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结合企业特点和人才现状实际,中铁十局在基层单位实施“3家+”导师带徒模式,通过实践和调研,目前已得到一定成效。相对于传统的“导师带徒”模式,“3家+”导师带徒按照技能实作导师日常带徒,业务能力导师月度指导,职业生涯导师系统引导的方式,三位导师相互补充,相互督促,形成闭环,促进青年快速健康成长,有力促进了新入企员工的技能提升与岗位成才,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
关键词:导师带徒;模式;项目部;员工培养
作为建筑施工类企业培养青年人才的一种基础性制度,“导师带徒”在推进企业人才建设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运用在建筑项目之中,新型的教育培训机制也层出不穷,质疑导师带徒制的呼声越来越多,甚至有人提出,“在环境变化日趋加快,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需要集约化、正规军作战的今天,以师傅带徒弟的模式传承技能培养员工是不合时宜的”[1]。为加强保护和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全面落实人才强企的重要举措。今年初,结合企业特点和人才现状实际,局团委在基层单位实施“3家+”导师带徒模式,通过实践和调研,目前已得到一定成效。相对于传统的“导师带徒”模式,“3家+”导师带徒按照技能实作导师日常带徒,业务能力导师月度指导,职业生涯导师系统引导的方式,三位导师相互补充,相互督促,形成闭环,促进青年快速健康成长,有力促进了新入企员工的技能提升与岗位成才,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
经过调研走访,“3家+”导师带徒活动深受广大员工和师徒的欢迎,通过活动的大力开展,部分优秀的徒弟在“导师带徒”活动中崭露头角,逐步走向关键岗位技术骨干,更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青年技术人才和岗位能手。
近年来,局团委会同人力资源部门逐步健全导师带徒管理模式。一方面,统一全局培养的整体模式,全面覆盖导师结对、跟踪、管理、考核及评定等环节;另一方面,规范教与学的内容,对导师要求进一步明确,进而提升徒弟技能水平。为深入推进“3家+”导师带徒活动获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局团委在整体培养模式上进行探索,从明确师徒职责和强化过程的监控及管理着手。
一、党团联动,形成人才开发和培养的合力
1.坚持夯实党建带团建,发挥党团组织优势。深化建筑施工企业“导师带徒”模式,首先要着力提高企业基层领导对“ 导师带徒”工作的认识[2]。将青年人才的历练培养作为基层党组织年终考核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实施青年专业培训、挂职锻炼、项目交流等举措,建立培养、开发、引进三个人才工程,为青年人才队伍的良好发展提供保障。三级单位团组织发挥团结青年、教育青年和服务青年的引领作用,架起青年与党组织沟通的桥梁,通过青年职业生涯导航活动、重大工程技能竞赛活动,调动青年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力求使青年树立正确的成才观。
2.建立长效机制,改善青年人才发展环境。习近平同志指出:“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可以说,人才发展环境的优劣已经成为当今人才竞争的关键要素。我们在党团组织中逐步建立青年人才培养目标责任制度、青年人才工作考核制度等长效机制,落实与青年后备干部的工作交流、轮岗交流制度,进一步加强了各单位对青年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视程度,营造更为温馨和人性化的人才成长环境。不断引导、教育、激励青年把个人的人生理想与企业的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使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通过自我加压、自我检验、自我完善,在学习中成长,在实践中成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项目推动,打造人才集聚和发展的平台
1.稳步推进青年实践锻炼,选拔和培养优秀青年。重点探索和健全人才培养的提前介入和后期跟踪等长效机制,进而使高校毕业生得到更多锻炼与提高机会,逐步增强新进员工的荣誉感和归属感,为拓宽引进优秀青年人才渠道,改善人才队伍结构打下坚实基础。
2.改革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凝聚和举荐优秀青年。在以往几届“青年技能大赛”成功举办的基础上,局团委和人事部对“技能大赛”活动共同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将全局110名优秀青年分为八个讨论小祖,通过导师结对带教、分组课题调研、开展学术交流、打造网络平台等系列活动的形式,依托青年自主、导师扶助、组织跟进的活动模式,锻炼青年人才队伍,提高人才综合素质,改善人才发展环境,进一步将品德、知识和能力作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
3.积极谋划青年职业生涯,展示和锻炼优秀青年人才。开展“青年职业生涯导航”活动,通过确定导航对象、进行性向测试与岗位设置、发展性谈话、职业生涯轨迹设计并提供舞台实践锻炼为青年建立个人前景发展档案,帮助青年设计职业生涯规划。使青年们充分理解企业的形势和任务,看清自身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逐步由青年人才培养的目标管理过渡到过程管理,同时也增强青年对自身成长的目标设定和过程控制意识,提高青年自身追求和企业需求的一致性,从而创造良好的人才效益。
三、典型带动,彰显人才激励和示范的作用
l.规范表彰序列,推进典型示范建设。学徒进入企业后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就是师傅,这要求选聘的师傅不仅在生产技术上是位行家里手,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是一位品德高尚、作风正派的骨干员工[3]。我们在开展模范师徒评选活动过程中,着力规范评选程序,严格落实“3家+”导师带徒要求,通过修订评选办法、下发评选通知、审定评选资料等环节,对师徒考核进行严格把关,并在全局表彰17对模范师徒,让身处各个时期的青年明确奋斗目标为青年的成长成才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在广大青年中营造学业务、练本领、长才干的浓厚氛围。
2.丰富青年生活,完善基层团组织服务功能。局团委着力健全基层团组织的人才培养功能,使基层团组织为人才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保障和服务。各级团组织密切配合人事部门,精心安排,积极做好新员工的入职引导工作,通过编制《新入职员工引导手册》,宣传集团公司及本单位企业概况、施工业绩、发展形势、青年员工发展规划,宣贯中铁十局团委品牌工作,弘扬我局“知恩感恩报恩”的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企业文化,为高校毕业生“认识、融入、扎根、建功”企业做好铺垫。
3.开展主题活动,激励和鼓舞更多团员青年。局团委通过开展优秀青年面对面活动,组织青年成才典型、优秀见习生与新员工进行交流,通过分享青年典型成长经历增加新员工立足企业、建功成才的实践体会,营造了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使更多的青年在和先进典型近距离接触的同时,认识自身差距,学会克服困难,不断探索,才能真正成才。近三年来,全局涌现出多名优秀的青年,获得国家级个人荣誉2项。进一步激发了全局广大青年扎根企业、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青年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孙航.我看师徒制不合时宜[J].人力资源,2006,(21).
[2]刘妍.建筑施工企业深化“导师带徒”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J].交通企业管,2015,(28).
[3]闫媛媛.关于新形势下完善“导师带徒”培训体制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9,(3月下).
作者简介:王凯(1986—),男,汉族,安徽天长人,法学硕士,中铁十局团委书记,经济师。
论文作者:王凯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9
标签:青年论文; 导师论文; 人才论文; 企业论文; 模式论文; 团委论文; 技能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6期论文;