇带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材料,其质量和性能对后浇带施工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为此施工单位需要对砼进行严格选择。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对砼配合比进行设置,在特定场所完成砼搅拌工作,之后使用专门的运输车进行运送,在运送过程中需要对行驶速度和搅拌速度进行控制,减少砼出现凝结和离析的现象。在使用砼进行施工前需要对其质量和性能进行再次检查,保证使用质量达标的砼进行施工过程,从而提高施工质量。
3.2对后浇带进行合理设置。房建工程项目在外形和结构上具有一定的差异,为此施工单位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及实际施工情况对后浇带数量、位置进行合理设置,在设置完成后需要进行再三检查,保证后浇带设置能够满足工程项目具体施工要求。
3.3对浇筑时间进行控制。后浇带施工类型众多,不同施工类型对浇筑时间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为此施工人员需要根据施工类型对浇筑时间进行明确。一般情况下,砼结构后浇带闭合施工在房建工程项目完成60天后进行,施工顺序由下层至上层,从而最大程度的提高房建工程的稳定性。此外需要对浇筑施工过程的温度进行控制,尽量不要在温度过高或者过低时施工,从而减少热胀冷缩出现裂缝或者沉降一类的问题。
结束语
本文对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进行阐述,希望为施工单位提供一定的参考。施工单位需要对后浇带施工技术及相关施工技术进行不断的研究、探索,切实提高房建工程的施工质量,满足设计及使用要求。
参考文献
[1]施克勤,贾进成.房建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01).
[2]林荣军,李铭.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22).
[3]李秀丽.有关房建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的分析[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22).
[4]徐耀.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工程中的要点探究[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5).
[5]贾世辉,郭元浩.浅谈房建工程后浇带施工的技术要点[J].河南建材.2012(01).
论文作者:张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4
标签:建工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结构论文; 混凝土论文; 时间论文; 过程中论文; 钢筋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