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开江中学
摘 要:在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问题始终存在,为了更好地把高中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新理念落实到地理教学中,偿试把契约意识引入教学中,构建在平等、民主、合意的氛围下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地理课堂的效率。
关键词:契约意识 合作课堂 地理
“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成果《以契约意识教育促进中学生和谐发展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2013B068)”
一、构建合作课堂的必要性——高中新课改的地理课堂评价
1、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是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而基于平等、自愿、双方合意的契约意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彰显新课程的理念,更能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性、合作性学习。也即在地理课堂中,师生为了完成某一任务进行双方的约定,定好规则,形成契约,更好的调控课堂的活动过程。
2、地理合作课堂的内涵: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教学活动目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明确责任分工的教与学的过程。从这个内涵来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存在“契约”关系,“教学活动目标”是师生双方“契约”的利益所在,“责任分工”则规定了师生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有效的课堂就是履约,反之就是违约。教师承担“达到教学活动目标”的责任,就是如何“教”好;学生的责任是如何“学”好。学生为了得到“利益”,就必须服从与教师的“约定”,配合教师进行学习,在课堂中形成合作关系,进行合作式学习。
二、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1、教师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普通高中的学生在课堂纪律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很多学生视地理课为“闲科”或是“副科”,即使地理也是高考科目,但分值比语、数、英三科低,地理学科地位导致地理课堂面临较多问题。有的学生缺乏自觉性和自律性,其中之一就是学生的课堂纪律较为松散,有时候教师需要花较多时间进行维护课堂秩序;另一方面是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的配合不够默契,导致教学目标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教师在备课时精心准备的教案,在教学过程中得不到有效实施,教师发出的教学指令,学生没有很好的执行,比如,在进行区域地理复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对区域定位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没有几个学生能够说出其中一二,更谈不上在做练习题中加以应用了。如何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呢?这是地理教师较为困惑的地方。
2、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课堂上大部分时间是老师在讲,学生在听,学生的学习状态表现为精神较涣散,缺乏主动性和自主性,学生大多时候是被动地参与学习,少动口、少动手,导致实际操作能力较为缺乏,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很少,甚至没有。自律性强的学生,认真听课之后,勉强能记往一些机械式的记忆型的知识;而自律性较弱的同学,听着听着,渐渐地失去注意力,然后就犯困,甚至有打瞌睡现象,一节课内没学到多少东西,感觉到学习是件苦差事,巴不得赶紧下课,这样的学习效率相当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在地理合作课堂与契约意识教育的契合
1、从教学管理方面建立 “契约”
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课堂进行全程的调控,这是教学的必要前提条件,如果课堂一盘散沙,学生纪律涣散,无论教师课堂讲行多动听,学生根本听不进去,这样的课堂无疑是失败的课堂。为了始终保持良好有序的课堂纪律,教师在上课伊始就要与学生进行协商好,学生在课堂中的纪律要求是什么,愿意遵守什么样的纪律,谁负责监督,若有违返纪律,该付什么样的违约责任。师生在平等自愿的条件下口头立了这个“契约”,那么,学生这种契约的意识,在某种程度上会约束学生的违纪行为,对于维护课堂纪律有良好的作用。在这里需要讨论的是,对于学生的“违约”责任需要明确,师生双方要履行契约,这样的契约签订才有意义。教师在制定这个“违约责任”时,要以人为本,具有可操作性,对学生的情感和身体等不造成伤害,比如,上课前征求学生意见,“如果有学生在课堂中玩手机,老师可以把学生的手机收上来暂时代为保管,同学们同意吗?”征得学生同意后,到时候发现学生真的在玩,那么教师就可以名正言顺的“代保管”而不致于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2、从教学过程进行建立“合作契约”。
高中生的心理已较为成熟,对问题都有自己的见解,不能强迫他们做不愿意做的事,如果短时间无法培养他们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又要保证地理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师与他们进行订立契约,让他们从责任及义务层面上进行重新定位“被迫”学习,形成合作式课堂,也收到一定的效果。
第一,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契约”:教师按照课程的要求,认真备好课,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组织学生进行有关地理课程的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与学生进行课堂教与学的合作,双方共同致力于课堂教与学朝着互相有利方面发展。教师在分配学习任务时,应注意分层次进行设置学习目标,让学生根据个性及能力水平进行有选择性地学习,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和自愿性,更好地体现学生的合意性。
第二,学生与学生的“合作契约”:为了使每一位学生能学到新知识,培养新的能力,合作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需要发挥同伴互助,共同讨论,分工合作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有助于个人的积极成长,有的学生可能在小范围里敢于积极发言,激发灵感,有表现欲,但在大集体中,有可能胆怯,扼杀了他的表现欲。以小组学习方式进行合作学习,是一种较好的学习方式,高中新课程改革中已明确把这种方式作为教学理念进行实施。为了强调学生形成合作意识,帮助学生建立“契约”意识:我们之间要进行合作,合作的结果有两个,一是提高学习效果,二是得到教师的好评价;反之,若不进行协作,结果有两个,一是学习效果受影响,二是得到教师较差的评价。从学生的学习动机上加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对于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具有较明显的效果。
3、从教学的评价方面进行建立“评价契约”
“评价契约”: 由教师制定评价标准,学生自主进行评价,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见附表),评价结果为优秀等次的个人或是小组,学期结束,评为地理学习先进小组或个人,记入个人成长记录;对于表现较差的学生,给全班讲地理小故事或表演小节目等。教学过程中实施这种激励性评价,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一定的作用。
附:各小组地理合作课堂学习评价表
优秀良好一般差自评师评总评
课堂纪律
学习表现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学习能力
学习效果
论文作者:杜洋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8年8月总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3
标签: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契约论文; 教师论文; 地理论文; 评价论文; 纪律论文; 《成长读本》2018年8月总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